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

2018-11-17 06:06廖正峰
学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廖正峰

摘 要: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加强实际操作,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借助知识的迁移,探究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计算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课;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0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5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学生的计算能力仍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上好一节计算课,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通过操作、探究明白算理,并借助知识的迁移,探究计算的方法,从而真正理解算理、掌握法则。下面就计算课的教学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加强实际操作,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老先生就曾说过:“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在计算课教学中“形”的结合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计算课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较为抽象的算理过程往往是难而又难的,但是对算理的正确理解又是能准确掌握算法并进行正确计算的关键,因此如何使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算理,这就需要“形”与“数”的紧密结合了。“形”的加入使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直观的理解算理并正确计算。而这种“数”“形”结合思想的植入,学生也将会受益终生。

(一)利用实物,初步感知算理

上课一开始,我先拿出42支铅笔(4个整盒和2支铅笔),创设情境:老师今天想把这42支铅笔平均分给2名同学,大家来帮忙想一想,该如何分呢?学生各抒己见,但大都先分4整盒,因为想:先分多的,所以得到的也多,这就为后面推导算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4个整盒(40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2盒(20支),分完整盒的,再去分剩下的2支铅笔,每份分1支。这样,通过直观的实物让每一个学生形象具体的体会到把42平均分成2份,是先把4个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0(20),再把2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1,而2个10和1个1和在一起是21,而对算理的正确理解,是学生进行口算的思考方法,更是进行笔算时重要的基础。

(二)再分铅笔,通过算理推导算法,探究竖式的书写

教学中,通过再分一分,让学生思考分的方法,并探究竖式的写法,一边操作、一边叙述、一边书写,让学生能将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紧密联系起来,并从中真正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两位数除法的竖式,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不同的竖式,计算结果相同,从中再寻求最优的书写形式,在此也渗透了数学中重要的优化思想。整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还明白了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并体会到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而这也为接下来教学第一次不能分完的笔算除法如:42÷3,做好了铺垫。如果不能分完,那剩下的1盒(1个十),可以打开变成10支(10个1),和后面的2支合起来变成12支(12个1)继续分。

“形”的加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变得更为直观、立体,而操作与实践又把这种直观与立体变得触手可及,仿若至于其中,无疑更有利于我们在思维的领域中抽象出“符号”的语言。

二、借助知识的迁移,探究计算方法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类的计算在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其实都只是算理相同下算法的类推。因此,借助知识迁移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也成了新课程改革下计算课教学的一个新观念。例如,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的教学,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先通过“你是小法官”这个环节对21×63找错误的方式进行了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首先,通过估算的形式直接判断他是错的,进而通过分析错误原因,叙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明确21与63相乘时,用63个位上的3与21相乘,得数末位与个位对齐,而63十位上的6,表示的是6个十,因此与21相乘时,得数126表示126个十,末位应与十位对齐。明确了算理后,利用知识的迁移,我进一步引导:“如果我把21前面再添上一个百位变成121呢,你还会计算吗?试一试,说一说你是如何算的?”借助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已有的知识,抓住本节课的生长点,使学生借助知识的迁移来自己探究他们之间的奥秘。学生通过计算、交流从而探究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1.因数末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进一。最重要的是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而这种学习上迁移类推的方法,也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同样在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或多位数乘多位数,也都是相同的道理。

总之,提高學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探究计算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计算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翠妃.计算教学中算法多样化的尝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张丽真.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10).

[3] 贺秀天,蔡贞花.用新课程理念,反思计算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9).

[4] 郁辉.计算教学要把握三个“平衡点”[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