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探究

2019-03-22 11:22邓楚云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易班管理机制辅导员

邓楚云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互联网+”的概念是新时代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实践成果,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演进。“互联网+”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管理方式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机制的转型和升级。好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们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大学阶段是学生由学校迈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对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传统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的问题

1.1 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缺乏时代性

在高校现行的班级管理制度上,主要依靠大学生辅导员一对一的直接教育管理,辅导员自身素质和管理理念直接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管理效果。虽然这种管理模式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班级人数较为庞大,远远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辅导员所带学生比例1:200的要求。超负荷导的工作强度导致辅导员无法管理深入到班级每个学生,使得大学生班级管理出现松散等问题。同时,辅导员容易陷入“保姆式”的管理模式之中,在学生的个人生活和学习生活中过多约束干涉,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从学生自主管理的角度,学生通常依靠党委、团委、学生会的机构机制,工作内容传统反复,难以达到管理成效,且传统学生管理机构冗杂对学校的统一再管理依赖度较高,无法达到新时代对于高校班级管理机制的新要求。

1.2 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

目前很多高校采用“学校—辅导员—班干部—班级成员”的管理模式,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往往会导致班级管理效能低下。很多高校虽然将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力放回到学生的手中,但是创新性方面远远不够。学校在学生的部分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的问题上表现的过于拘谨,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和服务缺乏主动性。“领导式”的传统管理模式,会导致学生在自主管理机制的搭建中丧失积极性,如果学生的意见不被考虑和采纳,那学生的自主管理将成为一个“表面功夫”。因此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需要创新才会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

1.3 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缺乏互动性

传统学生自主管理中,大学生班级管理缺乏互动性。考虑到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完全放任的学生自治缺乏依据和监督,也会导致各种管理问题的产生。而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如果没有形成监督约束,所以在日常的班集体工作推进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往壁垒。同学与同学之间不熟,学生与教师之间也不熟的情况还是非常常见的。那么就会影响班级任务工作的下达,无论是由教师还是同学进行任务的布置下达,会带给执行同学一定的压迫感和紧迫感,从而从心理上不愿意配合班级活动和班级要求。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自我封闭相对独立,也是影响自主班级管理工作进度的重要原因。

2 “互联网+”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度更高。网络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情感世界内容,丰富学生见闻。其次,网络的便捷性也决定了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可以及时的反馈意见,加强沟通,随时随地的了解学校和其他学生的情况,方便各方的交流与联动。最后,网络交流在相对独立和隐蔽的情况下进行,也方便学生畅所欲言,在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流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减小了针对尖锐问题讨论交流时的拘束和尴尬。互联网互动性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科学教育理念。充分的聆听了教育主体的声音。并且在整个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的搭建中,网络可以维持一定的持续性,相应的交流沟通内容,储存的文件内容,都可以进行一定保存方便日后的查找梳理。

3 “互联网+”背景下班级自主管理策略

新时代网络的普及应用给互联网深入高校班级自主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目前可使用的网络平台工具也很多样化。例如,学校易班平台的搭建、公共学习平台社区、微信、QQ等传统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在班集体的平台搭建上,也有班级公众号、校园微博,班级群聊等方式实现。

3.1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支撑班级管理

在当前的高校班级自主管理中,为了有效地施行管理,应结合新时代精神,合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支撑班级管理。互联网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大数据支持,在施行自主管理时,辅导员应该掌握每个学生的不同信息内容,进行学生从受教育水平角度综合素质评价、奖惩记录、特殊教育记录等内容的了解;对学生个人信息内容的涵盖如学籍、学习成绩、通讯录等。包含班级信息的记录如课程表、活动安排、学习计划校园信息公告等。数据库的完善信息能够使学生的电子档案信息一目了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色特长和学习表现,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实现综合性人才发展,同时也优化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3.2 运用易班平台建设创新班级管理

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对互联网的应用体现在班级平台搭建的创新上。易班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征,非常适合高校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在传统的校园活动体系当中,通常以社团为主要的活动群体,而忽略了班级的文化活动建设。班会的形式也逐渐被各大高校的班级自主管理内容给边缘化,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度比较低也不感兴趣。在班级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高效的组织有创意的班集体活动。例如展开一场班级专业的辩论班会,就可以通过运用易班平台建设创新班级管理。同学之间可以在社交软件上提出个人的建议,共同梳理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收集活动资料,计划采购物品,并参与活动的组织规模和主题的规划。同时,受惠于易班平台形式的多样性,班级活动的形式也可以更加丰富起来。比如传统的班级活动常常受到场地的局限,参与人数的局限,依托于互联网环境,活动的形式就更开放。学生可以把活动场地放到室内外同时进行,通过电话会议、实时直播、远程录播的形式多方参与互动,学生在多种形式下,可以达到充分的参与度,可以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意见,还方便进行活动回顾和事后内容梳理。

3.3 运用流量模式加强班级管理

运用流量模式可以加强班级管理并促成班级文化建设。互联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了载体作用,影响着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同时也能凝聚起班集体的力量,粘合团队凝聚力。在每一个不同专业或是相同专业组成的班集体里,班级文化都是具有一定特色的,需要针对群体搭建一个适用于班级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以流量模式针对学生喜欢或者是感兴趣的主题自主搭建社交群,使每个学生在群体中拥有同等的交流表达的机会和权利。学生在通过网络的交流中,形成大家认可的价值观、处事方法、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储存集体的经历时光和学习记忆,这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迎合学生的情感需求,将成为学生一生中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4 结语

高校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机制的建设,是依赖于“互联网+”的大环境背景的,是互联网为学生高度自治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性。“互联网+”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易班平台建设是促进学生深入参与自主管理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表达欲望,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也正是吸引学生和社会群体对网络依赖的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施行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上班级管理只依赖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形式,真正的尊重学生意识表达,同时促进学生的个人自主管理能力发展进步,使得新时代的大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优化“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易班管理机制辅导员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完善“易班”建设探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