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应力求做到“三性”

2018-10-20 01:17陈荣
文理导航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三性语文教学作业

陈荣

【摘 要】布置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实行一刀切,设计的作业大多“以书为本”,是抄抄写写,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这是不符合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的。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课外作业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性;作业;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目前教师观注的热点话题,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然而,它的有效性却被广大教师忽略。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是抄抄写写,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学生对完成课外作业提不起兴趣,失去了布置课外作业的意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全面认识课外作业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布置课外作业时应力求做到以下“三性”:

一、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

1.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例如:《瀑布》一课的作业设计是这样的:A类,背诵《瀑布》一文;B类,背诵《瀑布》一文,摘抄其中的比喻句,并谈一谈好在哪里;C类,背诵《瀑布》一文,并读一读《望庐山瀑布》,想一想这两位不同时代的诗人眼中的瀑布一样吗?这组作业,有难有易,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创新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2.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作业选择的自主性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可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对《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作业,我是这样安排的: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的一两项作业认真完成:(1)有感情地朗读课;(2)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你喜欢的季节;(3)模仿本文写法,写一写美丽的校园;(4)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5)找一找景象优美的文章,读一读,摘一摘,做一份读书笔记。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读、画、写、抄、查、讲”等多种形式,既给爱画、爱读的同学准备了展示自己本领的空间,又为爱探索、爱讲故事的同学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自主形式的练习,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内容丰富,突出开放性

1.课前扩展性作业

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老师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址、查阅的书名,时间长了,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各种信息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等情况,阅读作者的一些作品,整理成“摘抄”笔记。当然,儿童自发的探究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探究方法也是粗糙的,但是对儿童来说,他们能从中获得满足与快乐,这对儿童来说就十分有意义、有价值。

2.课后延伸性作业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学了《飞向月球》后,请学生去查找我国最新研制的宇宙飞船,了解最新航空技术,说说这种技术的先进之处及强大的威力。感兴趣的同学还可找找国外的最新航空动向,并与国内的作比较。让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性寻找中真切感悟到航空技术的先进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只有祖国实力强大了,才不会受到外来力量的侵犯。这样的作业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而我们需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探究和思考。

3.积累性作业

知识就是积累,学習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新课程目标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可以让学生建立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比如,为了丰富学生的古诗句储存量,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增加文化积淀,可让学生积累各类古诗句,如描写花、鸟、山、水、雨、雪、风、月、春夏秋冬四季、别情、思乡情、亲情的诗句等。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加学生的厚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同时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三、注重形式,突出灵活性

(下转第37页)

(上接第35页)

1.演说交际类作业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型作业,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具体可包括动手操作、调查访问、观察积累、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

2.采集编创类作业

它可以是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主题鲜明的手抄报、黑板报,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编辑个人作文集等。通过这类作业,扩大学生的信息容量,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考察探究类作业

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近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这类作业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培育其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此外,因为这类作业一般需要多人一起完成,所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4.生活实践类作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给语文学习无穷的资源。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汲取语文方面的营养,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积极生活。比如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

总之,布置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通过作业这个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成长足迹。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02

[2]高永芳.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2002年9月

[3]孙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2005年2月

[4]孔企平.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2006年5月

猜你喜欢
三性语文教学作业
师生对话容易被忽视的“三性”
劳务派遣“三性”问题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碳族元素“三性”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