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抵押贷款后农户融资满意度与忠诚性研究
——基于业务模式、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作用

2018-10-13 07:38罗剑朝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地抵押贷款

梁 虎,罗剑朝,曹 瓅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2.南京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一 、引 言

随着中国农地“三权分离”*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正式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离”。201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效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确权登记工作逐步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逐渐加速。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明确提出: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允许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2016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提出要依法稳妥规范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有效支持。经统计,目前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已经涵盖中国除上海、港澳台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天津市蓟县等59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分别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5-12/28/content_1957361_2.htm.。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推广,为缓解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卓越贡献。

农户是农业的市场主体,也是农地抵押贷款的需求主体,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的研究,有助于明确农地抵押贷款实施效果、促进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推广。农户将贷款用于生产性经营从而促进收入增长,并不是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多次循环贷款才可以起到持续扩大生产、提高收入的目的。因此,在满意度研究的基础上,“忠诚性”研究——即贷款参与农户再次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也尤为重要。

二、文献回顾

随着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推广,已有文献开始对农地抵押贷款中农户的满意度和忠诚性进行研究。

在农地抵押贷款响应频次方面,李韬和罗剑朝(2015)运用Poisson Hurdle模型研究发现,户主年龄和获得土地流转合作社担保影响农户抵押贷款响应次数;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行为响应本身的考察比行为响应次数的考察更有价值[1]。曹瓅和罗剑朝(2015)运用ZINB(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研究了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响应频次影响因素,发现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占比、土地经营面积、经营类型、家庭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积极性、贷款经历及业务模式差异显著影响响应频次[2]。

在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研究方面,李智军(2014)运用Asci研究发现,利率水平、贷款期限、业务办理、贷款额度和评估方式是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的主要因素[3]。杨希等(2015)和于丽红等(2016)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土地面积、供养比、政策了解程度、参与意愿、贷款资金预期满足程度、缓解资金约束程度、机构服务满意度、农地估价、利率水平、贷款期限等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4-5]。曹瓅和罗剑朝(2015)运用OProbit模型,发现农户对抵押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参与意愿、贷款资金预期满足程度、缓解资金约束作用、贷款资金对家庭帮助、贷款流程、农地估价、农户收入等是影响农户整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6]。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还存在以下值得改进之处:

(1)在农地抵押贷款响应频次的研究中,尽管使用了断尾回归区分响应和零响应,但在笔者看来,区分农户响应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意义不大,响应两次及以上均反映了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参与的忠诚性。此外,已有响应频次的研究针对的是农户过去对农地抵押贷款的参与情况,在未来,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是否保持较高的融资忠诚性、是否会再次参与农地抵押贷款,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

(2)已有研究中会将农户的满意度作为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意愿的解释变量,也会将参与意愿作为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混淆了农户贷款满意度与贷款意愿的双向因果关系。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满意度和农地抵押贷款再次参与意愿(融资忠诚性)可能存在的内生性进行了处理,研究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与忠诚性。

(3)已有研究大多分析的是全体调研农户(包括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农户和非参与农户),受限于农户的低文化水平和视野局限,所选样本农户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农户的主观感受与参与意愿。本文以参与过农地抵押贷款的农户为研究对象,研究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农户的融资满意度与忠诚性。

(4)与现有文献结论类似,本文认为人均土地、人均收入与业务模式影响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和参与意愿。但是通过使用交互项后的微观实证,本文发现了一些更为细致的结论。

(5)本文使用回归后估计方法中的概率预测和边际效应两种方法,揭示在自变量影响下,因变量不同类别取值的概率及其变化情况。

三、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课题组2014年11月、2015年7月、2016年8月对宁夏平罗、同心两县农户的入户调研,所选样本县均是全国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地区。在调查方法上,本文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课题组首先选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样本县;其次,在样本县筛选开展过农地抵押融资业务的镇;再次,在样本镇内再次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样本村;最后在村内进行随机抽样调研。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与农户当面访谈并填写问卷。调研数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较好的代表性。调研共获取问卷1663份,从中筛选有农地抵押贷款经历的农户问卷825份。

(二)参与农户特征

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农户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注:①人均收入和人均土地面积的分类标准是为了平均各类型农户所占比例;②人均收入涉及农户多年收入,本文数据处理中取农户最近3年平均收入。

