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 品德课堂魅力无限

2018-11-28 07:35吴少锋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品德同学

吴少锋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简小学,广东广州 511475)

引 言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通过教师、家长的教育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念、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为今后的生活打好基础。于是,品德这门课程因其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文字的理解也不够透彻,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投入品德课堂里,体会品德知识,就需要让他们“动”起来,加强参与感[1]。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角色扮演,唤醒责任意识

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仅仅依靠教师、家长的死板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从情感角度出发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如此一来,学生面对文字概念时,有角色扮演的情境感受融入其中,可以简化思维过程,主动汲取知识。

例如,在讲授《粮食来得真不容易》一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来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责任意识。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扮演农民伯伯:“同学们,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粮食的呢?”学生模拟插秧、施肥、除草、除虫、收割、加工……通过一系列过程,体会春去秋来收获粮食的艰辛。然后,选出几名同学扮演吃饭的小孩:他们吃饭很挑剔,经常吃几口就不想吃了,然后把饭菜倒掉去吃零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小孩的行为可取吗?”“不可取!我们辛辛苦苦种的蔬菜全都被浪费了,他们一点也不尊重我们,我们很难过。”“那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吃饭时吃多少拿多少呢?”“是的,老师,我们以后会节约粮食的。”

在学生角色扮演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行为选择,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其他人负责。学生亲自表演出某个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切身地感受该人物的行为和思想,领悟课堂所要讲述的内容。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及时归纳总结,将学生无法言说的感受,以文字语言表达出来。

二、组织辩论,提升思辨能力

新时代的小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思维辨析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束缚在框架中。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由学生自由站队,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一方表达对某事件的态度。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辩论中分析是非善恶,可以提高道德思辨能力。

例如,在讲授《爱护集体荣誉》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在考试时,你发现班上的同学有题目不会做,你会将答案传给他吗?”学生自由站队,觉得应该将答案传给他的站在老师的左手边,觉得不应该传答案的站在右手边。接着,左右两队轮流表述自己的想法:“当然不可以传给他!考试需要诚实。”“应该传给他,他的成绩好了,我们班的成绩就提高了,这维护了班级荣誉!”“如果作弊被抓住会通报批评,我们班级会被抹黑。”“班里同学需要互帮互助,帮助他是我们班和谐的表现。”……经过激烈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班集体的荣誉需要我们维护,但是绝不能采取不光彩的手段。班级的团结协作不应该体现在帮助作弊上,而是平时给予该同学以帮助,让他掌握知识,这才是真正地爱护集体荣誉。”

在这个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收集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掌握了信息筛选整合的技巧;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避免别人的干扰,提高了思维能力;最终做到有条理、有逻辑性的表述,提高了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师在辩论之前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选取的辩论主题要尽可能地贴近小学生活,具有教育意义。

三、换位思考,内化心理认知

在家庭里,每一个孩子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存在,很可能出现做事情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品德与社会课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通过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不妥之处,应该如何改进,活跃课堂氛围,将情感内化为认知[2]。

例如,在讲授《我们遵守规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学校上课铃声敲响之后,还有同学在操场上玩耍、逗留。“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同学的做法正确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上课铃响了就应该回来上课,这些同学的做法不对。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耽误几分钟的上课时间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几分钟并不会错过多少知识。“那同学们,假设你是老师,上课铃响了以后班上同学在操场玩耍、逗留,现在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纷纷表示不满,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得到学生的尊重,上课铃打响以后学生应该进入课堂学习。这样一来,通过换位思考,学生懂得了需要遵守规则,不给他人带来麻烦。

在学生换位思考时,他们就能真正参与到品德课堂中,体会到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这种直接性的情感体验将会内化为学生的心理认知,约束他们的行为,成长为对社会、他人有益的人才。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全面分析事物发展。

四、知行结合,升华人文品质

对思想道德的认知,必须落实到实践中去,否则我们学习的知识就毫无意义。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知行结合,在实践中感受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魅力。

例如,在讲授《做一名地球卫士》一课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在他们掌握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理论后,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可以带领学生考察校园,发现校园里有纸屑、塑料袋等,这时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清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保护环境的方法有哪些?”“植树造林,不乱扔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物品……”“那么,大家看到满地的垃圾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白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成为一名地球卫士,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他们主动地将垃圾捡起来,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真正将理论认知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由家长陪伴的,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升华学生的人文品质。如此一来,学生从实践中检验知识,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也会走出校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贴近学生的内心。

结 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突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本中文字的束缚,尽可能地采取活动的形式,让品德与社会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记忆、生涩的知识教育,而是趣味性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课堂。同时,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永华.《品德与社会》教学务必立足教材用活方法[J].小学生,2018,(1):43.

[2]高峡,赵亚夫.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3,(4):33-35.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品德同学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