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2019-02-10 09:01王艳辉辽宁省锦州爱心医院辽宁锦州12101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产钳胎头助产

王艳辉 辽宁省锦州爱心医院 (辽宁 锦州 121012)

内容提要: 目的:对阴道分娩中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分娩并行阴道助产产妇1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接受产钳助产,观察组接受胎头吸引器助产,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壁损伤、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面部损伤、头皮血肿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充分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要点的情况下,应用产钳助产可减少母婴所受损伤,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阴道分娩进入第二产程后较易发生难产,此时临床中主要利用产钳、胎头吸引器进行助产,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母婴安全[1]。但对于产钳、胎头吸引器的助产效果,临床中还没有形成统一论断。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收治阴道助产产妇120例,在其助产中分别应用产钳、胎头吸引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分娩并行阴道助产产妇1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6.9±4.7)岁;初产妇46例,经产妇14例;孕周38~41周,平均(39.6±0.7)周;其中第二产程延长48例,胎儿窘迫12例。观察组年龄22~38 岁,平均(27.1±4.8)岁;初产妇47 例,经产妇13例;孕周38~41周,平均(27.3±4.7)周;其中第二产程延长49例,胎儿窘迫11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胎头吸引器助产,指导产妇排空膀胱,然后帮助其保持截石位,明确胎方位和先露下降情况。行会阴侧切,用石蜡油润滑吸杯,并将其放置在胎头俯屈点,确定吸杯无软组织嵌顿,左手拇指轻压吸杯,以减少胎头和吸杯分离机会,用食指感受胎头是否下降,将负压调节至39.9~66.5kPa。配合产妇用力和宫缩,沿骨盆轴方向缓慢吸引,保证牵引方向垂直于吸杯方向,胎头娩出后释放负压。

观察组应用产钳助产,指导产妇排空膀胱,帮助其保持截石位,明确胎方位和先露下降情况,若为枕横位,经手转胎位转至枕前或枕后再放置产钳。行会阴侧切,使用产钳时保持钳叶垂直向下,并置入阴道壁和胎头之间。左叶可循序沿右手掌进入阴道壁和胎头之间,直至顶颞部,钳叶和钳柄应在同一水平线上,可由助手持左钳柄,并保持相应位置,手术医师将右钳置入胎头和阴道壁之间,顺势滑向左侧对称位置,随后将钳柄合拢,位置正确后牵引娩出胎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转剖宫产后、阴道壁裂伤、宫颈裂伤、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情况。统计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面部损伤发生情况。

表1. 两组产后并发症对比(n=60,n/%)

表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60,n/%)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分娩困难转剖宫产情况

观察组60例患者中5例转剖宫产,转剖宫产率8.3%;对照组60例患者中14例转剖宫产,转剖宫产率23.3%。观察组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分娩后并发症对比

两组阴道壁损伤、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面部损伤、头皮血肿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在阴道助产中产钳助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临床研究认为产科医师只要充分掌握适应症及操作技巧就可减轻对母婴相关并发症[2]。但由于对产钳助产了解不足,一些产妇对产钳助产出现抵触情绪,开始选择剖宫产,进而对其临床使用造成限制[3]。剖宫产术虽然能够使难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其也存在较大风险,并且存在感染率高、产程长等问题,更有甚者因此出现膀胱或输尿管损伤[4]。

临床研究显示,在第二产程胎头降至最低位或第一产程结束前最适宜进行产钳助产[5]。胎头吸引器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的优势,但操作过程中易发生滑脱,此时为娩出胎儿需借助宫缩力量,这会造成娩出时间延长和宫内窘迫征增加,同时也更易出现新生儿窒息[6]。但具体产钳助产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应掌握适应症,术前进行严格检查,综合分析盆骨、产道情况及胎儿大小,并评估对母婴造成损伤的危险性[7]。行会阴侧切时,需严密检查阴道,医生可将四指伸入阴道,若触碰到胎耳则说明胎头已达到盆底,据此判断是否发生颅骨变形,进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8]。若未触碰到胎耳,则说明未至盆底,需开展剖宫产手术[9]。

本研究中,观察组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壁损伤、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面部损伤、头皮血肿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充分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要点的情况下,应用产钳助产可减少母婴所受损伤,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猜你喜欢
产钳胎头助产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治疗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的效果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硬膜外镇痛对产钳助产分娩结局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徒手旋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