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运用探析

2018-09-13 10:46梁开友
考试周刊 2018年66期
关键词:趣味实验初中化学意义

摘 要: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对于增强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通过巧用趣味实验导入、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趣味实验、布置趣味性课外作业等方式,积极开展趣味实验,促进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意义;对策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自然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同时,化学也是一门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指导生活,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实现好的化学教学效果。趣味化学实验作为一种设计简单、操作简单、安全且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趣味实验开展经验,分析趣味实验开展的有效性对策。

一、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一) 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说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进一步导致学生叛逆心的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当通过巧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以实现好的教学效果。而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展,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进行教学导入或者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通过实验的现象,把握实验的原理,进而获取知识的答案。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促进良好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本质属性。和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教师通过趣味实验到“导火线”,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索和研究化学知识,研究每一个有趣的化学反应后面蕴含的科学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懂得观察实验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实验原理的过程中,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 有利于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现代教师肩负着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的重大责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改革依然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效果。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有利于改变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让教师将实验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这对于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的有效对策

(一) 巧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很多教师习惯于用复习旧课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这样的导入形式也无可厚非,但长期使用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不断创新课堂导入形式,也是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执教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就通过趣味化学实验导入新课的方式,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与之相适合的趣味实验,可以是现场演示,也可以是多媒体演示,无论何种演示方式,都能取得好的导入效果。其次,在授课开始时,教师先给学生设置悬念。然后通过趣味实验的开展,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一些“神奇”的实验过程,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开展了一个趣味实验,名称叫作“烧不坏的手帕”,这个趣味实验,单从名字就觉得很玄乎,也知道其中蕴含着化学原理(基于篇幅限制,笔者不再赘述实验过程)。通过这些“神奇”的趣味实验,学生对其中蕴含的原理充满着期待,教师这才娓娓道来,必然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趣味实验效果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内容是多样化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趣味实验的开展,可以说是给学生一场视觉上的盛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趣味实验都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开展,在这里,我们就谈到了趣味实验开展中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说,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手段可谓是“无所不能、博大精深”,在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上,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一些趣味实验视频,借助多媒体集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条件,将一些难以实际开展的化学实验直观地展现出来,同样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氢气燃烧”的知识,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演示实验,对学生的思维和感官产生刺激,取得好的实验效果。

(三) 巧妙布置实践性课外作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布置实践性的课外作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同时有助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的小技巧、小窍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课外作业的开展,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实践性的课外作业,叫作“讨厌的水垢”,大致给学生讲解了实验的操作方式,然后让学生自主回家“除水垢”。学生完成“作业”以后,第二天上课时再和教师探讨实验的过程、现象,教师再慢慢指导学生探索实验的原理。这种实践性的实验方式,是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将趣味实验与理论知识讲解有机整合起来,全面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周玉莲.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4):77-79.

作者简介:

梁开友,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播州区尚嵇中学。

猜你喜欢
趣味实验初中化学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