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学生责任感培养

2019-05-02 13:25林寒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渗透课堂教学

林寒冰

【内容摘要】把责任感培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项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把个人的需求与自己的权利义务结合起来,与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让学生逐步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本文以数学课为例讲解了如何在向学生进行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责任意识培养自然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  渗透  责任感培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现代学校教育体制开放繁杂,学校教育要适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就须从学校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层面都高度重视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数学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根据数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涉及责任感教育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责任感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数学教学与责任感培养两者相互融合,使数学教学中的责任感教育不是被动的让学生接受,而是自然的让学生认同。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深知学科中渗透责任感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在所要讲授的学科内容中寻找责任感意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将责任意识培养自然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中。现以数学课为例,谈谈本人是如何渗透责任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的。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责任感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思品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德育教育元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例如:在讲授“数据的收集”这个模块时,通过我国这些年先后进行的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向学生宣讲我国推进二孩生育政策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性;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会用“+、-”记数,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数学以独特的方式描绘着现实世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用数据的力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和社会观,依据提供的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意识。

二、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责任感教育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恰当掌握进行责任感教育的方法、时机。例如,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时,可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影响,谈谈各自的看法,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在学习活动之中适时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认知觉悟,增强个人责任感;教学有关利率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税率计算和主动纳税”等社会调查活动,并把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既将税率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有效地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相融合,又向学生们渗透了“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责任意识。

三、在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識

1.学习习惯养成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意识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作业效果不好、书写不端正、作业格式不规范、作业少做或不做等不良现象,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针对错误进行剖析,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可使学生的行为训练由外部监督过渡到自我监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力,塑造学生做事认真对自己负责的品行。

2.在探究学习中强化学生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契机培养学生感恩他人,关心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他人的责任感意识。如,当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要肯定他们积极的一面,再帮助其纠正错误找出正确答案;当学生被学习中的难题所困产生畏难情绪时,要教育学生积极地和同学一起挑战困难,并耐心地辅导和点拨他们,长此以往,就能使同学间形成合力,合作学习、共同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关爱的力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塑造学生对他人负责的品行。

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感意识

数学活动是集体的活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允许”的特权: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允许争论,不明白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指出。在课堂中还可适时地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认识到: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否,事关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是否尽责尽力,通过把学生融入集体,并使之为集体奋力,从而塑造学生对集体负责的品行。

猜你喜欢
渗透课堂教学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