四、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择

1.因变量。本文的因变量为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与忠诚性,测量方法是由受访者对农地抵押贷款做出总体性主观评价。在满意度的测量上,根据模型需要,本文将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或非常满意(以下简称“满意”)的农户划分为满意农户,将对农地抵押贷款态度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以下简称“不满意”)的农户划分为不满意农户。在忠诚性的测量上,本文通过询问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农户“下一次面临资金困难时,是否还会选择农地抵押贷款”,将农户划分为忠诚农户和不忠诚农户。从总体上看,90.5%的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另有93.7%的农户下次还会选择农地抵押贷款,表明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忠诚性。

2.自变量。根据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和参与意愿研究中较常用的评价维度,本文重点考察以下六类变量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与忠诚性的影响(各变量的赋值和描述见表2):

(1)农户家庭特征。该维度包括农户人均土地面积和收入两个变量。作为抵押标的物,农户土地规模影响农户抵押贷款的可得性,进而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5]。土地规模大,有利于农户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随着生产资料和设备投入的增加,农户的融资需求也会增加[7]。农户未来的贷款需求意愿与其家庭土地规模正相关[8]。随着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受到的融资约束递减[9]。农地抵押贷款的开展,使受到严重金融排斥的低收入农户开始具备了正规贷款条件,低收入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较高。收入高,可以缓解农户家庭的资金流动性约束。因此,拥有较高收入的农户,不易产生农地抵押贷款需求[10]。

(2)机构特征。该维度包括交通情况和机构服务满意度。大部分农户选择在家附近的机构办理贷款,而农户办理手续繁、流程多,使得农户等待时间长,因此交通情况负向影响农户满意度[6],也会负向影响农户的忠诚性。金融机构良好的服务可以提高贷款效率,促进农户将农地抵押贷款效益最大化,因此可以提高农户满意度和参与意愿[4]。农户对信用社的服务评价高,则愿意继续保持与农信社的信贷往来,因此参与意愿较强[11]。

(3)产品特征。该维度包括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合理性和抵押土地评估价值4个变量。李智军(2014)研究发现,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和土地估值影响农户满意度[3]。农户获得贷款额度的大小,反映了农户资金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会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贷款的再次参与意愿。贷款利率高,农户抵押成本高,农户会选择其他借款途径。贷款利率增高会抑制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12]。农户的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对资金的需求也有明显的季节性,贷款期限设置合理可以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进而会提升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参与意愿[13]。一般来说,抵押土地估值越高,农户继续选择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意愿越强烈。

(4)效果特征。该维度包括贷款缓解资金约束程度和还款困难度。农地抵押贷款缓解了农户的信贷约束,这是影响农户政策效果评价的重要因素[5]。当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可以获得较高的贷款满足程度时,参与意愿会比较高[14]。还款困难度反映了农户贷款后还款经济压力的大小,还款压力越小,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越高,继续参与的意愿越积极。

(5)贷款特征。该维度主要包括农地抵押贷款参与次数、是否参与过其他正规贷款和未来三年是否需要贷款3个变量。获贷经历正向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12]。相对于“无信心的非借贷者”,有过正规信贷的农户更倾向农地抵押贷款[15]。研究发现,资金短缺的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有期待,愿意通过抵押土地来获得农业生产资金[14]。本文选取过去时间内农地抵押贷款的参与次数、是否参与过其他形式的贷款和未来是否有贷款需求作为影响农户未来再次参与农地抵押贷款意愿的解释变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贷款特征变量并不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

(6)模式特征。样本县中同心和平罗县属于不同的农地抵押贷款模式,不同业务模式中抵押土地要求、业务实施直接动力、政府支持力度等存在很大的不同,也会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和忠诚性。

为了控制2014—2016年3年数据合并对估计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回归中还加入了时间变量来控制时间效应。

表2 变量说明及统计性描述

注:数据根据问卷相关指标整理所得。

(二)模型构建

本文在研究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和忠诚性时,需要同时考虑“是否满意”、“是否忠诚”两个虚拟变量发生的概率。如果对两个被解释变量分别进行Probit建模,则可能损失效率[16],因为“满意”和“忠诚”这两件事情通常是相关的,即两个Probit方程的扰动项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具体考察以下模型:

