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03 09:09李鑫凤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血栓下肢静脉

李鑫凤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36 )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的严重并发症。 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残疾并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的生命可能会受到威胁。 目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着增加。 过去,由于临床诊断方法和水平的限制,经常发生临床漏诊和误诊。 预防深静脉血栓是骨外科护理的一个关注点[1]。本研究分析了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5年2月-2017年6月100例下肢骨折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是29和21例。年龄47-74岁,平均(57.24±2.67)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是27和23例。年龄47-75岁,平均(57.21±2.21)岁。2组一般资料相似。

2 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预防性护理对策。(1)术前护理:向下肢骨折病人及其家属介绍下肢骨折病人的病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手术注意事项等,并指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相应的有害后果。评估和分析下肢骨折病人术后耐受的风险因素,重点预防高危和特殊下肢骨折病人。(2)心理护理:下肢骨折病人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术前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下肢骨折病人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下肢骨折病人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情绪。同时,告知下肢骨折病人如何预防并发症,介绍实际成功案例,帮助下肢骨折病人建立抗击疾病的信心,然后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3)饮食护理:根据下肢骨折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在正常情况下,下肢骨折病人不应该吃不易消化且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应尽可能添加水果和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血液粘稠下降。(4)功能锻炼:手术后,应根据下肢骨折病人的实际情况指导下肢骨折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并在有效证明的基础上详细说明锻炼的强度和幅度,以确保下肢骨折病人有正确的运动方法。(5)其他护理:密切观察下肢骨折病人术后病情,充分掌握下肢骨折病人的肿胀,皮肤温度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下肢骨折病人进行处理。应密切观察有血栓形成迹象的下肢骨折病人。一旦确认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下肢骨折术患者满意水平;下床活动的时间、床上开展被动活动的时间、遵医行为;护理前后患者下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以及APTT;深静脉血栓等下肢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则落实x2检验,采取SPSS19.0统计, P<0.05显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满意水平相比较:观察组下肢骨折术患者满意水平50(100%),高于对照组下肢骨折术患者满意水平40(80%),P<0.05。

5.2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以及APTT相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前下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以及APTT分为(12.05±1.72)秒、(35.96±2.68)秒,护理后下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以及APTT分为(11.81±1.28)秒、(33.39±1.42)秒;观察组患者护理前下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以及APTT分为(12.02±1.71)秒、(35.43±2.61)秒,护理后下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以及APTT分为(10.05±1.21)秒、(31.21±2.11)秒。统计学分析后,2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以及APTT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P<0.05)。

5.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生存质量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机体功能分别为(61.56±5.71)分、(61.21±5.68)分、(61.11±1.42)分,护理后生存质量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机体功能分别为(83.83±1.11)分、(83.21±1.42)分、(83.24±1.5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生存质量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机体功能分别为(61.45±5.75)分、(61.21±5.21)分、(61.22±1.56)分、护理后生存质量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机体功能分别为(94.41±2.21)分、(95.45±2.11)分、(96.22±0.09)分。统计学分析后,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机体功能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P<0.05)。

5.4 2组下床活动的时间、床上开展被动活动的时间、遵医行为相比较:观察组下床活动的时间、床上开展被动活动的时间、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下床活动的时间、床上开展被动活动的时间、遵医行为分别是(5.45±0.97)天、(1.45±0.21)天、(94.24±3.57)分,对照组下床活动的时间、床上开展被动活动的时间、遵医行为分别是(10.42±0.91)天、(6.21±0.24)天、(85.51±3.21)分。

5.5 2组深静脉血栓等下肢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等下肢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有7例,其他发生有4例。而观察组仅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建筑业和工业等的发展,骨折发生率增加,尤其是下肢骨折。在对下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可能会担心术后恢复,这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处理不当,将对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3]。下肢骨折术后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还可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深静脉系统中血液的异常凝结,其发生在下肢。大部分发生在制动状态。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和骨外科患者,特别是手术后3-5天,这种情况很常见。骨盆髋臼骨折,膝关节周围骨折和多发性骨折的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3-4]。手术创伤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的改变,具有强抗凝作用的蛋白质细胞减少,导致高凝状态,需要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卧床休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静脉血液停滞,大量白细胞可以积聚。在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它可以导致内膜损伤,并且血栓形成可能使血液凝固过程的激活复杂化。这是骨科手术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下肢完全或部分丧失或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严格有效地进行术后护理观察,严格有效实施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7]。术后通过早期功能锻炼,认真全面观察和护理,有效实施预防措施,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尽早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自主活动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预防性护理对策。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骨折术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的时间、床上开展被动活动的时间、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下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以及APTT相似,P>0.05;护理后观察理组下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以及APTT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生存质量相似,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等下肢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对策在下肢骨折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猜你喜欢
血栓下肢静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