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动态的课堂 捕捉生成的美丽

2018-09-29 11:10李雅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李雅娟

〔摘要〕新课程观的出现,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预设性教学”走向“生成性教学”直至走向两者的有机结合已为教育史上的“大跃进”。预设性教学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等,进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情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与感受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思路做出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过程。预设性教学体现了科学性,而生成性教学体现了艺术性。

〔关键词〕预设性教学;生成性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6-0025-05

【教学背景】

新课程观的出现,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预设性教学”走向“生成性教学”,直至走向两者的有机结合已为教育史上的“大跃进”。预设性教学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等,进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教学活动。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情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与感受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思路做出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过程。预设性教学体现了科学性,而生成性教学体现了艺术性。把预设性与生成性在心理课堂上有机结合起来,是我的教育理想,所以在这次“大跃进”中我也不断摸索着,前进着。

恰逢上海市中职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我以“巧用暗示,提升自信”这节课为载体,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形成角色同一性的重要时期。这对中职生来说绝非易事。从横向比较来看,进入职校的学生多是基础教育阶段被忽略的弱势群体,一部分学生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了“我不行”的思维模式,进而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从纵向比较来看,从小到大,由于学业成绩的暂时落后,父母、老师、朋友总习惯性地给这些孩子一些负性的评价,这些评价会使他们感到迷茫、困惑、烦恼,难免会倾向于角色混乱,影响个人以后的发展。

角色混乱主要还是积极的自我概念与消极的自我概念的冲突,如果能够使学生将消极的自我概念顺利过渡到积极的自我概念,那么学生的角色同一性也就迎刃而解。多次的心理辅导中,我发现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心理暗示呈正相关关系,“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是建立自信的有效方法。我思考:能否为学生创设环境,让学生主动察觉暗示对自己的影响,然后在同伴互助中,转化消极暗示,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呢?基于此假设,我设计了这次团体辅导。期待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觉察暗示对自我潜能激发的影响,转化消极暗示,强化积极暗示,发掘潜能,提高自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暗示的含义、暗示的种类;

能力目标:能觉察暗示对激发自信的影响;学会转化消极暗示,会运用暗示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情感态度目标:接纳自我、学会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建立自信。

【教学重点】

会运用暗示的方法激发自信。

【教学难点】

能觉察暗示对激发自信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 :神秘之旅“左手氢气球,右手铅球”

师:全体起立,播放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指导语去做。

现在请缓缓地伸出你的双手,平伸于前方,手心朝上。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右手上,想象自己的右手挂着一个氢气球,轻飘飘的,一直带着你的右手往上飞。你的左手挂着一块很重的铅球,有篮球那么大,铅球压着你们的手向地面垂。

师:现在请大家继续保持刚才的姿势,慢慢地睁开眼睛。

师:看看自己的手和周围同学的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感觉?

生:右手高、左手低。

生:左手轻、右手重。

师:实际上你们的手上什么都没有,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是老师的语言影响到我们。

生:是暗示在起作用。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通过活动,我们看到暗示确实可以刺激大脑,改变我们的行为。它对我们很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活动的载体中,无须高谈阔论,“心理暗示”的内涵得到自然的诠释。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马上因势利导,让同学们谈谈生活中他们遇到过什么暗示现象。)

二、“心晴”话题——暗示举例

生1:在同伴中有人打哈欠,其余人也会跟着打哈欠。

生2:有人闯红灯,自己不由自主也跟着过马路了。

生3:早上來到学校,如果有人说自己肤色很差,没精神,第一节课就真的会觉得自己很累,需要休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也就是联系学生的元认知时,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一个设计,让学生发现原来暗示现象离我们这么近,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容易共情,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需要,又强化了学习动机。)

三、“心晴”探索——暗示的作用

通过同学们的举例我们发现暗示正如巴甫洛夫说的那样,是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受暗示性是我们每个人的特性,只是有些人受暗示性强些,有些人受暗示性弱些。今天我们也来检测一下暗示对自己的作用。

现场实验,全班共有4个小组,3个小组为任务组,1个小组为观察组。

1.任务组随机抽取一张暗示语(积极暗示 消极暗示 无暗示)然后完成共同任务:设计一个展示“团队合作的”活动, 时间3分钟。

2.观察员记录每组同学的表现,包括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并做展示汇报。

实验结果:

