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教学应指向核心素养

2019-03-28 09:26周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法教学核心素养

编者按:2018年11月,第30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大会暨苏派与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举行。活动中,多位省内外名师的展示课和讲座受到与会教师的好评。为进一步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我们约请了在本次活动中授课的名师撰写了相关文章,在“特别策划”栏目中分四期连载。本期呈现的是英语学科的内容。

【摘 要】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准确运用语言表意的保证。语法学习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指向核心素养是语法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一节语法公开课,阐述如何在主题情境引领下,依托语篇,设计不同认知层次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情境交往中深度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理解文化内容和内涵,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法教学;主题情境;活动交往;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1-0068-06

【作者简介】周华,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江苏如皋,2265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容易存在两种倾向:过于注重交际而忽视语法项目的形式和意义、功能的结合;脱离语境机械讲解语法项目,辅以大量的解题训练。其结果有二:一是学生一定程度提高了语法解题能力,但在真实语境中不能灵活运用语言,原因是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并未真正理解知识的形式与意义,也缺少情景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二是学生会逐渐形成语法学习就是记住规则和刷题的认识和方法,这不利于长远的语言学习。英语教师要“在课程内容上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在学习方式上要改变碎片化、表层化的做法……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1]19深度语法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语言形式、意义,情境交往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法知识的表意功能,使语法学习指向核心素养。

笔者结合2018年在江苏省“教海探航”活动中执教的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6 Grammar,阐述如何在语法教学中结合主题创设情境、依托语篇,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交往中实现深度语法学习。

一、基于认知,设计不同层次的语言活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本节课中,笔者围绕该单元的语法教学目标,设计了多种活动,指向学生的不同认知层次,旨在“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如下表所示。

1.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1)创设情境,播放由多幅鸟类图片制作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主题情境“Going Bird-watching”,在与学生谈论“去哪里观鸟”时,呈现目标语法例句。(2)学生朗读例句,总结归纳用法。(3)学生运用动词不定式补全语篇。(4)创设情境“高速长假堵车”,学生运用目标语法描述图片,并谈论高速堵车自己将如何打发时间。(5)谈论“邀请谁一起观鸟”,引出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的例句。学生朗读例句,总结归纳用法。

2.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1)学生两两对话,谈论和谁一起去观鸟,以及父母亲会叮嘱什么。(2)观看Nick Vujijic视频,运用目标语法回答问题:What does Nick Vujijic tell / ask / advise / encourage us to do?(3)观看剪辑视频,视频中的鸟能唱歌、跳舞、口技表演、讲英语,学生运用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描述视频。

3.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文本的学习活动。(1)“吹牛大比拼”游戏,学生运用动词不定式灵活表达。(2)谈论鸟类问题,以及我们能为鸟类做什么?(3)写作任务:学生介绍观鸟计划或者写信给苏州日报社呼吁人们保护鸟类。

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个层次的英语活动穿插进行,依托学生感兴趣的“观鸟”主题情境,学生对于目标语法由懂得到学会,到灵活运用,能概括归纳用法并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主题情境“观鸟”和依托主情境设计的若干子情境,贯穿了所有语言活动。

二、依托主题,创设理解运用语言的情境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

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笔者在本节语法课教学中,依托“观鸟”这个主情境,在与学生谈论观鸟计划的话题情境中,创设多个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关联的子情境:你将去哪里观鸟?观鸟时你将带什么?为什么?你将邀请谁一起观鸟?需要他(她)做什么?父母親会叫你做(不)做什么?鸟类有哪些问题?我们能为鸟类做点什么?等等。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动词不定式来谈论计划和表达观点,“听、说、读、看、写”技能训练交替进行,学生在对话和写作训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逐步提高运用语法项目交流的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片段1】

笔者在与学生谈论“Where would you like to watch the birds?”话题后,介绍笔者最喜欢的观鸟地青海湖,呈现美丽的青海湖和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然后,学生在笔者自编的语篇中运用“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补全语篇。

Many people visit Qinghai Lake to watch the birds every year. The lake is really beautiful. People often get up early to enjoy the sunrise. They also love riding around the lake to see more birds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view.

