小学信息技术趣味性课堂教学策略

2018-08-20 09:33蒋俊琴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创新

摘要:在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潮流,而信息也不例外地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阶段的信息科学技术的主要目标是:让小学生们了解当代信息科技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并且能够通过与其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实用信息技术、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设计一些创造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从事这门课程教学已经多年的我总结出了一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趣味性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要求是: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为适应这个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信息技术虽然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老师讲课枯燥乏味,课堂氛围低沉,所以并不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因此,采取激情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构建趣味性的课堂,是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所关心的重点。接下来就是我个人对小学信息技术趣味性课堂的一些策略。

一、 与学生多多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去激发学生对此门课的兴趣,并且调动小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在这节课的最开始,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语,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门课,并不会感觉到单调、乏味。老师也能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效率。

例如,这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认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但是在上课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去对学生说计算机硬件是由什么什么构成的。而是给他们打了一个哑谜。

我:大家喜欢猜谜语吗?那现在老师要为大家出一条谜语,希望大家猜一猜答案是什么?谜面是这样的:老鼠桌上卧,见猫也不躲。身藏金钥匙,能开千把锁。(打一电脑组件)。

生:鼠标(激动地答道)。

师:你们真的是太聪明了,是的,答案的确是鼠标。但是,有关于鼠标的详细用法,你们真正的知道多少呢?因此,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去带领同学们来真正的认识一下鼠标和电脑的其他部分。

通过在上课初始,我和同学们的互动中,与他们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交流。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会感觉到枯燥单调,迅速地调整好学习状态,融入学习的氛围。

二、 鼓舞学生大胆创新和探索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这门课旨在鼓励学生要懂得创新,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更好地创新。在信息技术课中要多多给学生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師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而是要给学生留一些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完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思维想法。例如:我在教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六课“绘制图形”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同学们都在用我要求的方法画一只小鸡图形。默认画出的鸡身、鸡头和鸡脚等都是绿色的。忽然有一个小同学举起手来,惊喜地说:“老师,老师,我的小鸡的颜色不一样了。”其他同学都凑过去看,果然他画的鸡身颜色是黄色的。同学们都纷纷要求我给他们讲一讲颜色是怎么变化的。为了激励和表扬这位同学,我请他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学得特别快,不一会就掌握了变颜色的方法。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那位学生的探索发现进而推动的课程顺利开展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问过这个学生,他也是觉得小鸡的颜色太单调了在看了书之后才实现了鸡身变颜色的愿望。可见,孩子的审美、观察力和探索精神都是推动他们不断求知创新的动力之一。

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可见,兴趣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有兴趣才有心思去做你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下功夫,才会动脑子思考。在讲授《信息技术》第六册第九课“让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动起来”是,让我再次真切地体会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该节课内容要求学生在已有的网页中创建动态字幕和图片。操作过程、步骤和需设定的参数较为复杂。学生在看过了教师课前制作的范例后,都被那在网页中或快或慢左右移动的彩色文字以及鼠标点击后神奇飞走的漂亮图片深深吸引。其后的教学非常顺利,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极高。原本并不打算展开来详细讲解的字幕属性设定操作,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也一一透彻地讲下来了。绝大多数同学都理解和掌握得很好,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制作出来的动图文字和图片,一部分远比老师的教学示范表现力强得多。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教学要获得成功,两个因素十分关键:一是要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二是要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四、 重视学生信息反馈,以学促教

学生们在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勇于交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点。”老师应及时地指导学生们的学习与合作,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不断调整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以学促教。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基础,进行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

参考文献:

[1]唐广龙.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2(12).

[2]刘水清.浅析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

作者简介:

蒋俊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创新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