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法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积极性

2018-09-29 11:10侯亚萍沈贵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家庭作业积极性

侯亚萍 沈贵鹏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正确认识小学生面对家庭作业时的心理状态,是更好地培养孩子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基于心理暗示的学理分析视角,反思当前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积极性的实施路径主要是:重视对家庭作业的认知,明确作业的目的,重视自主性发挥,学会主动学习、及时检查、反馈,适当进行鼓励以及情景氛围的浸润影响。

〔关键词〕心理暗示; 家庭作业;积极性;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6-0073-04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生也面临着学业的各方面压力。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为课业的一个重要模块,其重要性越发突出。家庭作业,作为课堂的延续,对于巩固、提高学习内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研究学者王道俊、王汉澜指出:“家庭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加深的过程,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责任感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对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的理解,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弊端和误区。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也是费尽心思,希望孩子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因此,为了满足期望,现在很多小学生面对着很重的课业负担。通常看到的情景是孩子一放学回家,还没有从学校严谨有序的紧张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孩子赶紧做作业,孩子活脱是又进了另一个教室,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没有任何益处的[2]。现实如此,很多小学生放学后没有娱乐的时间,唯一的活动就是写作业,通常还要写到很晚。这样机械的行为和平常说的“学习机器”没有什么区别。这种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身心发展不同,因此,在面对家庭作业的时候,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这样是不利于成绩提高的。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总是采用一些错误的方法,逼着孩子完成作业,这样的效果往往南辕北辙,父母也是苦不堪言。

在孩子的家庭作业中,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现在很多孩子的家庭作业渐渐地变成了父母的作业,父母总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是父母代做。当然,适当的陪伴是需要的,但是应适可而止。除此之外,家长签字、父母群更是重要存在,很多父母在面对生活、工作之余,很多时候注意力都要放在孩子们的身上。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致使现在的孩子缺乏独立性,同时依赖性也在不断地增加,这种情况在小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不仅家长的负担增加了,也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面对学习,一个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是不可缺少的。现实中,很多父母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在家庭作业中有更高的积极性,应该重视方式方法的使用。本文通过心理暗示的学理分析提出了有关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积极性的实施路径。

一、心理暗示是一种教育策略

心理暗示是一種心理效应,也是一种教育策略。它是通过改变人的心理状态,以此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方式。保加利亚教育家、医学家格奥尔吉·罗扎诺夫提出了暗示教学法,这也是他多年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这一理论成果对教育教学有很大的意义。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3]。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明示教育以及传统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意义。心理暗示并不是直接地表明意思或者告诉道理,而是换个方式利用含蓄、间接的方式,通过用一些特殊方法,比如语言、动作、表情等传达信息,让他人受其影响,并且很愿意去做。这种巧妙的方式,往往有着特殊的作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生不同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内心需求不同。直接的方法,有的时候反而没有效果,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暗示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对人的心理状态的增进和改善以及行为上的影响变化作用很大,其意义不容忽视。

二、通过心理暗示,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积极性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各方面发展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小学阶段,孩子各个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愿景,也直接关乎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学习是小学生在儿童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又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积极性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以心理暗示为基点,从语言、动作、态度以及环境方面总结提出以下四点实施路径。

(一)重视对家庭作业的认知,明确作业的目的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认知理论发展理论可知,小学阶段的儿童(7~12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发展变化现象。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找到各个方面适合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路径。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身心健康发展是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众所周知,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欠缺,其身心发展并不完善,对大人的依赖性比较大。因此,对于很多事情仍然处于懵懂之中。正是由于各面发展的不成熟,他们对很多事情总是理解得很浅显、直接,对于其中的要义、利弊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需给予孩子正确而又积极的引导,这样才会有利于其健康发展。

小学生对家庭作业的认识也是如此。提起家庭作业,很多家长也是为了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名列前茅而费尽心思,甚至苦不堪言。可是很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在培养孩子的家庭作业的积极性方面依然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很多面的。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小学生对于家庭作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很多小学生的思想中,总是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家庭作业是为老师做的、是给爸妈写的,学习也是为别人学的。这种认知,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生的口中也是经常听到。

由于孩子对家庭作业这些错误的认知而缺乏了积极性,从而认识不到作业对于他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因此,在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积极性方面,心理上的正确认知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让小学生明白家庭作业为什么存在并且告诉他们家庭作业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续,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意义等等。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作为学生,好好写作业也是小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道理和意义,可以在他们对于家庭作业懈怠的时候进行讲解。长此以往,孩子在心理上对家庭作业的意义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一种语言的暗示,也是在无形中培养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积极性。

有时候也可采用很直接的言语,比如:“不好好写作业,老师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的同桌某某,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诸如此类的话很多。这种直接的言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适得其反。这些言语虽然很直接,但也是从心理上对小学生的一种暗示。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这种暗示的效果很突出。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逼迫着写作业,只会导致双方身心俱疲,当然也不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有帮助。