笔者再以问题“If you go to Qinghai Lak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most?”引导学生去运用动词不定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青海湖的了解。

【教学片段2】

在学习和归纳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后,为了帮助学生能区别和运用带to和不带to两种不同的用法,笔者设计了游戏“Lets talk big”(一起来吹牛)。学生两两对话,比赛谁说得更准确更有创意。如:一名学生说,如果我有一只鹦鹉,我将教它讲英语;另一名学生会接着说,如果我有一只鹦鹉,我会教它讲六种语言;一名学生说,我将使它随着音乐跳舞,另一名学生说我将使它跳街舞(很明显,街舞比一般的舞蹈要难一些)。如此一句一句传下去,学生需要灵活、准确运用带to和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更要用它来造句表达自己的想法。S1: If I have a parrot, I will hear it play the piano. / S2: If I have a parrot, I will hear it play the erhu and dizi. / S3: If I have a dog, I will teach it to get nespapers for me. / S4: If I have a dog, I will teach it to play all kinds of tricks. / S5: I will watch it walk upright just like us. / S6: I will watch it dance disco and play basketball.

【设计意图】游戏“吹牛大比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且每一个学生都想要让自己的宠物能力胜过同伴,此时目标语法得到训练和运用,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教学片段3】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设计了两个分层的写作任务。任务A: Make a plan for watching birds(制订一个观鸟计划)。这个任务对学生难度也不大,因为整节课都围绕着“谈论观鸟计划”展开。活动单上的表格(见下表)为学生语言表达搭建了支架,降低了难度,也要求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得体地使用动词不定式,从而进一步操练和运用目标语法。

任务B: Write a letter to Suzhou Daily to ask more people to help birds.

笔者在上课前一天去苏州天平山游玩,欣赏完美丽的枫叶后,往后山走去。在路上听到一阵阵凄厉的鸟叫声,初始我以为是乌鸦,走近后才发现是“鸟艺表演”。几十只各种颜色的鹦鹉被绑在架子上,不时发出叫声。于是笔者录制视频,修改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谈论鸟类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保护鸟类。

【设计意图】写作任务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内化整合运用本课所学内容,将新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运用目标语法项目的能力。

三、兼顾形意,在情境运用中培养学习能力

Larsen-Freeman提出,语法教学应从语法的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语用(use)三个维度进行。Long在此基础上,又提出Focus on forms,即一种意义和形式兼顾的语法教学模式,提倡以各种形式帮助学习者理解目的语的语法结构,包括用母语对目的语语法形式的解释以及母语和外语的对比;教学过程中提供机会让学习者对语法形式进行运用,以促进其语法技能的自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確性。[2]

本节语法课笔者采用显性和隐性讲解相结合,在聚焦意义的同时聚焦语言形式。具体做法是,“在自由会话中引出包含目标语法项目的句子——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例句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练和运用语法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3]

【教学片段4】

一上课,笔者借助于由多幅鸟类图片制作的视频,与学生自由会话。Do you like the birds? Do you want to go birdwatching? Where would like to watch the birds? 然后呈现例句:I will go to Qinghai Lake to watch the birds. To watch the birds, I will go to Qinghai Lake. I will take a camera to take photos. To take photos, I will take a camera.学生朗读例句,总结归纳用法:我们可以用动词不定式表示目的(purpose),动词不定式可以放在句中或者句首。然后以I will take... with me to... 自由表达去观鸟将带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互动中感知、归纳、操练、运用目标语法项目,同时理解、体会语法项目表达的意义和功能,进而在交际性任务中运用目标语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忽视对语法规则的纲要式提炼。学生只有理解和领会了语法规则,才能准确、得体地运用语法项目。

四、问题驱动,淬炼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4]。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评判性问题,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辨析、分类、概括、整合、评判,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5]

【教学片段5】

在学生谈论“去哪里观鸟”后,笔者创设了另一个子情境: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to watch the birds? 引导学生用I will take ... in order (not) to ...来继续操练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笔者要求学生“Try to think in different ways”,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子情境“带什么去观鸟”紧扣学生的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给出了很多精彩的表达。

S1: I will take a coat in order not to catch cold. / S2: I will take a mobile phone in order to take photos and wechat with my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And when I feel bored, I can watch a film on my phone. / S3: I will take a notebook in order to take notes and write reports on birds. / ...

