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社会计量技术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22

2018-09-29 11:10林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剧

林锋

〔摘要〕心理剧的社会计量技术能高效地作用于课堂,降低心理防御,并使团体做好进入潜意识工作的准备。其灵活的方法、柔和的手段、激励自发性的效果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既能帮助教师对团体状态、课堂效果进行评估,也能推进学生团体的发展,更好地帮助教师达成课堂目标。

〔关键词〕心理剧;社会计量技术;心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6-0022-04

当前,学校心理课堂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心理课堂意识层面的教育教导极多,对潜意识工作、疗愈与发展性工作开展极少,甚至与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目标导向不强,不成体系,加上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平时爱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导致学生没有目的性(甚至许多学生上了很久的心理课还不明白心理课到底是做什么的,与思想政治课有何区别)、缺少专注度,以至于在课堂上插科打诨,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心理剧的社会计量技术目标导向性强,手段柔和,可以有效而迅速地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和兴趣度,降低他们的心理防御(注1),并可以为走进心灵深处和潜意识的改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剧是由雅各布·莫雷诺(Jacob Moreno)于1921年正式创立,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心理治疗方法。由于心理剧重视个体与生俱来的自发性与创造性、关注团体动力(注释2)及整体性的高效组织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与咨询、学校教育、职业训练等方面。

雅各布·莫雷诺的社会计量测试(Sociometry)也称社会测量或社会活动测量,在研究与评估团体中的人际关系时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计量是半开放式的,学生在框架下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的权力。因此,学生在活动中能更直接地表达自我,并与其他同学相互影响、弥合分歧;同时,社会计量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觉察与成长。对整个团体而言,社会计量使团体更加生动活泼,参与的学生大都觉得这样的方式很有趣、很有意思,在提升参与度和关注度的同时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教师而言,社会计量能够迅速、高效地增进学生在心理课堂的开放度、自发性和参与度,在对学生团体及个体进行精准评估的同时,也为促进团体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暖身作用。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自发的选择中,学生在团体中自然呈现出了个人在某种生活情境下的反应、思考判断方式、与周围人的关系以及社交互动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计量测试去了解自己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并看到自己选择的结果;同时,他们有机会心平气和地倾听他人的选择与观点,接受彼此间的不同,看到不同选择带来的结果。在进行计量活动的同时,教师也能随时随地对整个团体或个体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或推进,深化课堂的效果。

以下,是几个社会计量技术在心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光谱图(spectrograms)技术

光谱图又称光谱测量,可以了解各个学生对自己和团体状态是如何评估的,帮助学生、团体和教师了解整体状况,为团体的发展进行暖身。由于光谱图具有较大的认同性、相似性和普泛性,在进行活动时,学生很容易从团体中寻找到支持、认同感和不带评价性的回应。例如,在进行改善亲子关系主题时,教师设计了以下的光谱测试。

首先设计一个计量问题:父母亲有多爱我?用不同的学生志愿者来代表光谱线的两个极点,分别站在教室的两端。一端代表父母特别爱我,一端代表父母一点都不爱我。非常爱的一端为10分,一点都不爱的为0分。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在0~10分的光谱线上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位置。在选择时,让学生保持安静不进行讨论。在所有人选择完毕后,可以选择几位代表作简短的自我表达。如时间充裕,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回馈。在表达时,要求发言者只陈述或分享自己的感受,不对其他人进行评价和建议。从而进一步降低团体的心理防御,促进自我觉察与探索。

在进行第一个测试后,可进行推进性(又称递进性)测试。设计一个递进式问题:我有多爱父母亲?用不同的学生志愿者来代表光谱线的两个极點,分别站在教室的两端。一端代表我非常爱我的父母亲,一端代表我一点都不爱我的父母亲。非常爱的一端为10分,一点都不爱的为0分。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在0~10分的光谱线上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位置。在选择时,让学生保持安静不进行讨论。在所有人选择完毕后,可以选择几位代表作简短的自我表达。如时间充裕,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回馈。

