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乳腺增生与周期疗法

2019-02-09 13:38何悦双
关键词:乳癖血海月经期

魏 微*,李 斌,何悦双,陈 瑞,余 庭

(1.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乳腺增生,中医称之为“乳癖”,即乳房导管、小叶或周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而出现组织学改变的一系列疾病。青春期前未发育的女性往往没有乳腺增生,育龄期女性多发。乳房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要症状,经前加重经后缓解。而女性绝经后,乳腺增生的程度也多随之缓解。可见乳腺增生与女子的月经密切相关,临床上也多结合月经周期开展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1]。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月经周期中冲任气血的消长、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和乳腺的周期性变化,分析了乳癖的病因病机以及周期性疗法。

1 月经与乳腺的生理性变化特点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故月经随着阴阳气血的消长变化而呈现一个有节律的月经周期。

薛立斋《妇科撮要》言:“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冲任二脉都起自胞宫,其气血上行化为乳汁,下行形成癸水,即经乳同源。经乳同源,气血所生,女子以血为本,乳腺组织的生理周期与月经的正常来潮都离不开阴血的盛衰。在生理情况下,肝肾脾三脏共同作用,阴血充盈冲任二脉,并随经上荣乳房。故月经前阴血渐充足,乳络亦随之充盈,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行经期经血外泄,乳络亦随之疏畅,月经后乳腺小叶的生理性增生得以复旧[2]。

国内和国外学者的研究[3-6]也恰恰证明了中医理论,乳房在经前增殖,经后复旧,周而复始。月经前(即乳腺的增生期、分泌期)乳腺密度、强化程度、弥散系数逐渐增加,在黄体期(即乳腺的分泌期)乳腺密度、强度、弥散系数呈现最大化,这也往往是乳癖症状的加重期;月经后复旧,乳腺密度、强化程度、弥散系数逐渐减少,在月经期末增殖期前(即乳腺的复旧期)乳腺密度、强度、弥散系数呈现最小化,临床上乳癖症状减轻。若乳腺复旧不全,则生乳癖。

2 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

古人认为经乳同源而异流,均由气血化生,乳癖虽发于外却根于内,与肾阴阳消长转化不利有关。若阴阳消长转化不利,则在上形成乳癖,在下表现为月事不调。具体病机包括肾气亏虚、冲任失调、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其中冲任失调是乳癖发生的直接因素,肾气亏虚为核心启动环节,这与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失调、性激素代谢紊乱会导致乳腺增生”相一致。月经不调往往会诱发乳癖,而乳癖的发生也会加重月经不适。

血瘀、痰凝作为病理产物壅扼气机,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加重症状。其中瘀血阻络是其最终病理产物。乳癖发展到最后绵延不愈,多因瘀血阻络,所以活血化瘀势在必行。

3 乳腺增生的周期疗法

调周法是顺应妇女月经周期变化规律,调节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通过恢复月经周期规律,从而抑制乳腺小叶增生的一种周期性疗法。

乳腺周期与卵巢及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基本一致:卵泡期卵巢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乳腺出现增生性改变;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乳腺也出现萎缩及退行性变化。

根据妇女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将月经周期为4个阶段,若将女子月经周期以28天计算:即行经期(第1至4天)、经后期(第5至11天)、经间期(第12至15天)、经前期(第16至28天)。[7]

3.1 经后期

此期为阴长阳消阶段,为经净后至经间期前,约为周期的第5~13天,现代妇科学称为增生期。此期在行经期之后,经水始净,血海空虚,冲脉失盈,乳腺和胞宫亟待阴、血、精三者的滋养以修复。此时肾气作用于胞宫,使精气藏而不泻,精血充盛。由于行经期经血外泄,乳络得畅,故此期乳腺由复旧渐而增生,同时子宫内膜修复、卵细胞开始发育。

