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2019-04-23 09:24钱兆珠
关键词:甲氨蝶呤肌层瘢痕

钱兆珠

(沭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剖宫产瘢痕妊娠即受精卵在子宫原疤痕处着床的一种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如果手术操作不当,会存在较大可能出现大出血、胎盘植入、子宫破裂、损伤周围器官甚至切除子宫,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存在巨大威胁。为降低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危险,需要对比多种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争取将风险降到最低。本次回顾性分析该院12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临床中资料,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并随机选取的12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B、C、D四组。患者纳入标准为:有至少1次剖宫产史、诊断后立即接受瘢痕组织清除术。患者排除标准:宫腔镜下清除瘢痕妊娠组织以及使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1]。

1.2 诊断标准

(1)诊断标准。停经、剖宫产史、β-hCG水平升高、超声诊断。

(2)超声诊断。宫腔内、子宫颈管内空虚,未发现妊娠囊。妊娠囊着床位置在子宫前壁下段肌层,且部分妊娠囊内科见胎压与胎心。子宫前壁肌层连续性中断,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变薄甚至全部消除。

(3)分型标准。以妊娠囊种植位置和生长方向为依据进行划分,Ⅰ型妊娠囊种植位置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但整体朝向宫腔生长;Ⅱ型完全种植在瘢痕缺损部位,并朝向膀胱和腹腔生长[2]。

1.3 方法

A组。宫颈扩张并于超声引导下将负压吸引管对准胎囊,将胎囊组织析出,控制最大复压不超过450 mmHg。术中出血量达到200~400ml立即终止手术,并向子宫填塞纱布或者静脉注射胺基乙基苯甲酸等。保守治疗失败或出血量达到800mL,需要楔形切除病灶或者直接切除子宫。另外,子宫穿孔需要立即停止剖腹手术,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自否修复和切除。

B组。联合甲氨蝶呤双侧子宫动脉切入栓塞治疗,并就两侧子宫动脉注入联合甲氨蝶呤50 mg,术后2d内通过超声引导进行清宫术[3]。其中,术后要压迫穿刺点15 min,然后进行包扎,且对右下肢制动24 h。术后24 h内观察患者双侧足背动脉搏动与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触觉变化。

C组。患者妊娠囊较大,且完全着床在瘢痕位置,且瘢痕部位凸向膀胱,肌层厚度不足0.3 cm。瘢痕位置超声可见滋养层血流信号丰富,需要采取开服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术与子宫修补术。

D组。采取联合甲氨蝶呤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双侧子宫均注入联合甲氨蝶呤50 mg。术后2d内通过腹腔镜监测推开膀胱,将子宫峡部暴露出来后进行清宫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 19.0软件处理,以t检验计量资料,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子宫切除。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少为:A组<B组<D组<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手术时间长短结果为:A组<B组<D组<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住院时间长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n 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A组 12 12.4±3.1 12.4±5.1 4.7±2.1 B组 85 18.3±9.5 12.3±8.5 6.3±3.7 C组 14 118.9±36.1 80.1±25.6 7.8±2.4 D组 9 19.2±13.2 26.4±5.2 6.1±1.8 t 19.28 18.91 19.36 P P<0.05 P<0.05 P>0.05

3 结 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是危险性极高,为降低临床危险性。本次研究证明超声引导下清宫术临床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且费用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适用于外源性CSP患者,手术风险更低,可有效避免子宫穿孔,但是腹腔镜手术费用较高,并且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住院时间久。实际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诊断结果和家庭情况来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肌层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