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要扎根于课内阅读教学中

2019-01-11 02:35特级教师操德胜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课文

◇特级教师 操德胜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语文素养的提升仅靠一学期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认识不足,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内的阅读教学上,视课外阅读为课外的事情,和阅读教学是不相干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也不闻不问。这就使得课外阅读的指导严重不足,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长期处于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状态。对此,崔峦先生曾强调指出,“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分内职责”“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里的“儿童阅读”指的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同课内阅读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决不能厚此薄彼。怎样才能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呢?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若将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课外阅读扎根于课内阅读教学,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针对性、目的性,从而使课外阅读得到真正的落实。

一、课堂教学让课外阅读绽放美丽的花朵

学生的课前预习为课文的学习积累了知识、积淀了情感。可是,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关注课外阅读,不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出回应,会使课外阅读成效得不到检查,成果得不到展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减。因此,要使课外阅读得以真正落实,关键还是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使课外阅读之花美丽绽放。

1.展示成果——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当我们的课堂预习更多地指向课外阅读时,当学生在课前搜集的资料能够在课堂上得以交流与展示时,学生就能体验课外阅读的巨大乐趣了,课外阅读也就具有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要让学生交流课前阅读《地球的奥秘》一文的收获。在学习《囚歌》时,要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作者叶挺将军的故事。当学生发现课外阅读对学习课文很有帮助的时候,当他们尝到了阅读的甜头时,他们就会产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2.丰富课堂——彰显课外阅读的魅力。课文只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堂绝不能拘泥于课本,要将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丰富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巨大魅力。

在上《劳动的开端》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我给学生补充阅读了《包身工》一文。在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描写西湖的表现形式,我就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又感受到西湖别样的美。在学习《海上日出》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呈现高尔基《童年》中的那段关于草原日出景象描写的文字,使学生对日出景色有多角度的感知。

3.释疑解惑——感受课外阅读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随着文本阅读的逐步深入,学生的疑惑也会随即产生。此时,教师若能适时提供学生所需的课外阅读资料,他们就会如饮琼浆,一口气将材料读完,以解答心中的种种疑惑。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底的奥秘,就引导学生阅读了《人类的秘密仓库》和《海底冷灯》这两篇课外材料。这些材料的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价值,使他们明白原来自己的许多疑惑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得以解决。

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补充课外材料,使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不同角度信息的呈现,既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在教学中形成一定的合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兴趣、有目标、有成效。

二、课后拓展为课外阅读开创广阔的天地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开放的课堂,课文学完了,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而是下一个阅读的开始。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常常会意犹未尽,兴致未减。我们要利用学生在课内阅读中产生的这份兴致,引导学生关注更广阔的跟课内阅读教学相关的阅读材料,实现阅读的有效迁移。这不但对课文是一个有效的补充和拓展,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1.基于课文内容的拓展性阅读。课外有着大量的跟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我们利用这种相关性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后,可引导学生搜集关于居里夫人的文章,推荐阅读《居里夫人的故事》一书;学完《草船借箭》,可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三国故事——《三国演义》。

2.基于单元主题的拓展性阅读。现行的教材多是按照主题来设计编排每个单元的。我们若能紧紧抓住单元主题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使得课外阅读和单元教学互为补充,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堂阅读教学,也使课外阅读得到及时的指导。例如,北师大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主题是“危急时刻”,教材选择了两篇关于危机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推荐学生课后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学生被鲁滨孙面对极度险恶的环境不屈服、勇于斗争的精神所打动。他们从这部名著中再一次感受到了一个人在危急时刻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团结协作等。这就与本单元的另外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伯瑙德一家人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不谋而合。这样的课外阅读,学生不会觉得多余。有了对课堂教学中人物品质的学习,学生对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会水到渠成。

3.基于课文作者的拓展性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一篇文章,往往会对作者的生平、秉性及写作手法有所了解,对该作者自然就会产生一定的亲近感。我们可以借此及时推荐学生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学完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一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本文的姊妹篇《与太阳赛跑》,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林清玄文字的玄妙,感受时光的飞逝。学习《劳动的开端》后,我让学生去读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感受这位“中国的保尔”的爱憎分明、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

4.基于课文写法的拓展性阅读。课文因文体不同,写作方法也会有较大差别,而学习了同一种文体,再向学生推荐表达方法相同或相近的阅读材料,就能使学生对课文的表达方法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唯一的听众》一课的写法很特别,故事结尾让读者始料未及——原来老妇人不是聋子,而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是首席小提琴手。这种小小说式的“欧·亨利笔法”,特点鲜明。此时,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同样写法的微型小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种在故事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的写法的魅力。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背课文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