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探析

2018-08-23 11:13王厅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

王厅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开始加强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大了体育教学的力度。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而针对当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参与度不足的情况,教师还需要利用创新化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来逐渐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主动参与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体育教学对于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如今的体育课被许多学生所抵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教师必须尽快打破这一现状,在教育改革的契机下促进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一、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的吸引他们。初中学生个性极强,他们是年轻、充满活力的一代,喜欢挑战和创新,教师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统一模式和手段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毫无吸引力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模式的创新入手,将过去一些固定的教学环节进行改编,使体育学习的过程充满新鲜和趣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的保持。

如过去,教师在体育课程的开始总是要求学生通过慢跑来热身。跑步是学生最为抵触的体育运动之一,不仅过程枯燥,运动量也较大,因此许多学生都找借口来逃避这一环节,没有打下良好的课程开端。教师不妨将这一环节加以创新,让学生进行短跑接力,短跑相对来说为学生带来的体能压力较小,且由于具有了竞争性,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同样能够起到热身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可以以一些体育游戏来代替传统的体育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自愿的达成学习的目标。这样新颖、有趣的体育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只能听教师安排,缺乏主体性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知识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再综合分析,在体育教学中设置相应的教学场景。要保证教学场景的主角为学生,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对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及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例如,在急行跳远的教学中,以往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按照先后顺序练习急行跳远,但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足。在对初中体育教学改进之后,可以在急行跳远的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些补赛环节,如小组赛、淘汰赛等,比赛内容主要以急行跳远为主,并附带之前学过的快速跑、前滚翻等内容,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且要给予比赛前几名的同学行动上的表扬和鼓励,为他们争取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那么学生学习急行跳远时会更有动力,而且参与性也会提升,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1]。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体育可能仅意味着一项活动而已,并没有意识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益处,这是当今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师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学习之中。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角色加入到学生的集体中,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学习和练习体育课程,甚至与学生比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轻松的、无压力的课堂环境[2]。在立定跳远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将自己也分到其中一个组中,再由每组成员轮流作为裁判员对各小组之间的立定跳远进行评分,在这种融洽的教育方式下,学生更喜欢体育,认为上体育课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与老师做游戏。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参与意识都将得到提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由此可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果会更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分层教学的合理应用

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分层教学理念的渗透很有必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与发展每一名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素养的培养会很大程度受到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最直观的一点体现就是男生和女生在生理特征以及体能上差异十分明显。教师如果仍然以相同的训练内容与训练要求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显然不合理[3]。同时,每一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也很明显,不同的学生在体能以及运动能力上也会大不相同。正是因为如此,分层教学才显得更为必要。这不仅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为每一名学生都提供充分的教学参与机会。

例如,在运动项目的分配上,高个子的学生可能更愿意去打篮球,而个子偏矮的学生就会选择乒乓球,女生可能就会喜欢排球、羽毛球等运动。教师不能将学生统一安排在某一个项目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些项目的不适合是造成參与性低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能力与喜好去安排不同的项目。爱好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特点,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教学,这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更好的展开对于学生能力的锻炼[4]。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直接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不仅体育科目如此,其他科目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需要从初中体育教学视角对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及主动参与性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同行之间相互借鉴和探讨,进一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初中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华恩.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之我见[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09).

[2]吴宝华.浅谈如何促进初中生对体育参与的主动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3(16).

[3]庄辉.试论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教书育人,2016(07):57.

[4]牛一伟.初中体育教学浅议[J].知音励志,2015(20):1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初中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