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镜

2018-08-27 10:47常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板书读书课文

常蓉

一直以来,我就认为“三”是一个奇妙的数字。三阳开泰,三顾茅庐得到忠志之士……就连数学中也是三角形最稳定,更别说小说、议论文等文体也经常说到三要素。三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神奇,能不能把“三”也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呢?如何让学生爱上课,给予他们新鲜感,同时又让他们体谅老师上课的不易呢?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对了,就让三位同学来合作讲授简单的课文。

这个想法一出现,我就莫名的激动。可是新的问题来了,到底让哪些人打头阵呢?万事开头难,可好的开始又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的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思索了很久,终于将所讲的课文和上课的小老师确定下来了。

《心声》——首战告捷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小说单元,我想,上好小说就必须抓住三要素,即情节、人物、环境。可是每篇课文又不必要面面俱到,可以侧重于某一点,把重点内容讲深讲透。于是乎,《故乡》我侧重于人物的剖析,《孤独之旅》更看重环境的渲染,《我的叔叔于勒》我则把目光投向情节和悬念的设置。有了前面三课的铺垫,我认为时机较成熟了, 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心声》情节相对简单,又很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心理,我就准备放手让学生来讲授。

陈思琪思维严谨,郑巧心思细腻,朱涛头脑灵活,就让这三名学生带领大家完成这课的学习吧。

在我的课堂上,这样的形式还是头一次,所以课前我对这三位学生简单地进行了指导。第二天,我满怀期待地聆听了这三位小老师的授课。果然不负我望,陈思琪同学从情节方面对文章进行了梳理,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再配上她详尽的板书让学生印象深刻(第二天的课文回顾,很多同学都记得陈思琪所讲的知识,我觉得这就是她的成功)。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这位同学准备的内容很翔实,条理清晰,难能可贵的是过渡竟然不着痕迹,自然流畅。当然第一次上课,不可避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问题设置的梯度不够,有一些无效问题可以省略,朗读环节缺失……可是陈思琪上的课仍然让我感到很欣慰,更加坚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透过她的课,我可以感受到她的精心;聆听她的课,我可以看到她的用心;点评她的课,我可以感受到她的虚心。陈思琪确实是很有当老师的天赋,这次的课堂创新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可爱的女孩。

接下来就是有着“巧姐”美誉的郑巧同学带领大家感悟李京京和程老师的人物形象。郑巧同学采用读——品——悟的方式,先让同学们找出和人物相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接着从语句的字里行间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全方位感悟人物形象。透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感悟到人物的内心,和人物达到共鸣。郑巧的自信、大气、从容在她的课上展露无疑。她的声音很有穿透力,能抓住人心,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她的步伐前行。透过她细致的分析,同学们都较全面地认识了两个主要人物。不过,人无完人,再好的课也会有一些瑕疵,郑巧的课也是这样。她的课让同学们疲于找语句,缺少静下心慢慢品味。朗读形式过于单一,只有个别朗读,没有集体朗读,导致很多学生最后注意力不是太集中。但是这些小问题不能遮盖她的光芒,她犹如一个精灵,点燃了同学们乐于学习的心。

最后就是朱涛分析环境再进行收尾工作。这个小男孩可能被前两位优秀的女孩子上课的阵势给吓怕了,一开口就有些蔫了。可能是由于自己的不自信,朱涛说起话来有些含糊不清,在讲台上也不由得转动着身子。我在台下为他捏了一大把汗,好在有惊无险,他也顺利地完成了他的内容,并且完美地结束了授课。其实仔细品味他的课,我发现了这个孩子身上有很多可贵之处,比如说临场应变能力强,拓展的内容棒,总结的话语精……他的这么多的优点都被他的不自信给掩盖了,给同学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含混的语句,真的很可惜啊。

随着朱涛的“《心声》就上到这儿”的话音落,我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我开始庆幸这样的安排,我的初衷开始一点一点地达到。可是对他们的影响不能就这么随着课的结束而消失,下课后,我让他们依次说了一下上课感受,再让他们写上课反思,最后还让他们推荐下次上课人选。他们作为指导老师,可以对下一次上课的小老师有针对性的指点。在他们的推荐下,下次上课的人员也定了下来,他们分别是思维活跃的尹辰、温文尔雅的江汝、认真负责的卫梦炜。

《谈读书》续写成功

下学期的课文统整性挺好,小说单元结束后就轮到议论文粉墨登场啦。在上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不求甚解》之后,想让学生尝试继续上课的想法又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心动不如行动吧,正好培根的《谈读书》比较贴近学生,而且篇幅又比较短小,层次较为分明,就选择它了。

文章很明显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谈论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那么就由推荐的三名学生按照这三部分来合作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吧。

但是一种隐隐的不安一直围绕着我——都是男生,他们的口語表达能力不及女生,语言感悟能力也和女生有一定差距,就连朱涛的反思中都写到想要看这三个人的笑话,可能不止他吧,班级同学中不乏有很多人都有看热闹、看笑话的心理。怎么办?给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我又把这三名同学喊到办公室,从和他们交谈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他们的期盼和想自我挑战的心。好,豁出去了,不行我再重“加工”一下,一定要给他们这次难得的机会。

很快正式上课的时间就到了,只见尹辰从容淡定地走向讲台,用“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导入课文及作者介绍,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读书的目的部分诠释得准确深刻。难得的是他在同学们出现难点的地方可以适时地进行提点和指导,给同学们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尹辰——孺子可教也!不过他也存在很多小问题,比如该板书的地方不板书,朗读环节的缺失。他课后也第一时间反思了他的不足,相信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尹辰同学开了个好头,极大地鼓舞了接下来上课的同学。

接下来看江汝同学的表现吧。江汝是班级中男生学习NO.1,思维极其严谨,条理也十分清晰。他把他对阅读方法部分的理解传递给了大家,同时他弥补了尹辰同学的不足,加强了朗读的次数,使得学生们在读中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可惜的是他自己说的太多了,导致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太少,感觉他有点像是知识的灌输者。就是因为他的这种上课方式,他所负责的上课内容在短短的几分钟就完成了,很多同学意犹未尽,感觉整个过程过于仓促。

接下来就轮到课代表卫梦炜继续带领大家谈读书啦,只见他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来到讲台上,举手投足都很有老师的范儿。他从论证方法、语句赏析、内容品析、主旨总结等角度出色地完成了他所负责的内容。学生在他的引导下对文体特征和内容把握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了解。他也是缺少板书环节,有些知识点解释得不够清楚明晰。不过他们已经完成的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就连朱涛同学在课下都对他们的上课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不仅没能看成笑话反而对他们仨刮目相看啦。

结语:通过这两次的学生合作上课,让我对很多孩子有了别样的认识。上课的六位同学锻炼了自己,透过他们上课 ,我发现以前我不经常提问的一些同学,有时也会回答得同样精彩。透过他们我进行了很多反思,上课尽量给更多平时不够关注的同学一些机会,让他们也能发出耀眼的光彩。三位男生上课不爱写板书或者是板书写得随意,有可能和我上课时的不正确示范有关。我有很多课文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淡化了板书的功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也只是在黑板上随意地板书。看到他们让我认识到老师的随意性、无意性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样看来,我们真的是要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反射老师的一面镜子。总之,通过这次另类的课堂让我收获别样的感悟。下一次的尝试又该是谁呢?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怎样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老师的上课经验如何传递?用什么方式检测小老师上课的效果呢?这些都是我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期待班级的小老师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

猜你喜欢
板书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