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21 16:45郑隽逸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丹麦幼儿教师音乐

郑隽逸

(1.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22;2.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对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纲要》还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不但要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具备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学的能力,还要理解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开发幼儿潜力,并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这些新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以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2]音乐课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卡巴列夫斯基也认为,“音乐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浩瀚的音乐世界,教会他们热爱并熟悉一切丰富的形式和体裁的音乐,培养学生将音乐文化作为他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3]。可见,学习音乐除了让幼儿的协调能力、听觉能力和感知能力得到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和综合素养。

为了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更高要求,自2009年起,常州工学院与丹麦VIA大学学院(VIA University College)开展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由双方共同研究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引进国外合作院校优势课程,同时结合中方专业课程特点,强化英语技能训练,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笔者作为该项目音乐课程的指导教师,于2015年到丹麦VIA大学学院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交流学习。不断思考两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方式之间的差异。回国后,笔者结合专业特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注重合作交流

在丹麦期间,笔者曾参与了VIA大学学院Johanne Hempel老师的“音乐课堂中的观察与参与活动”课程的授课,这是一堂关于幼儿园歌唱游戏的集体课。该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前的热身和准备活动,包括发声练习、介绍演奏的乐器及演奏等。之后,教师将学生分组,训练音乐节奏、背记歌词及进行身体律动,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变化,各组之间协调配合。第二部分,学生自主活动,分组尝试改编、创作并表演不同歌曲。整个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所开展的活动紧密结合演奏、唱歌、舞蹈与幼儿园游戏。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鼓励他们尝试各种创作,包括音乐旋律、节奏、歌词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被传授,而尽可能多地被引导去发现。通过民主和合作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围绕着学生的经验展开。学生的经验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交流和思想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4]。Johanne老师通过采用同伴互助、分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分工协作和即兴编创,学生在彼此的交流、合作中相互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即兴伴奏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讲授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列举伴奏实例,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课后练习,每堂课将自己所练内容在课堂展示。这样的教学,既没有突出该课程的即兴性,也没有体现钢琴伴奏的重要特点,学生更像是在学习钢琴演奏。事实上,即兴弹唱在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学活动中一直是重要内容,主要考查幼儿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涵盖了钢琴和声乐两门课程知识,突出即兴性和编创性。笔者在对自己所授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反思后,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教学活动中改变原先机械式的技术训练,转向对学生即兴编创能力的培养,先训练短小的旋律编创、节奏拓展及歌词替换,进而对歌曲演唱和钢琴演奏进行综合训练。采用分组合作、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配合,采用你弹我唱或小组合唱伴奏等多种训练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采用即兴创编、相互配合以及小组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创造中,深入理解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断提高音乐创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和表达音乐。