第一组:抽到了空白纸条。他们在3分钟之内,都被这张纸暗示了,很困惑,忘记了自己的任务,再次证明了暗示的存在。

第二组:他们抽到了积极暗示语,观察员观察到他们各自喜形于色,思维敏捷,出色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展示了一个背摔的活动,得到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第三组:他们抽到了消极暗示语,观察员说他们在争吵。我很好奇,也有些紧张,因为我的预设是他们都接受我的暗示,不启动任何行为。然而事实是他们刚开始接受了我的暗示,决定放弃展示,可突然有一个同学说,我们又不是老师描述的这样,我们不接受老师发出的信息,我们集体唱个歌吧,于是他们整整齐齐地唱了班歌。

我马上询问那位同学,我问他为什么没有接受我的信息。

他说:“我们有选择信息的权利,那些不利于我个人发展的我都不接受,或者转化为积极的信息。”

我为他喝彩,他归纳了对待消极暗示的态度:不接受或者转化为积极暗示,这对大家具有启发性意义。同学们也纷纷谈了在活动中的感受:积极暗示让我们情绪上更愉快,更自信,会激发我们的潜能;而消极暗示让我们自卑,甚至阻碍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活动决定人的发展观点,他认为一切影响都只能通过活动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讲到暗示的作用,多数会采取案例教学法,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或“居里夫人的故事”,或“冷库里的工人”;学生们总会怀疑其真实性。所以我设计这个现场活动,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暗示的作用,更何况我认为责任感、合作精神、理解力等都不能通过说教强行“教”给学生,只能让学生在实践、交往中去感悟、获得。因此,活动性,在活动中生成是我这节课的突出特征。)

四、“心晴”行动——转化消极暗示

当同学们体验了暗示的作用后,我马上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他们自身,周围的人给过你们类似的消极暗示吗?对你影响最大的消极暗示是什么?请写在老师给你们发的卡片上,然后让纸片在组内顺时针传递,每位同学帮助组员转化消极暗示语。然后每组获益最大的同学分享。

备受关注的是第三组:

生:“我不喜欢别人说我一无是处。”

师:“是谁总这么说你。”

生:“我妈。”

师:“那你听了妈妈这么说,是什么感受?”

生:“我就这样了。”

师:“那纸条上同学们都怎么说?”

生:“张奇说优点总是慢慢发现的,王惠说你不是一无是处,李鹏飞说我还不错。”

师:“那你感觉同学们有没有帮到你。”

学生没说话,低下了头。

这个活动没有帮到他,我该怎么办,这和预设的不一样,是否要做一个小处理呢?可这是比赛啊,如果我不能在40分钟把预设的完成,那我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不,不仅仅是我的努力,还有我团队里的老师的付出。正在我犹豫之时,我们四目相对了,我看到他请求帮助的眼神,那种教师神圣的责任感让我不再多想,我要帮助他——这个在妈妈眼里“一无是处”的孩子。我进行了扩大化的活动,让全班同学给他贴上积极的标签。

生:“你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生:“你很热心,帮助过我。”

生:“你篮球打得也很好啊。”

一句句真切的肺腑之言,感动着他,也感动着我。

师:“听到同学们给你的评价,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脑子里马上出现了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

师:“那是什么感觉?”

生:“很自信,很有力量。”

师:“太好了,这也是积极暗示方法的第三个特点:呈现意象。”

(这个方法在预设里我准备用讲授法,而此时此刻,在我本要抛开一切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却这样自然地生成了。当“无法预约的精彩”不期而至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就成为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一不做二不休,我要将这幅灵性的画面定格,进一步将这种美丽放大、着色,使其更加美丽动人。于是我学以致用,把这个方法引向面试环节。)

同学们,在面试前你如果很紧张,是不是总会对自己说:“不要紧张,不要紧张。”

生:“是啊。”

师:“那结果呢?”

生:“更紧张了。”

师:“对了,这正如我对你们说‘不要想大象,不要想粉色的大象,不要想长着长鼻子的大象一样,你们脑子里出现了什么?”

