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03-07 11:21洪秀输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地理作为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所以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了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最基础的素养。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的中考科目中,地理的考试暂时没有将分数列入中考总成绩中,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地理不重要的想法,这样一来,他们学习地理课程就不是很用心。因此,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们正确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再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进而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地理知识,也为学生在今后的地理相关学习和生活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通过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素养内涵的内容。其中地理素养内涵的培养与掌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二) 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 区域认知

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的养成有助于学生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 地理能力

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 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记忆地理图形的能力较差

初中地理需要学习很多地形图,包括各大洲轮廓图、山川河流走势图、城市规划图等,这些地形图的形状都比较复杂多样。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先通过理论上的讲解,然后告诉让学生需要去牢记这些地形图,可是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情况下,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这些知识点。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比较差,学习效率低下,如此一来就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厌倦之心,从而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

(二) 提问方式不合理

一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采取提问的方式,但是传统的提问方式通常為:如果被提问到的同学没有回答出来的话老师会连续提问别的同学,直到这个问题有同学回答出来为止。这样的提问方式会让学生们产生很大的压力,而且教师提问的知识点基本都是来自书本上,内容太过直接,提问形式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积极探索和思考的兴趣,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三) 轻视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是根据或照着书本讲解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点,学习效果比较差。所以,地理学习如果缺乏实践活动的话,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低下。

三、 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 运用绘图教学的方式

因为地理中的一些地形图很难理解,死记硬背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绘画的教学方式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关地形图的学习。比如,中国各省地形图,各大洲、各大洋的轮廓图,在记忆的过程中,会特别的困难。这时教师便可以采取绘图教学的方式,将各大洲、大洋的轮廓图,以手绘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讲解他们的轮廓特征,这样一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和学习这些知识。

(二) 采用启发式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所以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下节课需要提问的内容告诉学生,让他们提前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再将不明白的地方在课上去请教老师,之后再向同学们提问。通过这种引导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更加自信、更加感兴趣。

(三) 注重实践活动的作用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尤其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地理有许多知识点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有些理论性的知识点比较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当学习到某种地形地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地方郊游,让学生能够更形象的了解和理解到相关的地形地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认识到地理的神秘,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关于地理知识的竞赛和游戏,让学生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是教育的基础。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做到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婉娇.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7(9):156.

[2]颜江淮.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6(22):175-176.

作者简介:

洪秀输,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