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的设计、实践和反思

2019-04-12 00:00曾平张伟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曾平 张伟

【摘要】“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法,包括三个环节:驱动、促成和评价。其中,驱动环节的设计最为灵活,因而也最具挑战性。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Unit 3 Message of the Land为例,主要探讨“驱动”环节的设计、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综合英语》;驱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曾平(1986-),女,四川威远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商务英语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二语习得、翻译理论与实践;张伟(1981-),男,四川冕宁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商务英语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商务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第九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产出导向、分层卓越——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内涵与质量建设》(ZGWYJYJJ2018B05)中期成果。

一、引言

自“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始试办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王立非),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方兴未艾。截止2018年,全国已有308所(数据来自大学生必备网)各层次的本科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其中应用型高校占了较大比例。笔者所在高校是一所应用型高校,于2013年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众所周知,应用型高校一般由企业出资办学,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生源、硬件软件配备等方面有其独特性。以上因素决定了应用型高校生存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笔者所在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也正着力推进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英语》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被列为应用型教学改革重点课程,笔者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负责人。本课程于2017年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初是将词汇教学部分翻转出课堂。2018年9月,笔者开始在本课程课堂实践中应用产出导向法,开展教学实验,选取了1个实验班和1个对照班,两班人数均为34人,高考成绩、入学测试成绩相当。截至目前,已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以杨利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Unit 3 Message of the Land为例,阐述POA“驱动”环节的设计、实施和反思。

二、“驱动”环节理论介绍及设计前的思考

产出导向法(以下简称POA),由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于2016年提出,致力于解决传统英语课堂“费时低效”的问题,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教学法,其教学流程包括三个环节: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循环整体。根据POA中的输出驱动假设,要有产出,必须先有驱动,驱动是产出的前提,也为促成奠定基础,促成可检验驱动效果,评价贯穿始终,使整个教学流程完整闭合。但自POA诞生,专门聚焦驱动环节的文献如凤毛麟角,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只搜索到3篇,内容涉及驱动环节微课设计、驱动环节课堂教学实践、如何实现高效驱动,都是有益的探索,也给笔者许多启示。

在进行驱动环节教学设计前,笔者进行了几点思考:首先、驱动环节“主要目标是制造学生的‘饥饿状态,激发学习欲望”。笔者结合所教学生实际情况:语言基础差、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受挫等,将如何制造饥饿感、调动学习欲望作为本环节教学设计重点。其次、根据POA理论,驱动包括3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旨在让学生明确将要遇到的场景和话题,此环节最具挑战性,原因如下:第一,要做到呈现的交际场景必须与产出任务相匹配,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計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交际任务难度把控也是一大难点。因此在此次设计中,笔者决定选择对50%以上学生难度适中的交际话题;第三,现代英语类专业课堂教师教学任务重、备课量大、作业批改量大,所以实际的教学设计时间非常有限。尽管为了腾出时间给POA后续环节,文秋芳教授建议“产出‘驱动这一环节可以拍成视频,或者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学习。”,但由于硬件条件有限、微课制作费时等原因,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难度。第二个环节为“学生尝试产出”,本环节实施主体为学生,但在这个环节完成后,教师适时的即时评价必不可少,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第三个环节“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要求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因为本环节充当指南针作用,让学生对未来学习做到有的放矢。从上述探讨中可以总结出,驱动环节设计的三大关键点在于教学目标、产出任务、交际场景。

三、POA“驱动”教学设计和实践

1.“驱动”环节教学设计。在前期思考基础上,笔者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产出任务的设定、交际场景的创设三方面进行了“驱动”环节教学设计。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设定产出任务。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1)交际目标:1)向你的朋友介绍课文中的村庄发生的变化;2)向外国朋友介绍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传统美德,并说明原因。(2)语言目标:本单元重难点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点。笔者筛选出的目标语言为交际目标服务,与交际目标有功能关联性。在确定教学目标后,设计了两项产出任务:1)课后任务:完成一篇150词的英语作文:介绍文中村庄发生的变化(包括村庄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变化);2)课内任务:小组讨论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value according to you?Hard work, simplicity, thrift, honesty, self-reliance etc. ?And why?