生:“长着长鼻子的粉色大象。”

师:“这就是努力方向作用,我们应该用今天学到的这个方法‘呈现意象来缓解紧张情绪,在面试前,让自己在脑子里想象一个成功的自己,那样情绪就会渐渐平静下来。”

在这个活动中,我和大家一起生成了三個积极暗示的方法:积极肯定,目标可行,呈现意象。我补充讲解不能在活动中生成的两个特点:暗示的最佳时间,多次重复。这在情理之中,所以我很从容地插播了一个小活动——加速计算,一个类似于浅催眠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早上、晚上给自己输入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多次重复,就可能梦想成真。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如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我做了适时的自我暴露:

师:“同学们,你们猜老师这几天怎么暗示自己的?”

生:“不要紧张,不要紧张。”

同学们都笑了,因为他又犯了刚才那个错误,我给他一个弥补的机会,他答得很好。

师:“是的,我每天晚上睡觉前,早上醒来时,都会给我的潜意识输入一个和学生互动良好的好老师形象?”

师:“同学们,我今天讲得好吗。”

生:“好。”

(好嘹亮的回答,还伴随着掌声,我感觉这个掌声不仅仅是送给我的,也是送给他们自己的。他们再次见证了暗示的神奇力量,我相信在今后他们也会践行这个方法。我突然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或聚或散、或深或浅、或正或偏,从生成的角度来看,都是资源。只要我们慧眼识金、果断取舍,就会让有价值的资源渐入佳境,别有洞天;让看似平常的资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让极易擦肩而过的资源化险为夷,绝处逢生。这样,师生都能在“生成”过程中释放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弘扬个性的灵光。这样的课堂也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无穷的魅力。)

五“心晴”终点——自信人生

掌握了积极暗示的方法,我让同学们在我给他们准备的笑脸图上写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师:“我是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生:“我是一个帅哥。”

生:“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生:“我自信,我阳光,我快乐。”

看着学生们一张张绽放的笑脸,我好有成就感,我和我的学生们都真切感受到积极暗示所带来的强大力量,我们的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课堂,我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我的心理课“流动”起来了,在预设的基础上不断生成,较好地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在这节课上我之所以能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我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第一,重视创设有效的活动情景。

精心备课是生成性教学的基础,活动的有效设置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者,不断地创造、思考问题,准确地、有效地跟上教学的节奏,学习效果才会明显。实际上,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原有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生成智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我们要确保生成性的问题更有教育价值和拓展价值,教师创设的活动情景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设计的活动具有启发性,且活动之间有内在逻辑性,确保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递进性和连续性。

第二,具备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

课堂上、活动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行为表现,课堂内外发生的一切偶然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工具,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新起点。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不但取決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拓展广度,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没有宽阔而开放的课程资源根基,就没有动态生成的课程。

第三,营造民主对话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等相互交流对话的平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对学生宽容,采用协商、对话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放松自己,才能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中各抒己见。教师也只有在学生尽情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课堂氛围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发表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见解,才能进一步强化,因势利导,确保学生新的知识点的生成。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捕捉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和凸现学生创造性的课程资源,需要营造一个利于师生、生生等之间情感交流使人愉悦的心理环境。

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经常用新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我们的方法论,在课堂上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走向开放,在生成中绽放美丽!

【专家点评】

在设计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主题内容,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信心缺乏是职校学生典型的心理现状。为了帮助学生觉察暗示对激发自信的影响,掌握积极暗示的方法,从而接纳自我,建立自信,本节课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这一做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其一,对学生个体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以学生个人的心理活动体验为中心,把教学知识放在活动情景中,学生可以在互动中提高社会化的技能,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其二,采用团体活动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注重个体差异,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学们在相互比较,相互帮助的过程重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不仅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更是学生心灵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咨询技巧,倾听学生的心声,共情他们的情绪,具体化个别学生的问题,在活动的结束阶段,又适时地加入了自我暴露,让同学们看到积极的暗示是提升自信的有效方法,学生们看到了效果。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可能更愿意去尝试。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引导学生普遍能运用积极暗示,激发自信心,达成教学目标,师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闪耀智慧的光芒,弘扬个性的灵光,课堂焕发出自信的力量,生命的活力。

点评专家:骆敏,上海市教学法评审专家,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德育校长。

(作者单位: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上海,201512)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健美操教学的影响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