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

2018-11-28 06:21
名师在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藏书票泥人插画

缪 炜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江苏南通 226400)

引 言

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是实现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不少小学美术教师无视学情的特点,采取简单单一,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发展。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习惯。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一、备课环节,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1.关注学情,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学识阅历等因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从而导致学生对美的认识不一样。除此之外,欣赏的作品也与学生有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教师需要根据学情,采取恰当的方式,消除这些“问题”[1]。比如,补充作品作家知识,作品的背景,以及同类作品的对比等,拉近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藏书票》,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欣赏、了解藏书票的来历、作用,以及可以通过绘画等形式去设计制作藏书票等内容。导入环节,我将几张藏书票作品拿出来给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会有直观的感受,并且有自己的评价。“这些藏书票真的太漂亮啦。”“我们也可以制作出像老师一样漂亮的藏书票吗?”通过直观感觉,欣赏不同作品的对比,消除学生对作品的陌生感,提升了学生对美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的特点,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障碍清除,让欣赏课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2.紧扣教材,不拘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极不稳定的注意力。他们又有极丰富的想象力,会不假思索地表达出自己对某个事物的看法。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习惯的最佳阶段。教师需要紧扣教材,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手段,比如,多媒体展示、小故事、竞赛、表演等,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小泥人》,这一课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间艺术,并掌握捏泥人的方法等。导入环节,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泥人的专题片,再组织学生去欣赏泥人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比如:小泥人艺术流传千年,为什么有着这样强烈的生命力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作品,去感受作品的美。还可以在欣赏小泥人作品的同时,播放一段悠扬的民族音乐,营造一个良好的欣赏作品的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多措并举去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1.创设情境,营造课堂审美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审美氛围。这种氛围,是自由、民主、活泼的,学生的情绪是自然、愉悦的。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有正确的教学观,要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

教学《诗配画》,这一课主要是学习诗配画的基本知识,学会向图画表达诗意等内容。在进行作品欣赏的时候,我将四张不同的诗配画作品挂于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四幅画有什么不同?画中有什么样的意境,是如何表现的?比如,其中的一幅诗配画作品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其中有一句为“日照香炉生紫烟”,所配的图画有太阳、高山以及云雾。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美感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庐山的视频,让学生在声光色的作用下,欣赏作品。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对“特殊群体”关注,即不爱动手动脑筋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去思考,去讨论,去发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美,认识美,从而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2.接近生活,树立学生审美意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为简单,所以,对生活的理解,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知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2]。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身边事入手,有效地引导,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船》,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特点的船以及船的发展历程等内容。由于我所在的地区为平原,湖泊河流较少,学生对于船的认识只限于影视、图片资料的介绍。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船的特点,上课开始,我拿了一块木板,提问:如果将木板放于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回答:会浮在学面。接着,我将木板放于一盆水当中。当木板浮于水面上时,我说道:这就是最初的船。接着我通过多媒体将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船展示出来,比如木船、帆船、轮船等,让学生欣赏。在欣赏船的过程中,学生会有自己的判断,会找出不同型号船的特点与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入手,将欣赏的作品与生活联系,降低学生欣赏美的难度。

三、创作环节,要“留白”给学生

1.利用道具,诱发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道具,帮助学生欣赏形态各异的美术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过程中,要有意识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作文插图》,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作文精彩的部分进行插画或者根据图画进行文字描述,从而形成作文。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插画”的审美情趣,我在课堂中展示了两件作品:一件是纯文字的小作文;一件是有着插画的小作文,然后让学生观察,说说两者的区别。很多学生会认为有插画的小作文好看,而且有一种阅读的欲望。此时,学生的审美认识得到了锻炼与培养。这样的审美感知是通过一定的物件来实现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又引导他们用不同色彩的画笔,对纯文字的小作文插画设计。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审美意识渗透到各个环节,巧妙地利用道具去诱发学生感受美,提升想象力。

2.正面引导,激发学生创作欲

在教学中,学生只有对美术产生兴趣时,才会去欣赏艺术作品。虽然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但是他们缺少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跳跃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与鼓励,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

教学《印花布》,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印染工艺等内容。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了解印染作品的制作过程以及欣赏一些印花作品。然后,我又指导学生利用磨印法,制作自己的印花作品。不同的学生制作出不一样的作品,教师要发现学生作品中的美,并且给予正确、正面的鼓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正面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尊重,促使学生不断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结 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甚至创造美,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角度思考,将生活与课堂结合起来,将审美难度降低,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

[1]李雯.在美术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58.

[2]李海东,黄春玲.快乐上好美术课轻松提高审美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210.

猜你喜欢
藏书票泥人插画
就要紧紧粘住你
藏书票欣赏
捏泥人
藏书票
藏书票
藏书票
胆大镇的泥人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无脸小插画
泥人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