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由教内容向教形式转变

2018-09-01 09:40赵志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空间

赵志民

语文新课程从实施以来,我们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诸多的语文教师把着力点放在了语文怎样教的研究上,对于语文到底教什么和学生到底学什么的问题至少没有进行学理的剖析。这一困惑也是语文教学目前的困境,解决这个困境的第一步应该是要明白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第二步是教言语形式比教内容情感重要得多。以下主要探讨一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好第二步。

一、以单元要求为第一参考点

同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单元,它的意图应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围绕主线内容的生成才是有效的。在教必修一诗歌单元时,品味语言、意象、意境和情感就是单元教学的重点要求,在文本语言间隙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是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分析语言也就是诗歌的言语形式,怎么做呢?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有部分学生似乎更关注背景和政治因素对诗人情感的影响,而不太习惯从文章意境去体会诗情,如对“独”字的解读从背景来说似乎是孤独之意,还联系下文“怅”的内容却可以得出不仅不觉得孤独,而是一种卓然独立之意。这就是言语形式的教学引导,注重在文脉中引导学生学习。

二、文本的特点要求是第二参考点

比如《烛之武退秦师》除了诵读和文言基础讲解外,我们也会教下面的内容——烛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部分内容看起来似乎是在讲烛之武说话的艺术,但实际上仍然在内容情感上滑动,没有进入到言语形式的教学。学生的学案、网上的资料基本都有类似的论述,我们再讲这样的内容,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根本没落差,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预习,了解一部分对文本很敏锐的学生的问题,我们不难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重新思考,形成教学内容。

我们的学生都能明白烛之武以郑国安危为重,是国之柱石。但很少人去追问这么惜墨如金的左丘明,为什么要突出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这句话。

本文外交辞令的文本特点决定了关注语言的顺序及表达远比去关注历史背景、战况及烛之武的爱国精神重要,让学生注意辞令的言语智慧才是关键。如研读他为什么将开头的“晋、秦”改成“秦、晋”,研读他为什么要先讲“郑既知亡矣”,才是聚焦到言语形式的教学。

三、学生困惑、预习聚焦点是第三参考点

我们在教《陈情表》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开头一段要写自己的身世,如果不写或放在后面去写,不是也没太大关系吗?为什么总说“险衅”,接以先说“孤弱”,再说“孤苦”,终归“孑立”?

第二个问题是言语形式的问题。“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八句包含上述四个关键词。除了表达自己没什么亲人,其实这里面有时间、空间、因果的多层次融入。

就时间的层递来说:“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伯叔”是上代,“兄弟”是平辈,“儿息”是晚辈,在时间的维度上,我们能充分感觉到李密家在沿袭上显现的福薄,李密的孤苦是一种历史由来已久的累积所得。就因果层递来说,“孤苦”既是“孤弱”之果,同时也是“孑立”之因。就空间的角度看,“外”和“内”的对举使“孑立”显得更加无穷广阔。巨大空间和渺小个体的对比使得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使得读者对“形影相吊”这个人产生巨大的悲悯。

四、教师的阅读痛感是第四参考点

到了高三,很多学生的预习不可全信,这时教师自身的阅读体验,阅读言语痛处往往要注意,结合高考的相关考点进行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我教冯至《杜甫传》,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阅读“长安十年”(3)(4)(5)段,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生活的点缀”?

2.《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现出传主什么样的形象?

3.作者为什么要交代杜甫找副业换取一些“药价”这一细节?

就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①“点缀”有“衬托”“支撑门面”的意思,所以有给生活支撑门面的意思;②这点出了传主所生活时代文人的人文环境:文人作为贵族的附庸,是寄食者的角色。這个答案似乎可行,但在教学中忽视了和前面内容即贵族生活状态的联系,对答案生成逻辑及言语解读显得生硬。

第二个问题,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细节,得出:①为了生计不得不寄人篱下的生活辛酸的杜甫。②被贫穷和仕进之心折磨的悲愤的杜甫。③想东去大海,恢复往日自由浪漫的生活,可又舍不得离开长安的冲突的杜甫。

对于第三个问题,在初读时可能认为这是杜甫清高、君子固穷的表现。结合上下文的诗句,我认为这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文人,在寄人篱下时表现出的可怜的自尊,以显示他和乞食的文人的不同,冯至之语正可谓画人画骨。这样的阅读痛感极容易形成教学落差,课堂效率会得到极大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350000)

猜你喜欢
空间
您好!新“第三空间”
NewsPicks GINZA创意空间
Dust of Time-Maò空间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PLAN B地下居住空间
十月·空间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结婚后为什么还需要独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