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习惯

2019-05-15 10:52闫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闫莹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恰当的引导学生针对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审美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科学的规划教学的内容,分配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养成好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习惯 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对学生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注重对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朗读作為一门语言艺术,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最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1]

一、教师在课堂上发挥范读的作用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模仿的能力比较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范读的指导。教师为了提高范读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了解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生朗读的具体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范读;其次,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课文内容要进行重点的研读,在语言感情的表达上要多下功夫。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范读的时候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运用声调或者是语速的变化,促使自己能够抑扬顿挫的对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能够明白课文内容的基调是平缓的还是欢快的,给学生以形象的范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好的范读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强的艺术感染,促使学生加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欲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模仿的多了,就能够形成知识的积累,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就会在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提高。[2]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文《庐山瀑布》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网络进行朗读要点的学习,然后在相关的语境之下为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在范读的过程中就能够大概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3]

二、带领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朗读,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正确并且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认识语文课文知识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都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理论知识的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如何正确的进行课文内容朗读,忽略的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导致学生不能够在朗读的学习过程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观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追求让学生把课文内容读通顺,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正确的进行课文内容的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不同的朗读方法,要求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朗读训练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让学生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内容,准确的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秦兵马俑》课文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学生正确的朗读引导来让学生体会当时军队的壮观。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读准字音,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正确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趣味朗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多元化朗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往往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分小组或者是集体朗读的方式学习课文的内容,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师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的创新,让学生的朗读变得有趣。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将原本的课文内容变得充满趣味性;其次,教师也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朗读,这样学生能够充分的模仿课文中的相关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内容时,可以进行充分的备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表演,这样学生在模仿人物对话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恰当的表达出来。

四、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朗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从一年级就抓起,让学生从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就重视语文课文内容的朗读。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朗读的过程中,首先要要求儿童在朗读的时候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正确,做到不丢字、不落字,不读错别字,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做朗读中做到心、眼、口结合在一起,如果学生在朗读中读错别字,就一定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直到学生正确的进行课文内容的朗读。其次,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文内容朗读的时候要教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要求的越严格,学生的朗读思维也就越活跃。[4]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阅读的时候,需要明确的规定学生朗读需要注意的要点,这样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就会慢慢地养成,进而提高自己自主朗读语文课文的能力。

结语

朗读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常用教学手段,教师恰当的对学生的朗读习惯进行培养,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感情,还能够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必要环节,学生朗读水平得到提高,就能够得心应手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把朗读放到教学的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1]寇瑶.小学语文教学中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J].速读(下旬),2017,(8):158.

[2]韩臣美.小学语文教学中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J].未来英才,2017,(11):83.

[3]吴海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朗读的习惯[J].读写算(教研版),2013,(16):67.

[4]汪玉兰.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7(12):40-4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