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点,读出言语的味道
——《画杨桃》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9-01-11 02:35执教特级教师孙庆博评析特级教师李文广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杨桃五角星标点

◇执教/特级教师 孙庆博 评析/特级教师 李文广

一 回顾课文,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 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杨”和“桃”都带有什么偏旁?

生:木字旁。

师:怎样才能写好木字旁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提示——

(师出示:“横上斜,竖要挺;撇收紧,点居中。”生读)

师:看老师书写,横画微微上斜,竖要挺拔,撇画不能太长,点画在竖画的中间落笔。(范写)请大家把课题完整地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课文中,有些形近字很难区分,看看这段话,思考一下句子中三个zuò 字怎么写。

(出示)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zuò( )到我的zuò( ) 位上。他对第一个zuò( )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

(师请三个同学在黑板上书写)

师:(出示:坐、座、坐)看看你都写对了没有,写错的要自己订正。你是怎么区分这两个zuò 字的?

生:第一个“坐”表示动作。

师:正确! 下一个呢?

生:第二个“座”是个名词。

师:请你组个词。

生:一座山。

师:这是个量词,指事物比较庞大,用“座”字组个表示名称的词吧。

生:座位、插座、讲座。

(师指导生写“座”字)

评析:两字同音和一字多义很难区别,低段学生运用的时候更容易游移不定。“坐”“座”既是形近字、同音字,又是易混字、高频字。教师让学生填空,并分别组词,既区分了字形,又区分了字义。

二 感情朗读,探究方法

师: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请大家把课文再读一读。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

(生练习朗读)

师:课文读得怎么样了?我们来展示一下。谁来读第1 自然段?

(生读)

师:这个自然段重点写了“我”画杨桃的情景。如果想通过朗读把这个情景再现出来,你觉得应该读好哪些词语? 请圈画出来。

(生圈画)

师:你圈了哪些词?

生:我圈了“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请你读读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让大家看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生读)

师:你把“我”画杨桃的那股认真劲儿读出来了。我们一齐再读。

评析:“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是课文开头落笔扣题的关键词,同时为下文埋下伏笔。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适时圈画,增强了对它们的关注度。

师:老师让“我”画杨桃,“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当“我”把画交出去以后,同学们最初的表现是怎样的? 谁接着读下面三个自然段?

(生读)

师:请把描写同学们表现的词句画出来。

(生读、画)

师:同学们有哪些表现?请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交流后出示)

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

师:读读这些句子,从同学们的笑声和话语里,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嘲笑。

生:我听出了讽刺。

师:读书,就要这样,要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同样是嘲笑、讽刺,两个句子的表达一样吗?

评析:叶圣陶先生曾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本课中这“极关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文中几个同学说的话。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读出对文字的直接而独特的感受,准确把握“几个同学” 说的话的意思与说话时的态度、情感。

生:不一样。

师:第一个句子是什么句?

生:问句。

师:同学们真的不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吗? 同学们是明知故问,用反问的句式来嘲笑“我”,这样嘲笑的语气就更强烈了。谁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读)

师:注意语调要向下。再读!

(生再读)

师:下一个句子是什么句?

生:感叹句。

师:用感叹句来表达嘲笑,嘲笑的语气同样也很强烈。谁来读?

(生读)

师: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朗读?注意看我的表情,听听我朗读时的语气。看看我的朗读和这位同学有什么不同。

(师范读,生观察)

生:从老师朗读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嘲笑。

生:老师读时加进了笑声,显得特别生动。

评析:朗读有法,贵在得法。教者从小小的标点切入,带领孩子赏读反问句和感叹句,两个句子语气有力、情感充沛、感情色彩鲜明。根据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教师示范读,方法灵活,训练扎实。

师:你看,关注了标点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的内容,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板书:关注标点、读懂意思、读出语气)学着老师的样子,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再读!

(生读)

师:刚才我们读的是同学们最初的表现。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又有哪些变化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5~16 自然段。读的时候还要把有关同学们表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生读、画)

师:同学们的表现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交流后出示)

第一组:

“不像! ”

“像五角星! ”

“好——笑! ”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第二组:

“不……像。”

“像……五……五角星。”

师:第一组的句子主要使用的是什么标点?

生:感叹号。

师:从感叹号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嘲笑。

师:第二组句子主要使用的是哪些标点?

生:省略号、句号。

师:从省略号和句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同学们知道错了。

生:同学们有点后悔了。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是通过老师的对话展现出来的。下面,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读这两段对话。(面向站起来的学生)你选哪个角色?

生:同学。

师:那我就选老师。我们先来读上面的这部分内容。

(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

“不像! ”

“它像什么? ”

“像五角星! ”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

“好——笑! ”

师:这个同学读出嘲笑的语气了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来交换一下角色。大家看看老师的朗读和这个同学有什么不同。

(师生再次分角色朗读)

师:听出嘲笑的语气了吗?