二、突出学科融合

在VIA大学Randers校区,笔者曾聆听了一节Anna老师所授的音乐与戏剧课。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根据一个在丹麦广为流传的日本故事Timomoto进行音乐与戏剧表演。课前,Anna老师充分准备,将整个课堂装饰成为一个具有日本文化氛围的环境,在教室里摆放了各种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装饰品,还准备了很多乐器,供学生音乐创作时使用。正式上课,Anna老师首先进行了课堂导入和内容讲解,重点突出日本音乐、文化的特点;之后,她让学生自由分组,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创设8个情景,有的创编音乐,有的创编舞蹈,有的进行戏剧表演,还有的介绍日本的历史与文化。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非常高,他们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集思广益、分工合作进行即兴编创,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在Anna老师点评完每组表现后,她向学生推荐了音乐与戏剧表演活动的相关书籍,让学生在课后学习,撰写读书心得。这样的教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在表演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撑。Anna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出“整体艺术”的特点,其音乐教学活动是语言、诗句、音乐、动作以及相应的教育、表演行为方式的结合,集音乐、舞蹈、文学的艺术形式于一体[5]。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了解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借鉴这种音乐教学方式,我国传统音乐课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等问题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回国后,笔者结合在丹麦学到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以钢琴集体课教学为例,在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钢琴曲《北风吹》的教学中,通过聆听《北风吹》这首歌曲、教师范奏、不同演奏方法对比,以及学生合作训练等教学环节,完成了整首乐曲的演奏教学。之后,让学生根据该曲第三段左手部分琶音式的伴奏音型,尝试为熟悉的乐曲编配伴奏。通过这样的编配训练,学生们既熟悉了钢琴作品左手音型的演奏特点,也对琶音式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外,笔者还向学生推荐有关钢琴演奏,尤其是中国钢琴演奏的相关论文和书籍,让他们在课后阅读,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断将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他们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为他们今后撰写论文奠定基础。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关注到了“钢琴”与“声乐”“钢琴即兴伴奏”等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进行有效学习。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中国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这对他们今后学习、理解和演奏中国风格钢琴作品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丹麦期间,笔者观看了多场VIA大学学生们的表演和实践活动,包括:音乐剧HowInuitAreYou、皮影表演以及教学实践课等。其中音乐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展示了格陵兰岛原住民学生来到奥胡斯后,在生活、社会交往以及心理上产生的变化,整个表演融音乐、戏剧、舞台美术以及舞蹈表演为一体,展示了VIA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皮影表演,由学生用自制的皮影道具,给幼儿园小朋友讲童话故事。教学实践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幼儿园小朋友所上的音乐游戏活动课。在这些活动中,参与的学生非常投入,能够很好地融入自己的表演或是教学。这些活动为学生们的综合才艺提供了展示舞台,也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和舞台表演经验。VIA大学的Dorte老师在与笔者的交流中曾提到,丹麦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校门打开,让孩子们走出去,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再回到学校,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所学知识再学习。这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他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经验的定义涉及学生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这意味着,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且其环境中某些特征吸引着他的注意力,他正是对这些特征产生了反应[6]。这些表演和实践活动,启示我们应当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经验”,在鼓励和帮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回国后,笔者与几位丹麦老师一同为常州工学院中丹合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组织了音乐工作坊,录制了教学视频。活动结束后,与学生一起研究教学视频,仔细分析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评价他们的表现。通过这样的教学研讨,学生对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有了了解,熟悉并掌握了音乐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这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此外,笔者还参与了大学生艺术展演、学前教育专业汇报以及见习、实习等活动,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学生与丹麦学生在舞台上的最大区别就是缺乏自信。丹麦学生在表演中非常自信,也很投入,他们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让人们感受到他们所表达的情感。中国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在舞台上过于紧张,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因此,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表演活动,以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在舞台上展示出最好的自己。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7]。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不能脱离舞台实践和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验证所学知识,在生活世界中历练后,再回归课堂,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技能。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以学科融合为导向,立足于表演与教学实践是丹麦音乐教学的重要特点。丹麦VIA大学学院的教育实践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很大比例,包括:教育实习、案例研究、教学观察、聆听讲座等。教师必须为学生不断提供反思和分析实践活动的机会,包括:开展理论分析、撰写研究日志、撰写设计理论的反思论文以及参与研究和开发项目等。此外,教师需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明确自己在小组中担任的角色,记录小组合作的过程,例如小组活动、概况测试、小组辅导和团队建设等。可见,丹麦的学前教育是以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为基础的,关注学生的实践和教学反思能力,音乐课堂所展示的是学生的即兴编创、学科综合能力以及教学与表演经验。这些优秀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并运用到我国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更加适应当代教育发展趋势,成为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此外,丹麦提倡终身教育,丹麦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了3~5年后,依然有机会全脱产学习,这为幼儿教师们提供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对提高丹麦幼儿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也应当健全学前教育师资的再培训机制,可以学习丹麦的方式,让幼儿教师也有一段专门的时间进行再学习,让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丹麦幼儿教师音乐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真相
丹麦Skovbakken小学
音乐
丹麦圣诞季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