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2019-03-22 11:07王彩云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教育

王彩云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2]。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3]。 大学生是未来职业的开拓者、未来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及模式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途径; 也是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 这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未来与时代产业的振兴。

1 创新创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不同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同于单纯的创业。在创新创业的概念里, 创新强调的是对于研究的开拓精神与原创意识,而创业活动,指的是通过对于职业方式获得商业盈利的行为。《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进步, 将有助于大学生新企业的快速诞生,可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也关系到所在地区GDP 的快速增长、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据中国麦肯斯数据“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形势”分析,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820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全国普通高校应届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 创业工作方面做了诸多决策与部署。 提出了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深入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教育部,也着力推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决策部署。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期高等院校双创改革的工作精神,高校应积极应对,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与企业联盟,构建起“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势在必行的时代主题,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及时代意义。

2 引进国际双创教育成功的co-op 体系

纵观世界各高校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为我国高校树立了较好的榜样及双创教育的风向标。滑铁卢大学,是一所建校之初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开始探索革新的大学。建校五十多年,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创新与创业人才, 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科研奇迹与创业成果。 他们学校所在的地区也被人们视为加拿大的“硅谷城市”。他们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在即将走上职业岗位之前, 就已经掌握了从事工作的各种能力及前沿职业技术, 这是学生在企业经历几个学期阶段性训练的成果。有些科研成果已被许多企业采用,并产生了巨大的商业效应及技术效能。 这种与企业合作的co-op 教学模式培训分为三个学期, 是毕业生学完一定的理论课程后提出实习申请, 学校对其基本条件复核后既安排进入企业进行有偿实习。 每个学期实习结束都要撰写一份汇报; 一个完成co-op 实习的学生毕业时,基本拥有两年左右的职业经验,这些经验是在企业不同职位上获得的。 经过几次在企业不同岗位的实践,使学生的职业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锻炼。这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是滑铁卢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一个杰出创举。

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上, 应引进滑铁卢大学成功的国际教育模式及经验, 将对高校双创教育起到一定的示范及引领作用。 应积极的运筹帷幄、改革我国高校目前的双创教育现状,打破传统的实习基地有名无实的教育模式,开拓视野;高校双创负责机构应积极与企业对接联合,将即将毕业的学生按照专业划分成若干批次, 按照专业划分输送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参加培训,实习工作内容必须与该专业相关。这就使毕业生真正在参加工作之前,对职业生涯进行了深度思考,使他们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有了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在面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挑战就会游刃有余。对他们未来的创业及择业,将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3 加大校企联盟创业平台的建设及投入力度

21 世纪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必须把改革上升到教育战略层面,形成大局意志。 时代经济产业的需要、高校必须担当起培养具有持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比如,创建校企联盟的创业平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好的支撑与实施的载体。

第一,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政策及号召,可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创业孵化系统及孵化技术,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及专业方向,筹建高校新兴产业孵化平台。 将高校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项目引进孵化平台,在孵化器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孵化,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孵化场地、技术及设备支持,为其进行项目的孵化与培养。高校可在孵化器建立产品实验试制平台,提供产品的公共测试环境、研发设备和综合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以文创产品为例:可将创业大赛中获奖的文创项目投入孵化。 由学生设计出文创产品模型,然后投入加工试制,运用孵化技术及设备,将项目方案生产变成可视实物从而成为产品、再通过专业的产品试制团队评估后,使产品正式走向市场。在创业孵化器平台,产品经过实验试制,细化分为:产品设计、制作生产及信息电子技术融入等几大模块。 使项目快速孵化成功、产生毕业生新企业走向市场。 第二,借鉴国内先进的双创模式,在孵化平台建立“商业模拟实训”,建立虚拟的仿真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通过在模拟创业的商业环境中运营,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参与度,使创业学生在模拟的“职业岗位”上受到锻炼提升职业技能,使其更快地适应未来职业的节奏,以提升创业就业的成功率。第三,高校可创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平台体系,使高校毕业生熟悉国家创业就业政策导向,使其快速找到政策支持、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方向。通过有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将国家政策及导向制作成各种展板、宣传手册及电子阅读APP,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信息阅览、创业技术咨询等一体化创业服务,大大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4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在于优秀的教师队伍。 具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 可以是几种身份汇集一身的企业家及双创导师。 只有具备双创教育经验及创新精神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探索的新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的任重道远,必须切实的重视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格局。第一,可引进具有成功经验的双创企业家进校园成为兼职教师,使学生得到第一手成功的创业指导,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及教学质量。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模式,进一步推进双创教育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第二, 高校可与企业联盟、与其他高校联盟合作创办创新创业产业园,采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共同构建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凝练突出产、学、研成果与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实习指导教师引领示范,让毕业生参与多侧面、不同实习环境的实战训练,提升他们较高的综合素质。不断整合优化教育体系及资源,促进双创教育普及体系构建,扩展双创教育的覆盖面及传播力度。 第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可吸纳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加强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按照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着力培养一批学术造诣高、双创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双师型导教师,打造一批敬业进取、善于团结协作,有责任感的精英师资队伍, 以提升双创教育教学的质量。 第五,加强双创教育的网络平台建设。 双创教育要适合国际化的指标,需建构网络宣传平台及教育载体,对于教育体系完善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逐步建立教学网站与资源库,创建教学案例库、创业名师资源库、网站宣传素材库等课程基本资源。建立网络教学信息发布平台及双创交流平台, 突出双创在未来课程中的开放性与示范性作用。以其经典的优秀教学案例、视频及名师讲坛等教学内容,使其为各高校在课程建设中提供信息资源,更好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共享,充分发挥双创教育的辐射功能与示范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践行“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还需要不断地从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入手,凝练清晰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思路,加快高校新工科建设进程。 加大力度支持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及技术扶持,拓宽创新创业信息渠道。使大学生双创企业稳健诞生及快速成长,为未来国家经济的腾飞及发展助力。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未来的社会竞争力,还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负重前行、积极探索。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