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 打造魅力课堂

2018-10-24 02:00朱文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魅力课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朱文余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近老师》的教学中,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做到:巧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情感体验;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效;紧扣核心目标,展现课堂魅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魅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53-02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灵动,让教学出彩。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把新知教学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为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条件。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近老师》中的“了解教师职业”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看微电影”的环节:用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好的一部微电影——《微“校”》。这是安徽省首部乡村教育公益微电影,也是一部反映乡村教师题材的励志片。该片通过乡村教师付言明扎根双桥教学点25年,把青春和激情无私奉献给乡村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歌颂以付言明老师为代表的乡村教师,尤其是单班教学点教师,安于清贫、耐住寂寞、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职业追求,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对乡村教师的关爱,从而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共同撑起我国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

看过微电影,学生陷入深思,付言明老师的真实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笔者适时把握契机,因势利导,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担当,增强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语)通过精心创设这种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教学问题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情感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習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生活情境相联系。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近老师》中的“风格不同的老师”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真心话大表白——我们老师很特别”活动:请同学们在卡片上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班级任课老师的风格特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卡片上描述的是谁。描述的同学不能说出这个老师的年龄和所教学科,可以多角度描述,如外貌、爱好、性格、上课特色等等。然后让学生探究思考:造成每位老师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差异的?

面对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安排,学生一个个情绪高涨,踊跃参与,顿时课堂活起来……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让学生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其实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现象,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魅力得以彰显。

三、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抽象性、逻辑性很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优化教学环节,合理整合课程资源,认真设计教学流程,至关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被关注和积极思考的状态,促使其积极体验和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认识上的提高。课堂上,教学环节自然流畅,教学过程井然有序,教学效果才能明显提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近老师》时,笔者将教学分为四个环节展开,层层推进:第一环节“教师职业初了解”,第二环节“教师职业我深知”,第三环节“风格迥异我尊师”,第四环节“课外拓展我能行”。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思路清晰,构建合理,使学生一目了然。整节课设计的活动精而适量,设计的情境贴近学生,富有吸引力,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高,利于学生探究思考。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顺畅,从而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提升。事实证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优化教学环节,有利于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紧扣核心目标,展现课堂魅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彰显德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核心素养目标,突出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而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学生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不可直接观测的,只能通过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加以推断。它的培育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者通过学习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近老师》时,笔者依据课程标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和七年级学生成长实际,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感悟老师工作的特殊性,培养尊重老师的情感,主动与老师建立良好交往关系的意识。能力目标:培养与老师建立良好交往关系的能力。知识目标:懂得教师职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职业,知道应该尊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借用一个来自网上的帖子,帮助学生正确解读“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这一问题。

这是一个来自网上的询问帖子: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一个我不喜欢的老师,他特别严肃,上课从来没见他笑过,每天不是凶我们,就是让我们不停地做题目,而且他上课都是用方言,从来不用普通话。万能的网友,我该怎么做?

帖子展示出来后,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交流展示,质疑评价。在学生充分探究思考后,笔者进行归纳总结:我们要承认与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对于老师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善意地提出,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就这样,围绕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侧重体验感悟,深化思想认识,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魅力课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魅力课堂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
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魅力小学数学课堂
论开展小组合作构建中职会计魅力课堂
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设计(片段)
巧用教育软件,增添课堂魅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