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9-03-05 08:57宁余音
关键词:造瘘肠梗阻出院

陈 琪, 周 丽, 宁余音

(1.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200;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胃肠肛门外科; 3.门诊部, 广西 南宁, 530023)

乙状结肠癌是结直肠癌中较为常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1],乙状结肠是结直肠最狭窄的部分,极易形成梗阻,主要为肿瘤膨胀性生长导致肠腔阻塞的机械性肠梗阻[2],在结肠急诊手术患者中占85%左右[3]。肠造瘘术是解决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本院收治了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2019年2月14日,因反复解黏液血便1个月余入院,行电子肠镜、电子胃镜、腹部CT和血液检查,在脾胃病科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伴慢性浅表性胃窦炎、2型糖尿病。2月22日,采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胶囊行第1次化疗,患者自述好转并要求第1次出院。3月1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持续胀痛,恶心、呕吐,未排气、排便,行电子肠镜后诊断为急性不全性肠梗阻,予中药灌肠及口服健脾化湿方,并采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胶囊行第2次化疗,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并要求第2次出院。4月3日,患者在化疗1周期后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呈胀痛,阵发性发作,伴有恶心、呕吐,纳差,肛门排气减少,大便稀烂、有黏液、里急后重感,再次入院。入院证见:患者急性面容,精神差,左下腹腹胀疼痛,时有恶心、呕吐,纳差。4月4日,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回肠末端双腔造瘘术。术中见腹腔内淡黄色腹水量50 mL,乙状结肠肿瘤8 cm×7 cm,浸润至浆膜外并且侵犯子宫左侧壁及左侧附件,乙状结肠系膜可见大小约2 cm×1.5 cm的不规则癌结节,系膜挛缩变短。近端结肠及小肠扩张积液严重,肠壁水肿明显。术后增加诊断:乙状结肠系膜肿瘤种植和子宫及左附件乙状结肠癌侵犯粘连。患者术毕予抗感染、补液、监测生命体征、回肠造瘘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患者术后恢复好,术后12 d康复出院,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恢复良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疼痛护理: 患者腹痛严重,呈腹部胀痛,阵发性发作,数字分级法评测疼痛程度为7级。遵医嘱予盐酸曲马多、山莨菪碱止痛治疗。指导患者情绪放松,病室内行五行音乐疗法分散患者注意力。6 h后再次评测患者疼痛程度为4级。

2.1.2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反复入院及腹痛、腹胀,对疾病有恐惧心理。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评测,结果显示患者有中度焦虑及轻度抑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介绍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并介绍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2.1.3 术前准备: 患者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术前常规行生化检查及CT等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术前1 d对患者行过敏试验,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按腹部手术指导常规给患者备皮,观察备皮处皮肤状况。监测血糖并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采用中药肠痈方灌肠,排空大便。

2.2 术中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22~24 ℃,湿度50%~60%。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认真解释,仔细核对。术中注意覆盖,减少不必要的暴露。仔细配合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术后持续吸氧,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补水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如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脂肪乳、氨基酸补充营养,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等。听诊双肺呼吸音,鼓励患者咳嗽、咳痰,若患者咳痰困难,予背部拍打,若仍有咳痰困难,予雾化吸入。

2.3.2 回肠造瘘护理: 严密观察回肠造瘘处血运及周围皮肤状况。由于肠道流出的消化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性较大,应仔细观察造瘘周围皮肤状况,尽可能保护周围皮肤不被肠液刺激。正确地指导患者及家属对造瘘处进行清洗、皮肤保护和贴袋。①清洗:用湿纸巾轻轻擦洗造瘘处及周围皮肤,去除肉眼可见的粪便及造口袋残留的胶渍,再用干纸巾轻轻擦干。②皮肤保护:在皮肤上喷洒适量造口护肤粉和涂抹皮肤保护膜,将防漏膏涂抹于造瘘周围,使皮肤与防漏膏形成平整表面,减少渗漏。③贴袋:采用一件式透明造口袋,按造瘘大小与形状仔细修剪底盘、开孔,手指打磨修剪处,揭去背胶,观察造瘘处有无粪便再次溢出,根据患者体位决定造口袋的开口方向,快速由下而上固定贴袋,从开孔处由内向外再次按压片刻,以确保固定,防止渗液、漏液。

2.3.3 营养支持: 患者术后1 d造瘘处逐渐有排便,腹部听诊有肠鸣音,胃肠功能逐步恢复。遂术后2 d拔除胃管予流质饮食。由于患者有糖尿病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指导患者由少到多、从稀质到稠质、缓慢进食。尽量选择烂、软、无糖、易消化的食物,忌进食辛辣、刺激、过冷、过热、油腻、产气食物。做到少食多餐,营养均衡。因回肠造瘘排出物较稀,嘱患者适时饮水,以免水分流失过多。

2.3.4 中医特色护理: 遵医嘱予穴位敷贴、烫熨治疗,补益气血,扶助正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穴位敷贴将外科二号方调和呈糊状,1次/d,6贴/次,交替贴于中脘、关元、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大肠俞、涌泉等穴位。如患者无不适,4~6 h后协助患者取下。烫熨治疗将吴茱萸联合粗盐加热至65 ℃烫熨患者腹部20 min,烫熨时避开造瘘处。

2.3.5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对造口进行自我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4]。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及促进血液循环。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配合PPT演示及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患者清洗及更换造口袋、选择造口相关产品、对造瘘周围皮肤进行护理等。对造瘘常见的并发症逐一讲解并指导患者如何观察。对患者穿衣饮食、日常活动、运动锻炼等均进行耐心指导。

3 讨论

对于此类多次要求出院但因病情加重而再入院的患者,焦虑与害怕是其最突出的心理特征,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患者恢复[5]。肠造瘘的正确护理是患者出院时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护理人员能否正确指导患者有关造瘘的护理成为患者出院的关键[6]。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造瘘的知识及技能护理,确保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可以正确地对造瘘进行护理。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案例中患者患有多种疾病,这需要在护理及治疗时多方面的考虑,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平稳出院。

猜你喜欢
造瘘肠梗阻出院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肠扭转大肠破裂近端大肠造瘘与远端大肠造瘘效果对比
末段回肠造瘘对比结肠造瘘的临床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