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白血病病情监测及疗效判定中的检测价值

2019-02-14 08:10刘佩佳闫永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亚群白血病外周血

王 韧,刘佩佳,闫永毅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以骨髓造血抑制为特征,呈现慢性进展。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化学毒物、药物、遗传因素、放射、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1]。其中免疫功能异常是影响白血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异常。在抗肿瘤免疫效应中,细胞免疫往往比体液免疫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T淋巴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在机体免疫效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环境中能够抑制抗肿瘤免疫[2]。以往有研究报道,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监测T淋巴细胞水平对其免疫异常实质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3]。但在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患者中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白血病病情检测及预后判定中的检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90例白血病患者,纳入标准:(1)均经骨髓穿刺及骨髓切片确诊;(2)均符合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排除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时最近2个月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AL)患者125例,慢性白血病(CL)患者65例。AL患者中男72例,女53例;年龄9~75岁,平均(56.5±21.2)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74例,AML患者51例。CL患者中男44例,女21例;年龄8~78岁,平均(55.2±23.1)岁;其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45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20例。另选取19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来自本院体检,无心、肝、肾等脏器的疾病;排除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近期发热和输血史以及近期有感染的病例;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10~75岁,平均(54.6±21.7)岁。白血病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BECKMAN-COULTER型流式细胞仪及相关试剂,水平离心机,鼠抗人单克隆抗体,磷酸盐缓冲液,溶血素,旋窝振荡器等。

1.3方法

1.3.1检验方法 采集白血病组及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2 mL,置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放入离心机中以1 500 r/min离心5 min。采用移液管将标本上层血浆吸除后用免疫荧光法直接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每一个标本取1支加入10 μL单克隆荧光抗体及100 μL细胞悬浊液,涡旋混匀,室温避光放置15 min。之后取出加入450 μL 1×FACS溶血素混匀,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BS洗涤2次,24 h内上机,每管收集2 000个淋巴细胞。

1.3.2随访 根据AL及CL患者病情的不同以及疾病类型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化疗方案,对19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6~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2.5±3.5)个月,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以及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的判定参照谢平[4]的相关标准:(1)贫血消失,皮肤、肝、脾淋巴结正常;(2)白细胞总数低于10×109/L,外周血检测未发现幼稚细胞,血小板总数、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3)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低于5%。

2 结 果

2.1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 CL组的CD3+、CD4+水平低于AL组和对照组,AL组的CD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和CL组,AL组和CL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的CD4+水平与对照组之间,CL组的CD8+水平与对照组之间,AL组与CL组的CD4+/CD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AL各亚组之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 ALL、AML组的CD3+水平高于对照组,ALL组的CD4+水平低于AML组和对照组,ALL组、AML组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ALL组、AML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的CD3+、CD8+水平、CD4+/CD8+与AML组之间,AML组的CD4+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CL各亚组之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 CLL组的CD3+水平低于CML组和对照组,CLL组和CML组的CD4+水平低于对照组,CML组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和CLL组,CLL组和CML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L组的CD8+水平与对照组之间,CLL组CD4+/CD8+与C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临床细胞亚群分布情况

2.4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预后白血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AL组预后良好组的CD3+、CD8+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CD4+/CD8+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CL组预后良好组的CD3+、CD4+水平、CD4+/CD8+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AL各亚组之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

表3 CL各亚组之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

表4 AL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预后白血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表5 CL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预后白血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3 讨 论

白血病的特点是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虽然近年来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及新方法层出不穷,但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5]。有研究显示,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6]。白血病患者5年生存率低与当前的治疗方法无法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达到清除残留白细胞有关。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功能最重要的细胞群之一,有辅助功能、杀伤功能和抑制功能,其中CD3+细胞代表T淋巴细胞总数,可分为CD4+和CD8+,各亚群之间的平衡状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其中CD4+T细胞为辅助/诱导性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免疫协调功能,可增强和扩大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CD8+细胞系细胞毒性T细胞,可分泌一些抑制因素,同时产生肿瘤源性免疫抑制因子。CD4+/CD8+的比例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它们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该比值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免疫反应平衡至关重要,只有当CD4+/CD8+正常时才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有研究显示,白血病患者常伴有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功能损害,如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数量减少、细胞免疫功能缺陷[7]。

本研究结果显示,AL组和CL组患者的CD4+/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均小于1,这提示白血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AL组的CD3+和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L组的CD3+和CD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这提示AL患者和CL患者的免疫紊乱是不同的,AL患者主要是CD8+增加,CL患者主要是CD4+的减少。CD4+/CD8+比值升高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加强,降低提示机体免疫抑制,已发生肿瘤免疫逃逸[8]。在AL患者中ALL患者伴随有CD4+的减少,且该类患者的CD4+/CD8+比值略低于AML患者。这提示AML患者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ALL患者。在CL患者中通过比较各T淋巴细胞亚群发现CML患者的CD3+与对照组相当,而CLL患者是显著减少的。且CML患者的CD8+水平显著增加,CLL患者的CD8+与对照组相当。CLL组CD4+/CD8+的比值接近1,略高于CML组。CD4+T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失调可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9]。这提示CML患者的免疫功能较CLL患者差,患者的预后可能更差。以上结果显示白血病类型不同,T淋巴细胞紊乱的形式存在差异。以往有研究报道,随着白血病患者病情的缓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比例可基本恢复正常[10]。

本研究还对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发现,预后良好组的CD3+、CD8+

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CD4+/CD8+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这提示预后较好的患者免疫功能较强外,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但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未对CL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比较,同时也未比较CL、AL患者中不同类型的疾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将逐渐完善以上问题。

4 结 论

白血病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异常,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患者病情检测判断及预后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亚群白血病外周血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阅读理解Ⅰ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