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特征浅谈

2019-01-17 10:58陈照峰
陶瓷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雕塑陶瓷装饰

陈照峰

(德化县聚益瓷雕工艺厂,德华县,362500)

0 引言

陶瓷雕塑,从陶瓷和雕塑两个概念来讲,陶瓷是泥与火的工艺产物,雕塑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产生,著名的石雕人像维纳斯就是其中之一。景德镇的陶瓷雕塑是基于独特的陶瓷工艺和雕塑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艺术品类,隋唐时期就已初见端倪,那时的猪、狗、狮、虎、象、蛇等仿生动物雕塑维妙维肖,可以看作匠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随处可寻的材料、与水揉和后极大的可塑性、陶瓷工艺的掌握,使各个时期的雕塑作品有着不尽相同的艺术审美情趣。

早期景德镇陶瓷雕塑声名不大,直到宋代湖田影青一出,确立了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的地位,陶瓷雕塑也随之蓬勃发展,实用与艺术的结合——瓷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发展至元代,“二元配方”的发现和应用,使陶瓷雕塑的胎体更加柔韧可塑,匠人们更加丰富多样的雕塑技法得以施展,使雕塑瓷更为精致,体积也更大。即便到了明清,中国彩瓷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陶瓷雕塑也与之融合,以雕塑加彩或彩瓷上进行雕刻等方式,使陶瓷雕塑有了崭新的样式。

在题材上,中国人所追求的吉祥寓意一直是陶瓷雕塑的主体,富贵、吉庆、祥和、童真的题材在陶瓷雕塑上缕见不鲜,与陶瓷的其它工艺一样,雕塑的发生、发展、演变同样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面貌、百姓生活状况密切相关,皇家审美、文人风尚、民俗传统都在左右着陶瓷雕塑的形态和样貌。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陶瓷雕塑的认知仍不完全,片面单一的印象一直存在,大众缺乏对陶瓷雕塑的全面认识,笔者试图从工艺、装饰、审美等角度,阐述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的艺术特征,希望大家对其有一个明确的审美认知。

1 陶瓷雕塑的装饰技法

陶瓷装饰可以理解为创作者对材料特性的认识及掌握运用,进而对其进行综合性审美加工的过程。材料不同、装饰方法不同,所产生的艺术形态和表达影响力也会截然不同。创作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擅长、最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段和方法进行创作装饰,通过材料媒介将创作思想尽情表达。

从陶瓷工艺角度来看,陶瓷雕塑装饰包括装饰材料和工具,创作者选择的装饰方法和手段两方面。从陶瓷雕塑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从素坯到彩绘,从简单捏塑到复杂的多种雕塑技法综合运用,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发展历程。

陶瓷雕塑的彩绘可以分成釉上、釉中和釉下三种,有单色釉、花釉等以釉色渲染而成的画面,也有采用青花、粉彩、古彩、五彩等颜料进行彩绘纹饰的,还可以使用贴花、印花、刷花、刻划花等装饰方法。

陶瓷雕塑是先有型后有画,所以无论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都是在雕塑成型后在其表面进行装饰,受器型限制较大,创作者会根据雕塑造型配搭彩绘构图。首先按照雕塑外形设计构图,再进行坯上或瓷上绘画创作。创作者对于绘画图案的设计能力和构图能力在此非常重要,绘画受制于型体,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雕塑外形,突出创作主题。

在传统陶瓷雕塑中,比较常见的《福䘵寿三星》《送子观音》《弥勒佛》等人物作品较多彩用夸张的粉彩装饰,色彩浓厚,有一定的年画风格。当代陶瓷雕塑又有人物、抽象、综合装饰等类别,彩绘技法综合性较强,粉彩、新彩、古彩、青花、颜色釉都是较为常见的装饰技法。

除此之外,陶瓷雕塑还有一些其它的装饰方法,如类似描金描银效果的镀膜装饰,这是新时代所产生新科技,它利用氮化钛为雕塑镀上“钛金”或“钛银”,这种技术装饰的雕塑表面镀膜均匀,光泽感强,颇具时尚感。

以形态表现为主体,辅以加彩工艺,表现立体的事物是陶瓷雕塑的最大特点,它要求创作者除了具备一定的立体造型能力外,还应对彩绘装饰工艺有所了解,把立体与平面、造型与绘画相结合,才能完善和美化作品,提高产品艺术表达实力。如果色彩与形体无法融合,那么这样陶瓷雕塑可以说是失败的,彩绘装饰就像是陶瓷雕塑的皮肤,必须贴合雕塑本体,而不是孤立地表现彩绘装饰技法,这样才能成为一件具有工艺性与艺术性的陶瓷雕塑作品。

2 陶瓷雕塑的形态语言

最早的陶瓷只是“凝土为器”,所有具有器型的陶瓷都可以视作初级雕塑,但今天,陶瓷雕塑的形态语言则远不止拉瓶、捏碗,它向更广阔的立体空间伸展开去,有了更为独特、时尚、现代的形态语言。