为了推进学生个人探索和觉察的进行,可设计第三个推进性测试。如:我感觉与父母的内心距离有多远?用不同的学生志愿者来代表光谱线的两个极点,分别站在教室的两端。一端代表我与父母亲的内心距离非常遥远,一端代表我与父母亲的内心距离非常靠近。非常遥远的一端为10分,非常靠近的一端为0分。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在0~10分的光谱线上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位置。在选择时,让学生保持安静不进行讨论。在所有人选择完毕后,可以选择几位代表作简短的表达。如时间充裕,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回馈。

由于教师在测量活动中对团体进行了准确的评估,下一步就可以选择干预的目标和团体方向。如果多数学生与父母距离较远,那么主要目标在于宣泄情绪、表达感受和期待,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稍微缩短距离的行动;如果多数学生与父母距离较近,则可以形成一个正向能量圈,利用团体优势让距离更远的学生看到他们的优势与好处,软化内心想法,提供新的行为或思想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靠近正向能量圈;哪些学生与父母距离最远,最需要干预;哪些学生与父母距离较近,可作为正向引导的示范。

二、行动式社会计量(action sociometry)

行动式社会计量可以增加团体的凝聚力,还可以使团体成员彼此间有更多的表达与分享。它能够针对团体成员间关系和成员自我觉察的方式进行工作。针对某一事件或目标,帮助成员觉察自我内心感受和在团体中的状态及其与其他成员的关系。例如,在进行内在力量感的探索与培养时,教师可以选择行动式社会计量的方式进行。

首先,邀请成员围着圆圈站立,让彼此可以看见对方以便于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在这里你觉得谁是最有力量感的人?找到后,请将你的右手搭在他/她的肩上。”然后让学生走动选择。在选择完后,提供适当的时间,让选择者向被选择者分享。分享的句式是“我选择你是因为……”面对面地进行分享和表达。通常会自然形成几个小组,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表达。如果是一个多人组成的相互选择小组,需要从站在最后位置的一位选择者开始,逆向地逐一分享选择前面那位同学的内心感受与想法。如果一组成员过多,可要求他们用一句或三句话来表达,以缩短时间。

通过测量,学生间可以进一步加深彼此联接,教师则可以快速和清晰地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团体的结构。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速团体的凝聚力,同时形成正向的能量圈。教师可以利用自然形成的小团体组成同盟,作为完成课堂目标的工作小组。

有必要强调的是,在行动式社会计量中,切忌进行负性的选择。如,你觉得谁脾气最暴躁、你觉得谁最没有耐心、你觉得谁最需要帮助等等。因为课堂毕竟不是专业的治疗团体,选择负面表达会让彼此觉得难堪或难受,从而导致防御上升、消极情绪出现等问题,破坏了团体凝聚力和安全感。

三、圈式计量(circle sociometry)

这种计量方式能够作为团体的很好的暖身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成员以行动的方式来确认自己已有的经验,增强成员融入与连结的感觉,让彼此感觉到熟悉与相似之处。在课堂中,这个活动往往可以很快活跃团体气氛。

做法是教师邀请全体学生围成圆圈,然后问一些问题,成员中有与此标准有相似经验者就向圈内跨一步。如此,我们在同一时间可以知道谁与我的经验或感觉是相同的。例如:是独生子女的,请向圈内走一步。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要有渐进性,同时要注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不要让个别同学成为团体中被落单的“孤星”(注3)。以下是笔者在带领关于亲子沟通和家庭关系教学时的片段。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围成一个大圈。

教师:“请属于人类的同学往圈子里跨一步。”(此问题为了防止孤星出现并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笑,往前跨步。

教师:“请大家退回到圈外。现在,请是男生的往圈内走一步。”

男生笑着迈步。

教师:“现在,请是女生的往圈内走一步。”

女生笑着迈步。

教师:“现在,觉得在家里和父母难以沟通的同学往圈内走一步。”

