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陕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2018-10-13 07:38张雪绸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陕西省陕西儿童

张雪绸

(西安财经学院 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在新经济常态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不仅能够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目前,陕西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能适应新时代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普及和巩固陕西农村义务教育,对于促进陕西农村经济繁荣,加快陕西新农村及全面小康社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当前陕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从2012年开始,陕西省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并启动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2012年上半年,陕西省投入21.8亿元集中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宿舍楼、食堂以及图书配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购置等进行改造。2016年累计投入85亿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基本建设和危房进行改造,改善了5900多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小学生、初中生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从2006年的6.54平方米、5.80平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7.73平方米、13.89平方米(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台数不断增加,微机室、图书室、语音室分别占校舍建筑面积比重逐年增加,危房率逐年下降,农村初中实验室面积占校舍建筑面积比重及农村小学体育馆面积占校舍建筑面积比重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为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创建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新政策的实施,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01年为28.03亿元,2002年为30.89亿元,2003年为33.61亿元,2004年为40.79亿元,2005年为46.97亿元,2006年为60.23亿元。特别是自2006年全国实施“两免一补”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新机制后,陕西省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强,2008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24.93亿元,到2016年增加到316.66亿元,呈上升趋势。以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为例,2008年小学、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分别为833.34元/年和1102.54元/年,2016年小学、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分别为3554.27元/年和4093.82元/年,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1]。

表1 2012—2016年陕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占校舍建筑面积)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2016)数据整理。

(三)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成效显著

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2年春启动国家试点以来,历经3年3次扩面实施,2014年春完成了“蛋奶工程”与营养改善计划在所有县区的并轨运行,到2014年底,营养改善计划已覆盖全省107个县(市、区)8850所义务教育学校的231万名学生,占全省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70%,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营养改计划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2]。到2016年10月底,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省107个县(市、区)8066所学校,受益学生229.5万人。4年来的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表明,2015年和2012年相比较,陕西省农村学生的身高、体重明显增加,贫血率明显下降,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明显好转到。

二、当前陕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近年来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仍然不足。2013—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情况公报表明, 陕西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2013年为18.58 %,2014年为17.53%,2015年为17.04%,2016年为17.69%,基本上呈下降趋势。2013—201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平均占GDP的比例2013年为4.16 %,2014年为4.15%,2015年为4.26%,2016年为4.22%,而陕西省同期分别为 4.23%、3.93%、 4.11%、4.05%,呈下降趋势,而且基本上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由于陕西省教育经费总体投入水平低,分配给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少,导致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以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为例,2016年陕西初中生为4093.82元/年,西藏初中生为5980.63元/年,北京初中生为16707.86元/年,陕西小学生为3554.27元/年,西藏小学生为7600.47元/年,北京小学生为10308.69元/年,和西部的西藏中小学生相比分别相差1796.81元和4046.2元,和北京相比差距就更大。

(二)师资队伍水平较低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缺口不大,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学历层次偏低。2016年陕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7%,全国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为99.94%,陕西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82%,全国初中专任教师的合格率为99.76%,彼此之间并无差距。但如果以高于标准学历(小学专科以上,初中本科以上)的教师来统计,则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以2016年为例,陕西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高于标准学历的比例为58.23% ,城市则为81.05 %,相差22.82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专任教师高于标准学历的比例为1.15%,城市则为7.20%,相差6.05个百分点。二是职称层次偏低。2016年,陕西农村小学高级以上教师的比例为41.81%,城市则为43.30%,相差1.49个百分点,农村初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9.57 %,城市则为52.51 %,相差2.94个百分点。同时,教师流失严重,代课教师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陕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三)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陕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从绿化用地面积、运动场地面积占学校占地面积比重等指标方面和城市进行比较,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还是比较差,特别是在网络多媒体教室及均生体育馆面积方面存在差距大。

(四)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陕西省共有不满16周岁农村留守儿童23万余名,占全省总数87.2%。由于父母均长年在外,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加之受农活繁忙等因素的影响,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和精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受办学条件、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不良嗜好,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自卑感较强,致使留守儿童性格普遍比较内向,参与意识、群体意识较差,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现象,甚至会出现犯罪的倾向。

三、陕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偏向于城市,使得大量教育资源的投入源源不断涌入城市,而流入农村的教育资源投入较少,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投入远远低于城市,直接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少,这直接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体育馆等硬件设施和城市相比存在过大的差距[4]。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少

教师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成败。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无法像城里老师那样,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网络,从而阻碍了农村教育信息的发展。同时农村教师参加进修、职业培训的机会很少,自身的信息化素质无法得到提升。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力

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亲身对其子女进行教育,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弱化乃至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偏离轨道[5]。大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儿童受教育问题根本就不重视,只是满足其生活的基本需要,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低,难以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教师缺乏对儿童家庭状况的了解,甚至不知道哪些儿童是留守儿童,更不可能对留守儿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已经严重缺失的留守儿童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相应的补偿。

四、新时期加快发展陕西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一是陕西政府应按照《教育法》的要求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按在校农村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农村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同时,明确各级政府农村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的下限,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逐年有所提高。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二是积极拓展其他筹资渠道。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捐资助教,通过发行教育彩票或教育债券等方式来募集社会闲散资金,使其成为增加教育投入的新渠道[6]。

(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落实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公积金等费用纳入当地县乡政府财政预算当中,确保其基本福利待遇不低于同地区城镇教师的平均水平。在工资、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补助政策,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应给予奖励。通过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城镇合格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另外,应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进修机会, 对参加进修的教师给予一定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并支持教师之间专业知识的交流。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进行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一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首先要对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其次要对农村中小学进行改造,使农村中小学校学生人均占地面积、生均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图书、生均体育场地等基本达标,还要对农村学校寄宿设施进行改造,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需要。二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使农村地区师生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建立远程教学、培训等现代化信息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7]。同时,加快学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并将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基本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共同协调推进。在家庭层面,学校应要求家长提高对于孩子的重视,建议家长抽时间多回家探望孩子或利用周末多与孩子定期进行电话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同时,学校对家长要定期培训,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在学校层面,一是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二是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从中感受集体的温暖,让他们体会深厚的友情,感受到亲情;三是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猜你喜欢
陕西省陕西儿童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