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苯美司联合化疗治疗对于肺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5-17 03:48胡艳阁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毒副同组肺癌

麻 青 胡艳阁

1.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鹤壁 458030);2.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是其常见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已经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往往依靠化疗延长生存期,但长期化疗毒副作用明显,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导致预后效果不佳[1]。因此优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抗肿瘤效果,减轻免疫功能损伤是临床研究的热点[2]。乌苯美司为免疫调节剂,兼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3]。我院采取在常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乌苯美司,有效提升了患者预后,现将其临床优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为42~73岁,平均年龄为(62.52±6.33)岁,病理类型:鳞癌37例、腺癌51例、腺鳞癌12例,临床分期:Ⅲb期78例、Ⅳ期22例;对照组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为42~73岁,平均年龄为(62.61±6.35)岁,病理类型:鳞癌38例、腺癌52例、腺鳞癌10例,临床分期:Ⅲb期77例、Ⅳ期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常规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活检确诊为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肺腺癌无EGFR ALK突变;功能状态评分(PS)0~2分,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符合化疗及乌苯美司用药指征;入选前未接受过化疗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疾病者;依从性很差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TP)方案化疗:紫杉醇注射液(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045,规格16.7ml:100mg)150mg/m2,d1,顺铂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889,规格2ml:10mg)25mg/m2,d2-d4,3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6个周期。化疗药物适当水化,出现Ⅳ度不良反应时可将化疗药物剂量减少1/4,出现无法耐受或化疗无效时改换为其他方案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乌苯美司胶囊(四川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87,规格30mg/片):乌苯美司胶囊30mg/次,1次/d,自化疗首日起口服,连续治疗6个月。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临床效果、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变化情况以及用药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效果评估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4]进行: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恢复正常,且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灶体积缩小30%以上,且维持4周以上;稳定(SD):病灶体积缩小<30%或增大<30%;进展(PD):病灶体积增大30%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RR)=CR+PR。

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用药期间毒副反应评估参照《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WHO标准)》[5]进行评估,分级越低毒副反应越轻。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疗效、毒副反应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免疫功能指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R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CD8+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对比[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2.3两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其余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分级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临床症状[6]。但长期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以及机体正常组织损伤是影响化疗预后的重要因素[7]。如何优化化疗方案提高预后效果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乌苯美司为免疫调节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苯美司主要通过作用于CD13,产生促进集落刺激因子合成、刺激骨髓细胞再生和分化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细胞膜上广泛存在CD13的肺癌患者,更能够通过阻断CD13通路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和侵袭的显著作用[8-9]。本研究中在常规TP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乌苯美司后短期抗肿瘤效果显著提升,分析原因主要与乌苯美司和紫杉醇、顺铂的抗肿瘤机制有明显差异,联合使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提高了灭杀肿瘤细胞的效果有关。近几年多项研究报道指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正逐渐增强,常规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正经受严峻的考验[10]。乌苯美司的出现为提升化疗效果,优化化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机会。

临床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和进展过程中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失衡,具体表现为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大量释放,导致CD4+与NK细胞合成减少,CD8+生成增加,随着患者化疗的开展,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损伤而形成恶性循环[11-12]。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CD8+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也证实了这一点。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可见乌苯美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分析原因可能与乌苯美司可与免疫细胞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表面氨基肽酶功能的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13]。

而在毒副反应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主要为乌苯美司能够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刺激骨髓并促进粒-单核系集落形成单位,从而对机体骨髓功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14-15]。提示乌苯美司与化疗药物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对提高患者耐受性、改善预后效果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使用乌苯美司能够提高化疗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部分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毒副同组肺癌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新知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怎样选购“好药”
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胃肠反应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