其中y*1和y*2为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分别表示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和忠诚性;x'1和x'2为方程中的解释变量;β1和β2为待估计的系数;扰动项(ε1,ε2)服从二项联合正太分布,期望为0,方差为1,而相关系数为ρ,即:

观测到的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和忠诚性为y1和y2,则可测变量y1和y2与潜在变量y*1和y*2的关系如下所示:

如果x'1≠x'2(两个方程的解释变量不完全相同),则称之为“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其中若ρ=0,则模型等价于两个单独的Probit模型。当ρ≠0时,可以写下(y1,y2)的取值概率,然后进行最大似然估计。

五、实证结果

(一)模型结果

本文运用Stata12.0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回归,结果见表3。其中模型1是不含交互项的模型结果;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均土地、人均收入和模式的交互项,研究人均土地和人均收入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和忠诚性的影响是否受模式特征的影响;模型3、4在模型1的基础上考虑了人均土地与人均收入的交互项,研究人均土地(人均收入)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和忠诚性的影响是否受人均收入(人均土地)的影响。四个模型对数似然比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好。4个模型Wald检验的p值最大为0.0090,强烈拒绝了“ρ=0”的原假设,所以有必要使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四个模型中辅助估计参数athrho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满意度”确实为内生变量,会影响农户再次贷款意愿。

在模型1的基础上,表4列出了模型的平均边际效应估计结果。边际效应是用于分析某一自变量变化而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时,对个体选择因变量某个特定类别概率的影响[17]。估计自变量取均值时农户选择各因变量类别概率的边际效应和自变量在每个样本观测值上对农户各因变量类别概率的边际效应平均值(平均边际效应),揭示了随自变量取值的变动,农户选择各因变量类别概率的变化情况[18]。鉴于在非线性模型中,样本均值处的个体行为并不等于个体的平均行为[16]。本文使用平均边际效应研究在自变量影响下,因变量不同类别取值的变化情况。若自变量影响因素为正,则受自变量取值变动的影响,农户选择“满意”、“是”的概率增大(平均边际效应为正)。

表3 模型结果

注:①*、**、***分别代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②括号内为因变量Number1的模型结果。③括号外为因变量Number2的模型结果。

表4 平均边际效应估计结果

注:*、**、***分别代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

(二)结果分析

本文在模型1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农户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与忠诚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用一块棉布包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从表3可以看出,交通情况不是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与忠诚性的因素。机构服务满意度正向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忠诚性(原因解释见上文“变量选择”部分)。表4可以清楚地发现,机构服务满意度提高一个等级,农户选择“不满意”、“否”的概率降低1.82%,选择“满意”、“是”概率提高7.88%,农户选择“不满意”、“是”的概率也会降低4.72%(其余变量的解释与此类似)。

贷款额度、贷款利率不是影响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与忠诚性的因素。贷款期限会通过影响农户满意度,进而影响农户忠诚性。土地评估价值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但不影响农户忠诚性。

资金约束的缓解也会通过影响农户满意度,进而影响农户忠诚性。而还款困难度仅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有负向影响。

农地抵押贷款的参与次数,会显著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忠诚性。农户未来3年是否有贷款需求,也会影响农户忠诚性。而是否参与过其它类型的正规借贷并不会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忠诚性。

模式特征对农户满意度无影响,但会负向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忠诚性,平罗模式下的农户拥有更高忠诚性。从模型2来看,人均土地与模式的交互项在满意度研究中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相较于平罗模式,在同心模式下,由于其独特的“抵押+担保+信用”的间接抵押模式,农户通过“群体信用”融到了资金,对抵押物——自有土地面积的依赖较小,土地规模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较小。

人均土地面积会通过正向影响农户满意度,进而影响农户忠诚性。从模型3看,人均土地面积和中、高收入农户的交互项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人均土地面积对农户满意度与忠诚性的影响效应大小,不受农户收入水平高低的影响。

人均收入也会通过负向影响农户满意度,进而负向影响农户忠诚性。从模型4看,人均收入和中等土地户、土地大户的交互项在满意度和忠诚性研究中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和土地小户相比,中等土地户(土地大户)其人均收入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和忠诚性的影响效应显著弱化。对土地小户而言,其收入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和忠诚性的负向影响效应最强。

