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2018-09-29 11:10卢卓琼阴云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小学生

卢卓琼 阴云航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诸多研究表明,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小学部393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社交焦虑负相关,其余养育方式均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从而得出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小学生社交焦虑,情感温暖、理解型的家庭,可能帮助孩子减少社交焦虑。

〔关键词〕教养方式;社交焦虑;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6-0004-04

一、问题的提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學(简称兵团二中)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完全中学。本研究拟探讨兵团二中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接下来如何缓解儿童社交焦虑提供数据支持。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诸多研究表明,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1-2]。父母养育方式,即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对子女发展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家长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只看到子女身体的生长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心理的健康成长。

父母教育方式对子女的行为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对子女从小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预防青年期发生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拟从父母养育方式出发,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负性情绪体验,指在一个或多个社交情境中表现出明显的和持续的担忧或恐惧。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社交焦虑。当儿童暴露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他们往往担心自己的行为方式会让自己出丑或尴尬,因此表现出焦虑的症状。有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焦虑可能有低龄化的趋势。

目前研究发现,父母养育方式越消极,就越可能引起子女的社会交往焦虑。父母给予孩子情感温暖较少,严厉对待孩子,不理解孩子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子女往往没有安全感、情绪不稳定,易怒、胆怯; 父母过分干涉会使子女没有自信,畏首畏尾,压抑,逆反,悲观; 父母长期的拒绝否认则会诱发子女的高焦虑、自卑敌对、低自尊、紧张不安[2]。社交焦虑的改善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化、社会适应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小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本文拟从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出发,探讨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1)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小学生社交焦虑情况;

(2)越是以情感温暖、理解型养育方式为主的家庭,学生的社交焦虑会越少。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兵团二中小学部四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问卷412 份,有效问卷393份,回收率为95%,其中男生196 名,占49.9%,女生197 名,占50.1% 。其中四年级138人,五年级125人,六年级122人。

(二) 研究工具

1.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本研究采用岳冬梅等[3-4]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共计66道题目,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六个主因素和母亲养育方式的五个主因素。每个题目均有l、2、3、4 四个等级,分别为“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各因素得分为各条目分数之和。本次测试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0。

2.儿童社交焦虑量表

采用La Greca (1988)等人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条目涉及社交焦虑所伴发的情感、认知及行为。本量表为10个条目版本。条目使用3级评分制: 0—从不是这样;1—有时是这样;2—总是、一直是这样。本次测试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4。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误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p<0.01,p<0.001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 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年级、性别得分分析

本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方式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社交焦虑差异不显著,见表1。在父母养育方式上性别差异显著,在母亲养育方式上性别差异显著,在父亲养育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显著,见表2。

(二) 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除害怕否定评价与母亲情感温暖因子, 以及社交回避及苦恼维度与父亲偏爱和母亲拒绝、否认因子相关无显著性外, 与其他因子的相关都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见表3。

四、 讨论

(一)不同年级、性别小学生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交焦虑的关系

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方式差异不显著。与以往研究不一致,一方面可能与调查选取的对象都处于高年级有关,跨度比较小。以往常采用整个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研究,发现低年级小学生与高年级小学生之间差异比较显著。另一方面,有研究认为,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此时心理发展普遍比较稳定,一般到青春期时候发展迅速,如独立意识等[5-6]。以往研究发现,当父母发现小学生具有独立意识,并且能够独自处理问题时,父母对待子女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会发生改变。也有研究认为,当小学生步入初中阶段时,父母对待子女的养育方式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如过分干涉到民主自主。

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也发生一定变化。本项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纪的增长,儿童社交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社交焦虑随年级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害怕否定评价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社交回避及苦恼随年级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与以往研究不一致,以往研究的结论是,儿童的社交焦虑可以提前到小学阶段,并且社交焦虑的两个维度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也表现出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即低年级学生更害怕否定评价,也有更多的社交回避及苦恼。一方面可能与调查选取的对象都处于高年级有关,跨度比较小,以往常采用整个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研究,发现低年级小学生与高年级小学生之间差异比较显著。另一方面可能与年龄增长和年级升高,父母对子女的限制越来越少,群体活动的增多,伙伴关系的稳定,活动范围的扩大有关,因此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不断下降。

(二) 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同子女的社交焦虑显著相关[6]。民主权威型父母养育方式,孩子出现社交焦虑的可能较小。这有可能因为该类型的父母教育孩子比较理性,对孩子的管教不任意干涉也不放任自流,显示对孩子的爱护与尊重。绝对权威型父母养育方式,孩子出现社交焦虑的可能较大。这有可能因为这类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孩子与父母没讨价还价的权利,孩子只要有少许抵触父母就会受到惩罚。娇惯溺爱型父母养育方式,孩子出现社交焦虑的可能较大。这有可能因为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娇生惯养,对孩子百依百顺,对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也不加以制止,孩子很难适应社会。忽视冷漠型父母养育方式,孩子出现社交焦虑的可能不大。这有可能因为这类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放任自由,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唯一的贡献就是提供食品和衣物。值得注意的是,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对孩子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不大。

父母养育方式越消极,就越可能引起子女的社会交往焦虑。父母给予孩子情感温暖较少,严厉对待孩子,不理解孩子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子女往往没有安全感、情绪不稳定,易怒、胆怯; 父母过分干涉会使子女没有自信,畏首畏尾,压抑,逆反,悲观;父母长期的拒绝否认则会诱发子女的高焦虑、自卑敌对、低自尊、紧张不安。

母亲作为一个温暖的形象,应让孩子时刻体会到母爱的温馨,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关注,这对降低孩子的负面评价、恐惧感无疑是有帮助的。在人际交往中,恐惧、胆小而导致的负性认知和苦恼情绪体验最为突出。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拒绝、否认的相关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我们认为,母亲的拒绝、否认等仍然对子女产生了重要影响。即认为,如果父母都采取温暖、理解等积极养育方式,则子女的社交焦虑水平会较低。相反,若父母的养育方式是过度保护、偏爱、过度干涉、拒绝、否认等消极方式, 则子女的社交焦虑水平较高。

五、结论

一个不接纳自己的父母也会养出一个不接纳自己的孩子。而父母作为最初的“重要他人”对于个体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父母影响子女最直接的途径是其教养方式[7-8]。本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同子女的社交焦虑显著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子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与人格发展等方面,积极的教养方式,子女不易出现社交焦虑。否定的、负面的教养方式,子女容易出现社交焦虑。

综上,本研究认为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会影响小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1]郝波,王临虹,张文坤. 中国部分城市2岁儿童行为偏离的多因素多水平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73-75.

[2]王玉凤,任桂英,顾伯美. 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51-53.

[3]岳冬梅.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國心理卫生杂志,1993,7(2):122-129.

[4]王宇中,冯丽云.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医学生的测试结果及其与神经症的相关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2000,9(1):75-77.

[5]吴薇莉. 社交焦虑障碍成人依恋类型与防御机制关系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322-325.

[6]覃倩,余昆容,等.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599-601.

[7] 谭静,李敏,等.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关系[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1):1095-1097.

[8]杨斌芳,侯彦斌.子女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3):58-61.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乌鲁木齐,830002)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