当学生说要将自己的狗带去观鸟时,我以问题“Can we take our dog with us when we go bird-watching?”追问所有学生,带狗去观鸟是否恰当,引导学生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后自主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准确性。分析鸟类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能为鸟类做点什么、何时观鸟等指向真实交际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批判性。而开放性问题和任务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创造性。

【教学片段6】

笔者播放苏州天平山鸟艺表演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鸟类面临哪些问题?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鸟类?学生小组合作,多向思维,在互动交往中思维碰撞,激发灵感,生成很多有意义的、独特的观点和想法,达到语言输出的真正目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逻辑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学生给出了很多精彩的回答,如鸟类遇到的问题:People make the wetlands smaller to build farms and buildings. / Fishermen keep fishing in their living places. As a result, birds do not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 Hunters catch them and sell them at the market. / People drop lots of litter carelessly. When birds eat litter, they get ill and some of them die.再如:我们能为鸟做点什么?以下是课堂中的师生对话。

T: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birds?

S1: We should build more reserves for them.

T: And I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people to leave the reserves.

S2: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laws to protect the birds.

S3: People who catch or hurt birds should be punished or fined.

T: If you find people hurt birds or catch birds, you should call the police.

S4: We can tell more people to join us and protect the birds.

T: How can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the birds problems?

S4: We can write letters to newspapers or magazines.

五、潤物无声,在真实交往中融合情感教育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情感态度”定义为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相关因素。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目标。基于主题的语法教学在真实的任务交往中自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情感、思维、语言得到有机融合。

【教学片段7】

在观鸟的主情境中笔者创设了“如果和朋友一起去观鸟,父母亲会叮嘱什么?你会提醒朋友观鸟时注意什么?”的子情境。

T: What will your parents tell / ask / encourage you to do if you go bird-watching with your friends?

S1: They will tell me to put on more clothes in order not to catch cold.

S2: They will tell me to take care of myself.

T: Will you listen to your parents?

S2: Yes.

T: What will you tell your friends to do or not to do while watching the birds?

【設计意图】出门观鸟父母总会有一些叮嘱,这是观鸟活动中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从父母的角度回答问题,既真实运用、体验了动词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的用法,也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之情。而对朋友观鸟注意点的建议,则再次佐证了学生爱鸟、护鸟之情。视频中Nick Vujicic一个没有手臂没有双腿的残疾人,却那么积极地面对人生,他的演讲对于学生很有震撼力。学生需要仔细观看视频,辨别他激励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技能,也是一次很好的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语法学习不是单向的、个体化的机械活动,而是将语法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语用,在紧扣学生生活的情境活动中,生生、师生多维互动、交往,在感知语法形式的同时理解其意义和功能,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再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最终整体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在这样的语法课中,学生不仅感知和关注语法形式,理解目标语法的意义功能,还要将语法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之中,在提高语法意识的同时,提高语法运用能力;学生不只是运用目标语法做事,更是要运用目标语法促进发散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思维品质,在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隐性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六大变化之解析(上)[J].中国外语教育,2018(11):19.

[2]陈力.外语教学中的Focus on Form思想[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1999(8):24-26.

[3]周华.例谈意义形式兼顾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基础外语教育,2017(4):37-42.

[4]薛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6(12):34-38.

[5]周华.以问题为牵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基础外语教育,2018(3):77-81.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7]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语法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四大原则”助力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走向高效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