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以不同视角展示“美”

2018-11-28 06:21过娱宁
名师在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葱头局部物体

过娱宁

(江苏省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江苏无锡 214000)

引 言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思维方式。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通过点线结合、局部放大、色彩变化、丰富造型等形式,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够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中通过点线结合、变化色彩、丰富造型的形式形象地再现物体,从不同视角展示物体的“美”。

一、点线结合,立体再现

点、线、面是塑造物体形象的三要素。在美术创作中,任何物体的塑造都离不开点、线、面的结合,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点、线、面,才能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生动地展现物体的特征。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正确认识点线面在作品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点线面的结合立体再现物体形象,是美术创作的关键[1]。

在《美无处不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于点、线面的运用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我以蔬菜和水果的不同纵切面为例让学生观察了点、线、面的造型特点。最初,我为学生拿出了葱头、橘子等让学生去描绘。学生觉得很没意思,画出的作品一点创意也没有。随后,我用刀分别纵向和横向切开了葱头、猕猴桃和橘子等,让学生观察点、线、面的变化学生这时来了兴致,他们仔细观察得出:“纵向切开的葱头每一片果肉都用一条条弧线包裹着,这些线条相结合又有了整个葱头的纵切面,横切的葱头就像水面上荡起的涟漪,一圈圈富有动感;纵向切开的橘子的果肉就像两个相互眺望的豌豆荚,曲线和直线的结合塑造了它的基本形体,果肉里很多不同的小点点赋予它变化;横向切开的橘子里面有好多的花瓣,这些花瓣由点、线结合,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美感。”最后我让学生利用点、线、面结合塑造这些果蔬的形象,学生表现得都很精彩。

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体塑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践练习,体验了点、线、面结合给画面带来的精彩,培养了其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利用点、线、面立体再现物体形象的能力。

二、放大局部,鼓励想象

我们知道,在绘画中局部和整体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对物体整体的描绘包含局部的刻画,通过局部的刻画也能够让人们联想到整体的特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局部放大,让他们在这种刻画局部的基础上发现物体的肌理美,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从不同视角展现物体的美。

在《美无处不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以果蔬切面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微距下观察果蔬的切面,并谈一下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蔬果在不同状态下的美。这个说:“纵面切开的洋葱就像一个个紧密包裹的心形,在最里面的心形里面,好像有绿色的生命正努力地向外伸展,外面的心形正紧紧地相互包裹着,就像水波纹一层一层地荡漾开来,展示着它的纹理美。”那个说:“横向切开的豌豆里面有大小不一的圆点,这些圆点就像孔雀尾巴上的圆点一样,感觉豌豆芽儿就要从小圆点里冒出来了。”……随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去表现物体。学生放飞想象,把他们观察到的果蔬的纹理美大胆地表现了出来。他们的画面让我看到了不用视角下不同的美。

在绘画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局部进行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好多他们平时不曾注意的纹理,感受到了物体的美无处不在。学生通过对物体的局部放大,在惊叹局部纹理漂亮、神奇的同时,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和积极的探索,描绘出了别具特色的美术作品,展现了不同视角下物体的美丽。

三、变化色彩,和谐搭配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色彩的情感因素,指导学生学会色彩的搭配,能够让学生在色彩的变化当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画面的表现更为和谐,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色彩的搭配中表现不同视角下的美。

在《我的喜怒哀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讨论了“人逢喜事精神爽”与“屋漏偏逢连夜雨”时的心情,并让学生用色彩来表示一下这时的心情。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能够说出:“第一句话表示心情很好,人很高兴,可以用红色、橘色比较亮的颜色来表示;第二句话表示心情很沮丧,可以用比较灰暗的颜色来表示。”随后,我又带领学生欣赏了一些表现人物表情的冷、暖色调的图片。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黄、红系列的暖色调表示人心情愉快,另外一些水果色也能体现人们愉悦的心情;蓝、紫系列的冷色调表示人的心情低落,灰色系列也能表示人们低沉的心情。在了解了色彩的变化以后,学生在用色彩来完成喜怒哀乐的表情时,画面色调和谐,情感表达到位。通过对色彩变化的理解,学生懂得了利用和谐的色彩搭配来表现生活中不同视角下的美,提高了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学生通过了解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情感特征,深刻体会到了色彩的魅力。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为自己的画面合理搭配颜色,使画面的色调看起来更和谐,更富于变化。在美术课上,孩子们体会了色彩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感受到了色彩的情趣,对于他们更好地表现生活中的美有很大的帮助。

四、丰富造型,融入感受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应该限制孩子们的创作天性,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造型方式去表现生活中的美,并让孩子们在造型表现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深刻体会事物在不同造型下的美。

在《家乡的桥》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带领学生了解了桥的相关文化和桥的基本结构、形状,欣赏了各种桥的美丽造型以后,我没有规定让学生用哪种造型手段去表现他们心目中的桥,而是告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造型方式设计一座桥梁的样子,自行思考并说出各组的设计思路。学生结合作品欣赏,仔细思考后分别谈了自己的造型思路。有的组说:“我们要做一个桥的模型,可以用废弃的纸盒剪出一座拱桥的样子,再用可乐瓶剪、拼出拱桥的装饰物,然后用废旧的毛线制作桥的索链,让它变得更美丽。”有的组说:“我们要用油画棒画出一座漂亮的桥……”孩子们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他们利用多种造型手法创作出了一座座美丽的桥。各种造型的桥,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各自的美,桥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了不同造型的美。

美术课上,教师不让学生拘泥于某一种造型手段,鼓励他们采用各种造型手法大胆地进美术创作,给了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造型手段进行作品创作,能够融入自己的感受,对同一物体在不同造型手段下所体现出的美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结 语

美术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多方位观察,进行多层次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运用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术创作之中,真正展现生活中的“美”。

[1]雷亚斌.把乡土艺术带进农村学校美术课堂[J].教育,2017,(17):10.

猜你喜欢
葱头局部物体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瑞雪》(局部)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丁学军作品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
葱头爱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