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成长需要的德育研究

2018-11-28 06:21汪小燕
名师在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杨某姑姑笔者

汪小燕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城东实验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553)

引 言

幼儿园的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因为要照看幼儿的衣食住行、起居等,而忽视了德育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客观上很多时候让幼儿处于一种自然成长的状态。尽管笔者作为幼儿园一线班主任,对这样的情形深表理解,但还是认为如果一直如此,那幼儿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本义,对于幼儿成长来说也有不负责任的嫌疑。如何在琐事俗务与幼儿德育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对幼儿整体关注的同时,注意一些情形特殊或具有共性的现象,这是有效的德育策略。而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关注并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则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基础。

一、德育问题与幼儿成长需要之间的关系

德育通常是面向德育问题而进行的,正是因为在幼儿教育中关注到有一些异常的德育问题或共性的德育问题,德育才显示出重要的意义[1]。当前幼儿的成长环境具有相似性,譬如当前幼儿仍以独生子女为主,偶有二胎幼儿,其实仍然处于娇生惯养的状态。如果一个家庭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形的话,更容易让幼儿形成德育缺失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观察,幼儿身上的德育问题很多都是因为幼儿的成长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引起的;而这种成长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与幼儿的成长环境之间又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很多时候都是在家长无意识的情形下发生的。比如,从经济条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家长多么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都不一定指向幼儿的成长。

笔者以为,幼儿成长的需要通常有三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主要是指幼儿能够接触到的生活中的物体、玩具等。这些物体因形状、颜色、功能不同,而对幼儿的智力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二是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情绪时,能够得到外界什么样的反应。如有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对某个特定物体产生依赖,那家庭是如何提供这个依赖物的,就对幼儿的精神成长有影响。三是合作需要,这本来也可纳为精神需要,之所以单独强调,是因为当下幼儿的合作需要很难得到满足,结果常常使得幼儿变得无视合作、不善合作。显然,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一些德育问题。

二、基于幼儿成长需要进行有效德育教化

那么,如何基于幼儿需要的满足来实施德育呢?笔者认为,德育本质上是一种教化,而教化需要依赖于具体的过程。下面来看一个德育实例:

一年前,笔者遇到一个相对特殊的幼儿杨某,六岁,男。入园之初,笔者就注意到这个幼儿的与众不同——一言不发。无论什么场合,无论教师怎样鼓励或诱导,其基本上都是如此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坏习惯,比如上课时喜欢对同座的伙伴搞突然袭击,抢人家手上正在画画的水彩笔等;吃饭时直接将自己不喜欢吃的菜肴夹放在旁边同学的碗里;偶尔还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对于这一孩子,笔者当时最大的苦恼在于无法跟他交流,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是用眼睛盯着你,偶尔发出“嗯”的声音,其余就什么都不说了。对教师所说的话基本上不做其他反应,所以无法判断他是否听进了教师的话——当然后来也知道了,没听进去,因为那些坏习惯依然存在着。跟他家里联系,所留的电话基本上打不通,在门口等接送他的家长结果看到的常常是别人帮忙接送,有时候还是的士接送。显然这也没办法交流。看这个孩子的衣着,有时虽然大小不合适,却也是品牌,显然价格不菲,但有时似乎又很普通。

这种情况下,对孩子德育问题的解决,显然只有家访一条途径了。家访过程的复杂性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了。而家访的结果令笔者感觉有些意外: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他跟父亲生活。他的父亲是一个生意人,平时经常在外,生意做得很大,几乎没有时间关心孩子。接送孩子委托给邻居,还固定了一个的士司机帮忙接送。晚上回去,孩子只跟姑姑在一起,而把孩子委托给姑姑时,姑姑只是抚养,不负责上学等。这个孩子在姑姑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尤其是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常常是他一个人在卧室玩玩具,然后睡觉;姑姑家的孩子常常跟他抢玩具。他抢不过,便趁那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搞突然袭击,但又因此常常被姑姑责怪,因而导致沉默寡言,性格孤僻。

了解了这些情况,笔者立即意识到满足他的需要是改变现状的唯一办法。于是笔者坚持一个学年重点关注他。笔者征得了其他家长和孩子的同意,在学习与生活中给这个幼儿一些优待:允许他犯错(即不责怪他),多满足这个幼儿的需要,多优先安排他参加集体活动,让别的幼儿主动邀请他参加游戏等。笔者则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他主动开口或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时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次,在游戏的过程中当他与另一个孩子同时面对一个玩具时,他主动地让给了那个孩子,还对那个孩子笑了一下。结果那个孩子兴冲冲地跑来告诉笔者。抓住这个时机,笔者参与了这个孩子的游戏,而其他孩子看到了,也主动加入进来。于是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互动游戏玩了好一会儿,所有人都很开心。

三、满足幼儿成长需要中教师的智慧眼光

自那以后,这个孩子的性格真的变了很多,他很自然地不拿、不抢别的小伙伴的东西了,也不把不吃的菜夹到别人碗里了。尽管还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完全放开,但变化确实很大。

有一天,一个年纪稍大的女士来找笔者。交流得知,她就是杨某的姑姑。她说她是专门来谢谢笔者的。交流当中笔者了解到更多的情况:杨某父母离异的时候,他抱着母亲的腿哭了半天,声嘶力竭,结果母亲还是一狠心走了。那一天,孩子坐在门口的地上一言不发,大概有两个小时。自那以后,孩子性格变了很多,无论他人怎样教育,就是没有什么改变。于是姑姑也就渐渐灰心了,而杨某与她孩子的矛盾,则更加让她疏远杨某,只是碍于姐弟感情,才没有彻底不要孩子……

交流中她问笔者:你怎么就有办法改变了这孩子呢?笔者想了想,感觉也很简单:这么大的幼儿,肯定是有需要的,满足了他的需要,他自然就会表现出一个正常幼儿的状态。而此前所谓的德育问题,也在此过程中消弭于无形。

结 语

基于幼儿成长需要进行德育教化的过程中,如果有所谓的教育智慧的话,这个智慧就是在耐心的基础上,去读懂并满足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

[1]阮素莲.内隐学习理论下幼儿德育应用研究[J].教育评论,2014,(12):104-106.

猜你喜欢
杨某姑姑笔者
“送上门”的逃犯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16岁少年盗窃同村村民钱财获缓刑
将捡到的钱捐给灾区,应当承担责任吗
姑姑出嫁了
被派遣员工被违法解职,恢复劳动合同后如何处理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