“形”是陶瓷雕塑最大的特点,指其具有确切体积造型,具象、写实,是陶瓷雕塑最为常见的形态之一。最早的雕塑无非是农家院中的鸡鸭、犬舍,耕田的牛、驼物的驴马,这是创作者对自身环境的真实写照。这种可视可触的多维立体的艺术形态有其自身特殊的语言。

形式感和体积感是陶瓷雕塑的形体构成,它是作品进行艺术表达的关键,这里的体积和形式包括块面、形状、镂空等雕塑语言。它不只是外观造型上的表现,还包括触觉、立体构成、人体工学等的因素,尤其具象雕塑,需要充分挖掘立体空间中体积感所带来的的艺术表现力,它不是简单的事物再现,各种自然界物体经过雕塑的形式语言再创作后,蕴含了创作者的思想创造,使之具有一定的精神承载力。

抽象、意象,是当代陶瓷雕塑重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态。抽象的陶瓷雕塑放弃了直接的具象表达,强调以色彩、线条、结构关系重组,表现精神与思想,这对于创作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放弃客观事物的再现,以思想建构作品,剥离真实的事物,以抽象叙事,抒发情感、表现观点,这是创作者最独特的个人风格。

这种抽象的表现风格,在上世纪80 年代末才逐渐被艺术家运用在绘画及雕塑艺术上,它的形式主义曾被国内的具象创作所排斥,时至今日,仍是少量艺术家所从事的创作。但西方艺术界早已有了抽象、印象等非写实的流派,当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也正是学习借鉴了西方抽象主义观念,以抽象形式进行艺术表现,借助概念的形式表现纯粹的精神视界,陶瓷与雕塑不过是其运用的媒介,其中隐喻的象征主义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灵魂。

运用陶瓷材料塑造外形,把试图表达的哲学思考、精神感悟、情绪观点隐藏在立体造型之中,这些抽象的雕塑语言创造了某种精神境界,与音乐一样无形的特点,同样能捕捉情感,直通创作者内心世界,实现情感共鸣。

3 雕塑的艺术特征

作为陶瓷艺术的其中一种,陶瓷雕塑通过手工或半手工成型后,采用镂雕、浮雕、堆雕、捏塑等技术手段创作,加彩或素烧后形成的立体陶瓷艺术品。中国的陶瓷雕塑史从秦汉至今已有2000 多年,时代变迁、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为景德镇陶瓷雕塑在艺术上的更大发展提供了动力,显现出极其明显的艺术特征。

当代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已不再从实用性出发,而是追求艺术审美上的享受,通过作者的双手,把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以雕塑的形式呈现,格调高雅、品味独到,加上釉彩工艺的绚丽装饰,使陶瓷雕塑具有了个性特征、人文特征和时代特征。

任何艺术品都是创作个人思想、技术、表现方式的综合体现,是情感以艺术的形态表现的方式。诞生于中华大地的陶瓷雕塑自然会受到民间技艺的影响,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特征。材料、空间、色彩是陶瓷雕塑语言表达的主要手段,创作者运用独特的构思、发挥创意体现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擅长的雕塑技能,在空间、意境、细节处理方面,分清主次表达创作重点,不断丰富艺术词汇,在三维空间里,通过独立个性的表达方式为陶瓷雕塑注入活力和灵魂,使大众能够感受雕塑艺术所带来的个性特征。

中国五千年历史,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雕塑文化,各个历史时期和朝代都有各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它不仅是延续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现代雕塑创新发展的基础。其中个性化特征在雕塑艺术传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印刻着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文风情,雕塑以创作者的视野带我们看见历史。

陶瓷雕塑大多反映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强烈情感,审美趣味是其重要本质。当代景德镇的陶瓷雕塑由于工艺特性,吸收融合了绘画、书法、陶瓷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表现力以及个性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文特征则是通过陶瓷雕塑直观表达创作者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点,这种手段与泥土一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泥水相和,手捏火烧,创作者以情感塑其形,通过想象和灵感的雕塑的过程,将自己的学识、修养、人文精神通通植入其胎骨,使泥土、釉料等天然媒介按照创作者的思想诉求和所施工艺进行重组,浴火之后,形成“载道”的陶瓷雕塑作品。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精神的意境表达,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实用的器物是没有艺术价值的,只有让器物承载相应的事理、精神,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这样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陶瓷雕塑诞生于人与自然之间,讲求天人合一,反应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外界事物的关系,陶瓷雕塑将材料与技术、思想与审美、外形与精神、实用与艺术相统一,与时代风格、审美情趣同步发展,才能体现器物的人文特征和时代特征。

结语

综上所述,有着悠久历史的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在时代发展中呈现出多元的艺术风格,以现代人的生活与精神切入,抛弃陈规旧律的束缚,打破陶瓷原有程式,以开阔的视野、大胆的假设、个性的呈现创造出属于当代的陶瓷雕塑艺术。

猜你喜欢
雕塑陶瓷装饰
巨型雕塑
鲤鱼旗装饰坠
我的破烂雕塑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写实雕塑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DIY节日装饰家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