(二)重视自主性发挥,学会主动学习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这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同样的道理。在教育孩子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也是教育的一个基本趋向所在。在面对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的时候也是一样,应该重点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当然,要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重视自主性的发挥。

自主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的愿望和能力[4]。虽然小学生由于各方面的限制,自主性发挥的能力有所欠缺,但能够自主地选择做一些事情,是成长阶段的需求所在,孩子的表现程度不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重视自主性的发挥也暗示着一种信任。在当前的小学生的教育中,众所周知,“包办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做不了什么。长此以往,很多小学生中的“包办现象”成了理所当然。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

面对家庭作业也是一样,从某些方面讲,家长也应该尊重小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大部分小学生每天面对着各科作业,由于各科作业不同,心理难免会有所偏向。除此之外,很多小学生对各科的兴趣程度也是不同的。这个时候如果迫使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往往会影响孩子做作业时的心情,继而对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也会有所影响。因此,在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积极性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特长。这样使用心理暗示的时候有效性才会更加的突出。这也是教育上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在了解孩子心理特点、兴趣特长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这也是在尊重孩子自主性的发挥。

当孩子有了自主性时,做家庭作业的实效性也会提高,因为他们有了自主选择的乐趣。每做完一项作业,心里的成就感也会增加,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心理暗示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做作业、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这种品质也会让小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中受益匪浅。

(三)及时地检查、反馈,适当进行鼓励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曾说过:“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 ,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终身洗不掉。”[5]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警示,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正确方法的使用。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也是如此。最重要的在于激发和提高小学生做作业的内在动力。提高动力的方式有很多,但在小学生做作业方面,及时的检查、反馈是一重要方法。

在孩子做完作业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批改,这种做法也是种暗示,给小学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也暗示着自己的家庭作业被看得很重要。这有利于激发孩子做家庭作业的内部动力。同时及时的检查、反馈也能帮孩子及时地改正錯误,效果也最明显。在检查、反馈作业的时候,适当的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一种强化。

在20 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当属斯金纳箱子。从斯金纳的实验中可以看出,小白鼠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去踩压踏板,是因为它每次踩踏之后,会有相应的食物奖励。这个奖励促使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去踩压踏板,可以说是这个奖励行为强化了小白鼠的行为。作为小学生也是一样,希望被鼓励、被夸奖,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适当的认可、夸赞会给人带来一种愉悦心情。当孩子遇到作业中的难题时也应该提倡鼓励,鼓励孩子多动脑筋,多思考。这样的言语暗示对孩子养成多动脑、多思考的思想和习惯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孩子打击、批评会挫败他们的积极性,这也是毫无疑问的。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养成。

已有研究显示,如果被暗示者对暗示者存在一种“自卑、自贬心理”,那么就更倾向于接受暗示者的判断和影响,甚至潜意识中不惜放弃自主思维[6]。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对小学生来说,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鼓励的效果远远大于批评。这也启示我们,在检查、反馈孩子家庭作业的时候,物质和精神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这对提高做家庭作业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无形中的心理暗示一方面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做家庭作业积极性的培养。提倡在家庭作业中进行鼓励,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批评。但是,应该注意区分情况,同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四)重视情境氛围的浸润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充分说明了处在不同的情景氛围中,我们总是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受熏陶。因为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情景中,难免会被它的氛围所影响,有的时候甚至会感同身受。一定的情景氛围,总会给人一种心理暗示,这种暗示会激发人的情感,推动人的行动。面对家庭作业也是如此,培养小学生家庭作业积极性方面,不可忽视家庭环境及家庭氛围的影响作用。

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无形中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暗示的作用。然而,很多家长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没能让孩子处在一种积极、温馨的环境下学习。由于孩子学习生活的无序扩张,使得本是充满关爱和人伦之乐、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家庭教育的本意被吞噬蚕食、本质被雾霾笼罩,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病态的延伸和“附庸”[2]。这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以及家庭作业积极性的提高。

孩子的家长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然而,在以往有关孩子家庭作业环境的调查中,有部分结果显示,很多孩子并没有一个很适当的做家庭作业的环境。很多父母总是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是大声地聊天,就是玩玩手机、看看电视。这种情况,在当今智能手机盛行的年代是普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小学生,注意力本身就很难集中,如果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很难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家庭作业中的。父母的如此做法,也让孩子的心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做作业积极性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可以想象,父母都在一旁开心地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作为小学生的他们,怎么可能乐意坐在那里写作业呢。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重视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当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如果父母坐在一旁,看看报纸或者看看书,这样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大大不同的,这一点不难体会。当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积极性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家庭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它对孩子各方面良好品质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家庭作业积极性方面,也应该重视这样一种家庭情境氛围的浸润作用。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孩子更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張鸣圣,夏斐.小学生家庭作业环节家长参与问题浅议[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5):92-94.

[3] 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4] 侯林. 母亲人格与5岁儿童自主性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5] 洛克 . 教育漫话 [M].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6] 阚言婷.心理暗示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路径探析[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6):157.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无锡 ,214122)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家庭作业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美国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