生:听出了。

师:发现老师的朗读和这个同学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的表情让人看出了嘲笑的意味。

生:老师把“好——笑!”拉得很长。

师:老师不仅注意了朗读时的表情,还关注到了破折号。这个破折号就是表示声音拖长的。下面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再来读读这段对话。

(师生表演读)

师:注意了标点,我们就能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好对话。我请一个朗读高手,和我一起分角色读下面的对话。

(出示)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

“像……五……五角星。”

(师生分角色读)

师:你们觉得这个同学读得好吗?

生:(异口同声地)好!

师:谁来说说这个同学读得好在哪里?

生:他声音变小了。

生:他语速很慢。

生:他的语气不像前面同学那样坚决,而是柔和了。

师:我们来完整地把这两段话分角色读一读。我读老师的话,你们读学生的话。

(师生分角色读)

评析:学生参与到朗读评价之中,不仅仅是评价方式的转变,更是检验学生是否走进文本的最佳方式之一。此处的评价,需要专心聆听,需要紧扣文本,需要有自己的语感,需要有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师:你看,关注了标点,就可以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同学们的前后变化,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师看到“我”的画以后,有什么表现?当同学们哈哈大笑的时候,老师是——

生:(读)“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师:猜猜老师一边审视,一边在想什么。

生: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

师:当同学们再次嘲笑的时候,老师的神情是怎样的?

生:严肃。

师:当同学们意识到错误时,老师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和颜悦色。

师:“和颜悦色”是什么表情?

生:“和颜悦色” 的表情是温和的。

师:脸上还带着——

生:一丝笑意。

师:请你带着温柔,带着笑意,和颜悦色地读读这段话。

(出示)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评析:提示语中藏着学生读好人物语言的密码。“和颜悦色”一词学生可意会很难言传,却是读好课文中老师的话的关键。教师化难为易,让学生轻轻松松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带着温柔,带着笑意,和颜悦色地读读这段话”,表情到位了,语气适切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三 深化认识,指导表达

师:我想,老师说的不仅仅是画杨桃这件事。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的表现会与我们有所不同,如读书、做题、拼图、游戏……请你用下列句式,跟大家具体说说会有哪些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

(出示)

当看见别人________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不要忙着发笑,要学会站在人家的角度看问题。

生:当看见别人读书的语气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不要忙着发笑,要学会站在人家的角度看问题。

生:当看见别人做题的答案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不要忙着发笑,要学会站在人家的角度看问题。

生:当看见别人的玩法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不要忙着发笑,要学会站在人家的角度看问题。

评析:文中老师最后说的那句话富含哲理,适用于画画,也适用于任何事情; 是理解上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教师的突破方法可谓神来之笔,用填空的方式迁移说话,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给出了丰富的答案。

师:是的,当看见别人的想法、看法、做法、玩法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

生:(齐)忙着发笑。

师:要学会站在人家的角度看问题。

总评:模仿是最实用的学习。朱光潜先生说:“所谓‘学习’不过包含两种活动,一种是尝试,一种是模仿。”朗读首先是模仿传达的技巧,“跟我读”是于永正先生阅读教学常用的三字箴言。研究表明:学朗读最有成效的方法是在优秀的朗读者身旁,看他如何发声,如何用情,如何贯注全身筋力,感受他已经养成的朗读方面的喉舌技巧,便可以领悟到一些朗读的诀窍。孙老师深谙此道,三次给学生示范朗读。第一次示范,要求学生:“注意看我的表情,听听我朗读时的语气。”学生应该模仿什么,教师就要求学生观察什么。第二次、 第三次示范朗读,师生两次分角色朗读,扮演两个不同角色,让孩子们注意“观察表情、注意语气”。

移情,最真切的表达。《画杨桃》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两大特色:一是以人物语言推进故事情节; 二是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学生和老师看到“我”画的杨桃后的不同做法。课后安排了两个与之匹配的练习:一是“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二是“老师看到我的‘画’以后,有什么表现”。孙老师依据文本特点,围绕教学要点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聚焦课文中的三组人物语言,在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角色朗读中,使学生体会人物语言,进入课文情境。

发现,最动人的探究。教学,贵在引向发现。《画杨桃》最大的写作妙处就在于以标点描摹形象。文中几处师生对话,不到百字却用了六处“? ”、四处“!”、一处“——”、三处“……”。标点符号让表达产生了神奇的效果。文中同学的话语前后几乎只字不差,但前两句可看出同学的幼稚可笑,后两句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们知错后不好意思的神态。学生发现了小标点的神力,更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成就感。

优质的阅读教学,要实现“语言构建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同构共生。综观本课教学,学生在孙老师营造的朗读氛围的驱动下,读读画画,读读评评,读读演演,读读品品,读读说说,一“读”贯之。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阅读的乐趣,思维伸展的乐趣,呈现出曼妙无比的教学样态。一句话,着眼语文核心素养,让感情朗读拥抱探究学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猜你喜欢
杨桃五角星标点
拼五角星
巧摆五角星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画杨桃》的“标点妙用”
“好玩”的五角星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
有趣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