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中体验 实践中探索 练习中升华

2019-04-22 11:28齐如海
阅读(低年级)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验教学情境探索

齐如海

【摘要】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因此,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课堂实践中探索,同时要设计具有趣味性与多样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升华。

【关键词】教学情境 体验 探索 设计练习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现实世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从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呢?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一个新颖的情境创设往往能成就一堂好课。同时,情境创设是联结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纽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目标是为了学习数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情境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从学科的角度分析,数学情境可以整合其他学科内容,情境的创设具有综合性,呈现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但是更重要的是,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2.情境创设要关注“生活化”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贴近生活。一方面可以迁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所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与探索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

二、在课堂实践中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开展优质教育的关键。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广泛的实践和探索。我的做法是:抓住一个核心,关注两个有效。

1.抓住一个核心

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因此开展这项活动的开始,我们便要牢牢抓住教学效益这个核心。

2.关注两个“有效”

学校做过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虽不完全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校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

(1)低效的“灌”。有的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多“灌”一点,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低效的“秀”。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常常搞些“伪创新”。比如,有些公开课上,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用“牧羊式”代替“填鸭式”的教学演示。

(3)低效的“磨”。加班加点,是部分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考试分数并不全等于教学质量。苦磨出来的学生,往往后勁不足,日后容易栽跟头。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了“关注两个有效”的主张:

(1)关注教师教的有效性

通过活动的有效推进,学校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突破,尤其是对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了根本性认识。首先,要培养教师的“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要有“全人”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2)关注学生学的有效性

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应该由研究单一的教师因素,扩展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有效性应该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并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师的作用。研究表明,有效教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我校利用晨会、班会课、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等途径使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三、作业应追求趣味性与多样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 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课外作业,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

1.设计“说”的课外作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但说的词汇量却不少。有的作业如果让学生写,学生不一定写得好,但如果让学生说,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学生有丰富的词汇,有与人交流的渴望,更拥有了轻松、愉快的心情。

2.设计“玩”的课外作业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为学生设计“玩”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感受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如学生“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后,请学生做个小设计师,将所学的图形拼一拼,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来。”“小猴套圈,一共有5个圈,猜一猜小猴会套进几个圈?请小朋友回家去玩一玩,明天来告诉老师答案。”总之,作业经过别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好玩,这样的作业有哪个学生不乐意去完成呢?

3.设计“用”的课外作业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学生学习和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能为生活服务。课外作业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的能力。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设计让学生“用”人民币的作业:帮助家长购买一些小商品,回来说说买东西的过程与体会。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都十分乐意完成,同时学生在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

4.设计“问”的课外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更要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更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设计“问”的课外作业就是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的有效方法。

总之,只有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注重课堂教学实践,采取有效的练习形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体验教学情境探索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