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为依托培养农村孩子质疑能力

2018-11-28 06:21张香芝
名师在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赏析文本课文

张香芝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和平小学,福建南平 353400)

引 言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应该是读书学习的重要目标追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多种形式的质疑活动,势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文本预习质疑,启动学生多向思维

小学语文预习任务设计时,教师常常注重字词的学习,这样的预习往往与文本内涵有较大距离,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属于纯粹的语用内容。如果教师在预习阶段布设质疑任务,让学生在初步阅读感知中对文本展开质疑,势必能够成功启动学生多向思维,引发学生展开深度阅读讨论。虽然学生阅读不会有太多深度挖掘,但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已经觉醒,其阅读品质也有一定保障,这样的质疑必定会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契机[1]。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在预习时,教师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自主阅读文本,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在基本理解文本基础上提出三个质疑问题,这些问题要有思考性。学生进入预习学习,并对质疑问题进行多重筛选。课堂展示时,教师将学生质疑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得到了质疑集锦,为课堂研究学习提供重要资源。如:课文为什么以《将心比心》作为题目呢?我们从文本两件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人感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该如何处置呢?

从学生质疑集锦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已经成功启动,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形成了这些质疑问题,这说明教师预习布设是非常成功的。学生从不同视角展开思维探究,其学习呈现主动性、高效性,为课堂教学做好坚实铺垫。

二、课题解析质疑,引发学生主动思维

文本课题是学生最先接触的信息内容,也是文本学习的重要思维突破点。小学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文段,文本题目往往是写作线索、表达主题的集中体现。在具体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开始阅读探究,自然能够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思维。以文本题目展开质疑时,不仅能够为教师引导阅读提供线索,也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花的勇气》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发动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性解读:在我们的认知中,花是娇嫩的,经不住风吹雨打,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看到的花却有巨大的勇气。围绕题目设计一个思考问题,不仅要切实引导读者展开定向性思考,还要在问题中有一定的提示和启迪。学生听说要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都显得有些为难,纷纷展开讨论。经过一番热议,问题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维也纳的四月是寒冷的,但这里是音乐之都,这里的花朵也不甘寂寞的,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一点呢?冷雨中的小花勇敢地绽放了,这壮观的场景给作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这种震撼让作者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的质疑是有价值的,问题本身有鲜明的提示,引发读者展开深度思考。小学生思维比较直接,能够设计出这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教师给出了一些启迪,学生真正产生了体悟,并将这种感悟融入问题设计之中,这当然是非常好的学习体验。

三、阅读理解质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在文本阅读赏析阶段,教师发动学生对经典片段文本展开质疑活动,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思维效率,促使学生展开深入思想研究。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时,常常是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由学生展开讨论学习,最终形成学习共识[2]。这样的操作模式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换一换质疑主体,让学生在赏析阶段展开质疑活动,对阅读问题的探究会更为全面而深刻。

阅读赏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阅读赏析引导时,要从不同视角展开,让学生学会在深度解析中展开质疑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重要的学力基础。如学习《乡下人家》时,教师这样引导:找出课文中经典的描写内容,以质疑的形式展开赏析,从质疑品质上展开讨论,看谁能够给出最有价值的赏析式质疑。课堂展示开始,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质疑:“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有独特的迷人景色,而且这些景色具有季节性,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什么不同的景色出现呢?“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教师发动学生以质疑形式展示赏析成果,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从学生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是非常适合的,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而且呈现深刻性。作为农村孩子,对乡下人家描写的场景非常熟悉,进行这样的质疑性赏析,其操作价值更高。

四、教学反思质疑,塑造学生思维能力

文本学习结束后,一般由教师做出小结,学生学习便告一段落。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很合乎教学常规,但阅读学习难言高效。如果在文本学习后,教师能够发动学生展开自觉质疑行动,对文本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收获等内容展开质疑探究,其教学意识是对新课改基本精神的发扬光大。教学反思一般是针对教师来说,如果也让学生展开学习反思总结,并以质疑形式展示出来,其操作成效会更为显著。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让学生进行学后反思,这也是一种教学创新尝试。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之后,教师让学生回想一下,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并用质疑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展开自发讨论,很快就给出不少反思性质疑。如:作者是怎样看出画鱼青年的特别之处的?“忘我的境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教师对相关质疑问题进行适当解读并发动学生展开集体讨论,逐渐达成了学习共性认知。

教师让学生展开学习反思,这是非常有创新性的教学探究。课文学习结束了,并不代表学生都弄清了所有内容,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不仅是为了查补缺漏,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能够以反思的视角展开学习反思,这对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精神有特殊帮助。

结 语

质疑是一种主动学习行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农村小学有特殊的办学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创新尝试。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及丰富课堂调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出具体的要求和引导,帮助学生矫正思维方向,形成价值更高的质疑问题,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成长契机。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要利用教学方法的调整,给学生以更多的启迪,帮助学生找到质疑的角度,拓展思维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程灵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海峡科学,2015,(07):95-96.

[2]卢小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实践点滴[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09):56.

猜你喜欢
赏析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