(三)概率预测

表5列出了农户对因变量的概率预测结果。在不受其它自变量的影响下,本文还单独分析了不同模式下、不同土地规模、不同收入水平下农户对因变量的概率预测结果。

表5 样本农户概率预测结果

注:①模型全部结果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②预测的概率值为百分数;③总体结果为各样本概率预测观察值的平均值;其余结果为在解释变量特定值处的预测值;④模型中计算概率取值时,土地和收入的赋值为相应对数。

表5显示,农户选择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和忠诚的概率达到了86.80%。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模式、不同土地规模和不同收入水平下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和忠诚性存在明显差异。平罗模式下选择再次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农户(Y2=1)占比96.74%,明显多于同心模式下的88.58%。可能的原因在于平罗县政府主导模式下农地抵押贷款利率低、额度大、手续简便,风险补偿基金的存在也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提高了农户继续参与的意愿。表3的结果显示人均土地面积正向影响农户的满意度和忠诚性。但表5结果显示:随着人均土地面积的增加,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和忠诚的农户数量是持续增加的,但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由于其它原因不准备继续参与农地抵押贷款(Y1=1,Y2=0)的农户,和对农地贷款不满意,但又十分迫切需要贷款,愿意继续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农户(Y1=0,Y2=1)在逐渐减少。表3结果显示,人均收入对农户的满意度和忠诚性有负向影响。表5结果也显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和忠诚的农户数量是持续减少的,而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不准备继续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和对农地抵押贷款不满意,但又愿意继续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农户数量却在增加。这从侧面说明了,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是内生变量,人均土地和人均收入通过影响农户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农户的忠诚性。

六、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基于2014—2016年间宁夏平罗和同心县825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含交互项的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业务模式、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作用下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后的满意度与忠诚性,研究发现:

1.总体上看,从农户层面分析,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效果较佳,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忠诚性。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是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忠诚性的重要因素,在研究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再次参与意愿时,“满意度”确实为内生变量。

2.家庭特征(人均土地、人均收入)、机构服务满意度、期限合理性和资金约束的缓解是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和忠诚性的共同因素;土地评估值和还款困难度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但不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忠诚性;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忠诚性的因素还包括贷款特征(农地抵押贷款参与次数、未来是否贷款)、业务模式和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

3.基于业务模式、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同心的间接抵押贷款模式,平罗模式下,土地规模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较大;人均土地、人均收入对农地抵押贷款忠诚性的影响不因业务模式而变化;农户收入的异质性,不会影响农户人均土地面积对农户满意度与忠诚性的影响程度;然而,随着人均土地面积的增加,人均收入对农户满意度和忠诚性的影响效应却在显著弱化。

(二)启示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金融机构应该开展多样化农地抵押贷款业务,创新、优化农地抵押贷款产品,合理安排贷款产品期限结构,调整贷款产品利率水平,从而提高农户满意度。培养农地抵押贷款的“忠实客户”,在保证贷款质量同时,通过开展循环贷款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农村地区“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2.机构服务满意度正向影响农户满意度和忠诚性,作为提供金融产品服务的行业,优质的服务对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与水平,完善自身发展,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主动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服务,提升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水平,引领、促进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推广和普及。

3.土地面积正向影响农户满意度和忠诚性,在耕地面积较多的地区,可以借鉴以平罗为代表的直接抵押贷款模式。而在耕地面积较少的地区,可借鉴同心模式中“抵押+担保+信用”的贷款模式,通过“群体信用”为抵押土地增信,进而降低农户对抵押土地面积的依赖,间接提高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水平。

4.随着土地面积递减,人均收入对农户满意度和忠诚性的负向影响效应在增强,说明拥有较少土地的低收入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满意度和再次参与意愿最强。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推广过程中应瞄准“迫切”潜在需求者,切实解决农村地区低收入农户融资难题,发挥金融扶贫作用,降低低收入农户农地抵押贷款获取门槛,提高农地抵押贷款政策效果。

猜你喜欢
农地抵押贷款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俄藏5949-28号乾祐子年贷粮雇畜抵押契考释
动产抵押登记办法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旧信封
房地产抵押中存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
农地入市须征收20%-50%增值收益调节金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兼论农地分类所有制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