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实验成为小学生的智慧泉
——浅谈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2018-11-28 07:35花吉烽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验课实验教学实验

花吉烽

(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江苏如皋 226500)

引 言

数学实验是借助实物操作、计算机模拟等媒介开展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多数小学教师潜意识里,小学数学实验就是动手操作,因此,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操作环节,而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动手操作是数学实验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表征,数学实验要彰显数学学科的特征,富有数学的味道。有效的数学实验还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组织形式等要素。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误区,我们要引领教师走出各种误区,采取相应对策,让好玩的数学实验成为孕育学生智慧的源泉。

一、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误区

1.重视动手忽视思维

【案例一】某数学教师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后,组织学生上了一节数学实验课:制作量器测量容器的容积。课堂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动手,容器的制作方法都是教师提供的,有时教师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在利用自制的量器测量生活器具的容积时,也不让学生猜想,就直接测量。实验教学没有实验的味道,更缺少数学思维的踪影。

教师事前将实验器材及所有实验操作方法程序都给学生安排好了,学生只需依照既定步骤去做就可以了,实验教学相当顺利。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好课。这种现象是教师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他忘却了数学教学的本质,课堂缺少数学思考的气息。

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旨归,思维教学应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实验教学也不例外[1]。当前,一些教师在思想上存在误区,把实验等同于操作,课堂上重视动手忽视思维,将数学实验课上成了纯粹的实践活动课,使得数学实验教学缺乏数学的味道。

2.开放过度引领欠缺

【案例二】曾经观摩过一节题为《怎样滚得远》的数学实验课,教师在布置实验任务后,直接将学生带到操场,任由学生自由开展实验。学生个个都很开心,教学秩序开始时还可以,但稍后学生就有点活跃过度,给人一种闹哄哄的感觉。这种表面看似开放繁华的场景,实则缺乏有序的指导,降低了数学实验的有效性,缺少数学探究的逻辑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已经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教师纷纷解放学生的感官,为学生松绑,还学生自由,学生主体性学习让课堂变得更加开放。然而,在一些数学实验课中,开放过度引领欠缺,教师过分重视学生主体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把实验材料交给学生后就万事大吉了,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不闻不问,任由学生自由活动。实验课成了放羊式教学,课堂看似热闹,实则松散低效。

3.协作有余独立不足

【案例三】一位数学教师在上《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一共组织学生三次小组合作,整节课几乎全部在合作学习中度过。其实,某些教学任务没有合作的必要,学生独立完成反而效果更好。

过分依赖协作而忽视独立学习是一种实验教学误区。一些教师只记得“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古训,却忘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教训。少数数学教师不考虑实际教学需要,动不动就开展小组合作,企图通过协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那种为了合作而合作的课堂,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质效。

二、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对策

1.劳力与劳心并济

陶行知指出:旧教育的通病就在于“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么不给学生动手,要么不让学生动脑,走的是劳力与劳心分离的教学路线,导致许多学生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就是满腹经纶手无缚鸡之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完满发展。

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以多维的教学目标为观照,在课堂中让学生手脑并用,做到劳力与劳心并济。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手脑联盟搭建了平台。我们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要走出重视动手忽视思维的误区,不能让学生光动手不动脑,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到劳力上劳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譬如,《运动与身体变化》一课旨在让学生运用数学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不能上成科学实验课,而要凸显数学实验课的特点,以实验为载体,数据处理为重点。我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构思实验方案,运动的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关键放在实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让学生自主发现运动前后的脉搏跳动变化的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劳心为主,劳力为辅,在劳力上劳心。

2.让学与约束并施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活动的重要构成,两者缺一不可。生本课堂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组织、管理下的课堂才会更加高效。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放教学环境无可厚非,解放学生不等于放纵学生,我们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约束和指导。实验教学由于强调学生的操作性,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内容的教学,对组织纪律要求较高,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调控与引领工作,既要加强课堂纪律教育,约束学生的言行,又要适度进行实验指导,以提高操作的规范性与秩序性,提升实验操作活动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校园的绿地面积》一课时,我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充分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测量工具及有关注意点。为了提高实地测量的效率和效果,我向学生明确提出有关纪律要求和时间规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来回巡视指导,对不守纪律的学生进行督促约束,同时帮助一些学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到让学与约束并施,该让则让,该收则收,扶放结合比完全放手更有效。

3.合作与独学并包

莫泊桑说过:“才能来自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当今数学课堂,合作无处不在。合作的力量毋庸置疑,但是合作不是万能的,合作泛滥就不好了。小组合作不是数学实验的唯一方式,在分组实验的同时,我们更要考虑到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我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做到合作与独学并包,既有小组合作,又有独立学习,合作中有独立。例如,在《蒜叶的生长》一课的实验教学中,我通过“合学—独学—群学”的方式,先组织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在小组合作时先让每位学生独立思考实验方法和步骤,然后互相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种植蒜瓣、培植蒜苗和观察记录蒜叶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了蒜叶的生长情况记录后,我又组织了一次群学活动,集体展示交流,分享各自学习成果。

基于独立的合作才会更加高效。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某些环节,可以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那种只认为小学数学实验就是动手操作的意识是不对的。我们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实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平.数学课堂“预习交流——探索延伸”教学策略[J].新教育,2014,(16):20-21.

猜你喜欢
实验课实验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