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2019-01-13 12:57南通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9年3期
关键词:孔乙己悲剧阅读教学

南通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丁 骥

一、课程标准下的“对话阅读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阅读教学上所倡导的取向,是“感受性阅读”,《标准》中关于“对话”的表述有两次:“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间对话的过程”。

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就阅读教学,《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注重平等对话,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二、初中生“对话式”阅读教学现状

近些年,阅读教学倍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教师们都非常努力地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但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因此,现阶段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1.教师层面

在以前的阅读课上,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只是一味的听从老师的讲授。对于文本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记下老师所讲内容。

在单向式提问中,老师为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原则,让学生自己道出准确答案,便把课堂还给学生,向学生接二连三地提问,不让学生自主质疑。这样,不但没起到作用,反而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

2.学生层面

就预习方面,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会让学生提前疏通文章大意,但很多学生不及时预先通读。因而,课堂上老师只会无奈地留时间给他们阅读,这样便会耽误很长时间,与此同时,也打乱了老师的教学计划。

就学习能力而言,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课堂上,也总是固定的好学生回应老师,紧随老师的步伐,其他同学甚至有些自暴自弃,拿着现成的答案,根本提高不了阅读能力。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阅读能力,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三、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对话教学” 实施策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非常重要,对话教学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重视对学生主体的培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展对话教学活动

《学记》中有一个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教与学的过程中,彼此促进,共同进步,而这种进步必须要靠有效对话进行。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促进、共同改善,没有所谓的“你对我错”。除此之外,对话中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我与你”的关系比较直接,不存在“服从与被服从”“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另外,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存在“双主体”,即: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并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共同体,只有彼此间进行有效对话,才能使课堂高效。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营造对话教学环境

作为老师,在“对话”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掌握一定的对话技巧。

特级教师于漪在讲《孔乙己》的时候她曾这样问学生:“提到鲁迅先生小说中塑造过的人物,大家印象深刻的基本都是孔乙己,鲁迅也最喜欢孔乙己,这是为什么呢?他用了什么高超的手法来塑造出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

对话是有条件的,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基础,并且能够有自己的看法。

于漪老师提的问题:“《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学生对悲剧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只会片面地认为孔乙己是命运的悲剧。在师生对话之后,学生明白孔乙己应该是有“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三者结合的影子。

因此,在对话中,提问非常重要,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思考、有话讲,所以提的问题应该是清晰的、有趣的,这样才便于学生思考。

四、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话阅读”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讨论要有前提、有标准。

如:对《社戏》的主题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学生可能得出以下解读:①童年生活的美好;②农村少年的机灵活泼、淳朴热情和村民的淳朴好客。

上述答案是否都正确呢?其实不然。文章主题涉及到“为什么写”,《社戏》是一篇小说,小说要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史。

在对话中讨论的问题分为两种类型:闭锁性与开放性。闭锁性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而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也不是无度的,分为正读(读者理解与作者意图一致)、误读(读者理解与作者意图不一致)。误读分为:正误(虽不一致,但合理)、反误(不一致也不合理)。学生在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时,很容易出错,教师也不及时进行指点。因此为了防止因对话而消解文本解读的深度,开放性问题的讨论也要有限度,即对话要有前提与标准。

总之,“对话式阅读”教学应该是自由平等、合作开放的,要真正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全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设道路。

猜你喜欢
孔乙己悲剧阅读教学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