治疗宜注重补肾,调摄冲任,温养气血以固本。

3.2 经间期

此期也称氤氲之时,为重阴必阳阶段,为月经周期第14~15天。此期血海充盈,肾之阴精盈盛,重阴必阳,阳气萌生,肝气疏泄卵细胞的排出,乳腺则进一步增生。

若肾阳亏虚,温煦失司,推动不足,则冲任失调,气机郁滞,血瘀痰凝,阻滞乳络,表现为经前胀痛。治宜温肾疏肝,资助阳气萌生,配以活血通络之品,促进气血循行,痰核消散。

3.3 经前期

此期为阳长阴消阶段,为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现代妇科学称为分泌期。此期的最大生理特点为排卵后重阴下泄。此时肝气肾精渐盛,冲任血海盈满,气血壅盛,胞宫精血满溢,阴盛阳生渐至重阳,阴让位于阳,肝气蓄势待发,为孕卵着床或月经期的疏泄做好了准备,乳腺小叶增生极活跃,腺管延伸而扩大,间质水肿,也是临床症状加重的阶段。

若肾阳不足,则阴寒内生,气血凝滞;肝失疏泄,气血内停;火不暖土,则脾失运化,痰湿内生。痰瘀互结,阻滞乳络,不通则痛。治宜温肾暖宫,疏肝活血,以通为用,辅以滋阴,阴中求阳,以助经行通畅。

3.4 月经期

又称行经期,为行经第1~4天,此期子宫泻而不藏,为重阳必阴的阶段,是乳腺由增生到复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此时肝气充盈,血海盈满而溢,肝气推动垢血排出,形成月经,乳腺也顺势疏泄而复旧,此时乳腺上皮细胞萎缩脱落,乳腺小叶由大之极转为渐小。

若肝气不利、气血不畅、凝滞不通,则月经量少、痛经、经血紫暗有血块甚至淋漓不断,乳络不通复旧不全,发为乳癖。此时治宜因势利导,以通为用,活血化瘀,助经下行,促进重阳必阴的顺利转化,则肝气条达,乳络通畅,复旧完全,痰核得散,新周期运动顺利开始。

月经来潮与肝主疏泄、肾藏精、血海充盈、冲脉充盛、任脉畅通等有密切关系。而阴阳的消长转化才是月经来潮的主要因素。肾主封藏,肝主疏泄,二者藏泄互用,相反相成,共同调节女子月经来潮。《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女子月应海潮,受月引潮力的变化,当月经期,肝疏泄之力增强,阴不制阳,月事以时下,血海暂虚;月经期后,肾封藏为主,阳不制阴,月事时止,血海渐充,准备下一个周期。

4 行经期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关键时期

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医家多在月经期停药,即使用药,也多用疏肝理气之法调经[8],避开活血破瘀之法。究其原因,在于都秉持着这样一条法则“然妇人之血,宜盛不宜衰…宜调养不宜克伐”。诚然月经期若活血不当,易致崩漏,肝血亏而不能上荣,反而易使乳房不荣则痛。然而,时移世易。观当今之人,动少而逸多,食味厚重,常致气血流通不畅,甚则发为瘀血。妇人瘀血阻滞胞脉,轻则月事不调,甚则生癥瘕包块。《血证论》云:“故凡血症,总以去瘀为要。”若有瘀血,就当活血。而又有“女子以肝为先天”“妇人之血,宜活不宜瘀,宜通不宜塞”之论,中医理论认为肝可以疏泄月经,瘀血从月经排出无疑是一条活血化瘀的捷径。

乳癖是由气、血、痰凝聚于乳房而结块所成,月经期胞宫泻而不藏,血海满而自溢,正是女性排垢活血之时,也是治疗乳癖最为关键之时。此时气与经血应顺势向下疏泻,若抓住此时契机,因势利导,以通为用,治以活血补血、化瘀散结,用药得当,恰能使原本乳络之中气滞、血瘀、痰湿病理状态改善,伴随经血的疏泻而得去,气机通畅,乳络亦通则乳癖自消。故若能在经期运用活血之法,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猜你喜欢
乳癖血海月经期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经期喝酒的三大危害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
月经期内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名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乳癖67例
三苯氧胺配伍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