绝大部分学生向前迈步。

教师:“在家里觉得很孤独的同学再往圈内走一步。”

通过以上测试,团体逐渐从暖身走向深入,学生从嘻嘻哈哈走向内在觉察与思考,也逐渐唤起了学生对亲子沟通和家庭关系这个教学目标的共鸣和重视。为进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中心社会计量

中心社会计量又称目标导向的社会计量,是一种针对团体成员间关系和成员自我觉察的评估方式。当教师想了解此刻团体成员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目标的态度,或者帮助团体成员觉察自我内心感受和在团体中的状态及其与成员的关系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以下是笔者的一个关于青春期心理的教学片段。

首先,请学生在教室里自由走动,感觉自己在团体中的状态。教师将一块彩色布条放置在教室中心,代表“正确把握男女交往的度”的目标。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在整个活动中,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有多远?”

邀请每位学生用行动的远近位置来表达此刻自己与这个目标的距离。通过成员的位置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团体现状,或者团体感受到的收获情况。

教师:“如果可以,你可以尝试往前或往后走一两步。你会选择怎么走?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走。”

在学生选择好后,邀请几位代表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与思考。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五、结论

脑科学认为,人是复杂而多元的。单纯的说理和教导容易激起人消极的情绪和厌烦的心理。如果要深入心灵,尤其是深入潜意识去达成课堂目标,就必须从感受入手,综合运用人体各个感官去感受感知外在和内在。在计量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头脑去思考问题,还要用内心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身体探索自己在空间中不同方位的合适度与舒适感,用眼睛去观察环境、空间与他人,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用耳朵倾听教师的引导与其他同学的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专注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探索,逐渐降低心理防御,从而与教师和团体一起探索课堂主题。对于教师来说,社会计量技术可以帮助教师精准把控整个团体以及个体学生的感受、情绪、想法和状态,为下一阶段课堂工作指明了方向并做好了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双重准备。因此,心理剧的社会计量技术是心理课堂中具有高度实用性和契合度的有力工具和法宝。能将之掌握并灵活运用,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非常有利和有益的。

注释

注1:心理防御机制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指個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内心平衡与稳定。在现实课堂中,学生如果感觉到主题敏感,有可能暴露个人不愿透露的想法,或触及个人不愿面对的问题时,就容易产生心理防御,例如插科打诨、游离、不断发笑等行为。

注2:团体动力一词系由勒温(Kurt Lewin)在1930年代最早所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团体成员在团体内的一切互动历程与行为现象,团体动力是用来描述和探讨团体内或团体和团体之间的各种行为现象,这些现象包括了团体的形成、结构、关系、成员互动、运作、沟通、目标达成、领导、决策、合作和冲突、绩效、权力等。在现实课堂中,团体的动力影响了学生的表达、选择和行动。比如,当团体的情绪被激发出来时,教师如果没有觉察并一味采取说理就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多数学生沉默、开小差或在团体之外游离。在本文案例中,当多数学生都呈现出对家长的疏离时,此时的团体动力在于表达内心的失落或期待、宣泄内心积累下来的负面情绪。如果教师没有觉察并一直渲染父母的不易与付出,团体通常将陷入沉默、自责、抵触或内心冲突。

注3:孤星(Lone Star),泛指团体中出现的孤独者。孤独者在团体中往往会成为团体的焦点、负面投射者或者团体的替罪羔羊。对孤星的融合或治疗,甚至将孤星作为整个团体的治疗因子是检验团体领导者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Kellermann,P.F. & M. Hudgins.心理剧与创伤——伤痛的行动演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Wilkins,P.心理剧疗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3]邓旭阳等.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Yalom,I.D.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 Cabaniss,D.L.& S. Cherry.心理动力学疗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6] Jensen,E.适用于脑的教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岞港中学,泉州,362000)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心理剧
心理剧在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成长之歌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农村学校如何开展校园心理剧
告别
搭建心理剧舞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班级原创心理剧《爸爸,你在哪儿》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