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艺堂金瓜礼,任谁评说任谁说
——浅析紫砂之“南瓜壶”

2019-05-03 03:37王曦曦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本山花货壶盖

王曦曦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是古往今来深受文人墨客喜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其近年来的市场热度和赏壶人的追捧情况也十分能够凸显其价值。古语有云:“圆不一相,方匪一式”,这便是精妙地概括了紫砂壶造型多样的特征。紫砂壶形态多样、别具雅趣,其分类标准也是多样,若按照器型来分,紫砂壶可被分为花货、光货和筋囊货,其中花货则是把动植物的形态以浮雕亦或是半浮雕的形式装饰在紫砂壶之上,“南瓜壶”就是花货类紫砂壶的经典代表壶型之一。清代紫砂壶大师陈鸣远的“南瓜壶”曾拍出3000多万的高价,其也被称为“花货宗师”。这把“南瓜壶”(见图1)所用泥料和外观造型皆是不俗,对花货类紫砂壶的创作和鉴赏均有推进之意。

1.所用泥料

此把“南瓜壶”所用泥料为本山绿泥,本山绿泥是紫砂三大泥料——段泥、紫泥、红泥中段泥的一种特殊泥料,多产于江苏宜兴的丁蜀镇黄龙山。本山绿泥,又被称作“梨皮泥”,由于含铁量高,本山绿泥原矿呈灰绿色或淡绿色,烧制后呈现纯净的、娇嫩的米黄色或者稍深的棕黄色,甚是好看。以本山绿泥为泥料烧制的“南瓜壶”便是通体纯嫩的黄色,着实想让人手持着细细把玩一番。

本山绿泥其实是紫泥矿层中的夹脂,是泥中泥,且由于结构疏松,很难直接成泥,只有在开采紫泥矿的时候才能间或开采出数量非常少的本山绿泥。因此,如今传世或是现世的紫砂壶中由本山绿泥烧制的壶数量较少,且多为小品壶。此捧“南瓜壶”容量为260毫升,是一把所用泥料上乘、色泽品相俱佳的中小品佳作。

本山绿泥的原矿娇软易碎,经烧制后十分细腻,可塑性极强。经由本山绿泥烧制的紫砂壶表面有种透亮但不炫目的晶莹剔透之感。但由于本山绿泥的收缩性极大,烧制温度跨度小,且烧制过程中泥料十分容易变形和起皱,对于创作者制壶手艺和烧制工艺的水平要求极高,这也可以凸显眼前这把圆润细腻“南瓜壶”的珍贵。

图1

2.外观造型

“南瓜壶”是紫砂壶中非常常见的一类造型,展现了回归田园的古朴清雅之致,是紫砂壶大师和赏壶者都颇为钟爱的紫砂壶造型之一。

此把“南瓜壶”通体以南瓜为造型原型,不仅是壶身,其壶盖和壶钮也将南瓜元素融入得淋漓尽致,精巧别致、创意新颖。其壶身为六瓣南瓜瓣,瓣瓣相接,仿佛粘贴复制一般规整,创作者的壶艺可见一斑;其壶盖与壶身迎合,也为六瓣南瓜状,瓜瓣间的瓜棱可与壶身一一对应,可谓盖与身上下贯通、弧线优美,为此把“南瓜壶”增添了些许整齐大气之感;其壶钮俨然是一枚小巧灵透的南瓜,端正地立于壶盖之上,别有情致。此把“南瓜壶”虽然多处融入了南瓜造型的设计,但因创作者壶艺精湛、构思巧妙,竟无一丝繁复坠余之感;相反,造型中透着简约大气的美感,让赏壶者油然而生一股想要回归田园的淡雅心绪,十分适合手持把玩。

俗话说,紫砂壶之精妙在形更在神。此把“南瓜壶”不仅有着酷似南瓜的外观造型,更透着南瓜的风采和神韵,犹若熟透待摘的南瓜,饱满丰腴,可谓活矣。赏壶者若以此把“南瓜壶”品茗,仿佛在茶汤浸润下冲泡出的将是一碗喷香四溢的南瓜汤,十分诱人。

3.养护之道

对于赏壶者而言,若能得一把传世好壶,观赏品味之余,养护乃是重要之重要。俗话说:“以壶养茶,以茶养壶。”紫砂壶,自然当以茶来养护。紫砂壶界常有对“一壶是否仅当泡一茶”的争论,多年过去,仍无专家定论,各行家依旧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把紫砂壶都有其最为合适的茶类相搭,以此茶的茶汤养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滋养和浸润效果。而紫砂壶与何类茶相搭,主要取决于其所用泥料。

此把“南瓜壶”由段泥中的本山绿泥烧制而成,本山绿泥由于结构稀疏,烧制成的南瓜壶透气性、吸水性和散热性均处于上佳的水平,以此壶冲茗既不损伤茶性,又能够使茶香居正持久,十分适合冲泡对水温要求较高的绿茶,例如龙井、碧螺春等,尽显茶本身的内涵和味道。若经长久使用,此把“南瓜壶”将会呈现玉脂般华亮润糯的包浆,甚是好看。但需格外注意的是,在此把“南瓜壶”的养护过程中,不可用以冲泡黑茶或是高烘焙的普洱茶,由于“南瓜壶”通体呈米黄浅色若以黑茶或熟普洱养壶,容易使壶“吐黑”,破坏其本身的色泽和质感。只有以合适的茶养壶,才能使壶与茶相得益彰,相互成全,实现紫砂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真正统一。

此把“南瓜壶”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以其朴素的南瓜造型、简约大气的线条展现着创作者的壶艺和构思,讲述着自身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魅力,凸显了“自古艺堂金瓜礼,任谁评说任谁说”的雅致,着实为一把不可多得的好壶。

猜你喜欢
本山花货壶盖
伪造的情书
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婚恋大事不决怎么办?问本山大叔啊
马本山寻枪记(小说节选)
艺术奇葩——宜兴紫砂壶象形器
浅谈紫砂花器
浅析紫砂《南瓜壶》的田园风趣
春晚大餐与本山小品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