其次,围绕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创设交际场景。“设计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产出导向法的起点。”。笔者设置了2个采访具有交际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录音完成,教师汇总收集:(1)After reading this text, can you briefly describe the changes which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village? (2)Do you know some traditional values of we Chinese and what are they?Have you kept any traditional values?Why or why not? 之所以设置这两个问题,是因为本单元文章主题是:土地代表着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父辈对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失去感到遗憾,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承传统、回归传统。大一新生英语水平不高,在设定问题时,笔者特别注意任务难度要适宜。他们对乡村生活、城市生活、传统美德、价值观方面的话题已有初步认知,且有讨论兴趣,但要做到深刻认知,还是存在难度。这样既确保场景具有交际性、学生有话可说,也确保交际话题有认知挑战性。

最后,语言目标通过课前导学测试来实现驱动。针对每单元的导学测试,本课程统一设置了指导学生预习的导学清单,在新单元学习开始前发给学生。导学测试安排在驱动环节交际任务完成之后,包括五个题型:单词拼写、单选题、词性变换、介词连词副词填空、改述。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课文语言知识点的预习情况,让学生意识到自我预习的不足,激发学习欲望,在未来学习中带着目的和重点学习。

2.“驱动”实施及效果。以上驱动环节在实验班实施。对照班的综合英语课程:没有交际任务环节。不过因为本课程所有班级在之前便引入了翻转课堂,所以在语言知识部分,需完成和实验班一样的同一套导学测试题。授课未采用POA教学法,仍采用传统教学流程,通过warm-up引入课文,然后对课文语言点、段落、篇章、课后练习题进行逐一学习。

从交际任务完成情况来看,通过分析实验班学生录音,可得出结论:在录音完成上述2个问题过程中,学生能发表切题的观点,但不够深刻,使用的词汇、词组、句式、语法等都较低级。对此,笔者课上花费了10分钟,就交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性的点评。同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开放式访谈,该班学生反馈:发现自己用英语表述清楚观点有困难。不过,他们有信心通过进一步学习改变这一现状。同时,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在课堂上实验班学生参加课文相关话题讨论的积极性更高。例如,在课文学习阶段,讨论文中农夫及妻子对这些村庄变化的态度时,实验班同学表述更为迅速、准确。对照班同学则需耗费更多时间,才能得出类似的结论。由此可见,驱动环节的交际任务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造饥饿感、激发学习欲望的作用。

从产出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在讨论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value according to you?hard work, simplicity, thrift, honesty, self-reliance etc. ?And why?时,实验班学生能给出更为深刻的见解。相比之下,对照班学生对此话题的回答不太切题,缺乏深度。在撰写描述村庄变化的作文时,实验班同学能更有意识地使用本单元的词汇、词组、句式、语法点,文章邏辑性相对更强。其原因在于对照班缺少关键的前期交际任务的驱动和中期输入内容的促成,所以他们在学习前没有获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缺乏“饥饿感”和学习欲望,因此对照班总体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实验班更低。

四、教学反思及总结

从以上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出结论:POA驱动环节的设计,能为输入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奠定坚实基础。由于笔者经验有限、其他条件限制等,此次教学实践只能说是一次有益尝试。回顾此次教学设计和实践,笔者总结了进行驱动环节设计的一些经验,和同仁们分享:1.进行驱动环节设计前,首先应确定“教学目标”、“产出任务”;2.交际场景必须与教学目标、产出任务相匹配;3.驱动任务的难度要适中:交际场景不能过难,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但同时又要有认知挑战性;作为驱动一部分的“导学测试”难度要适合,不宜过难,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4.交际场景中的话题设置:尽量贴切学生生活,兼具趣味性;5.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着重借助微课来将课堂时间延伸到课堂外。在2018年6月21日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向广大高校教师提出了“回归本分”的要求,指的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作为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一名普通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本分”。

参考文献:

[1]王立非,李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J].外语界,2013 (4):2-10.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4):547-558.

[3]杨莉芳.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的微课设计——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艺术与自然”单元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 2015(4):3-9.

[4]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2):106-114.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