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2019-06-04 12:13陈亚楠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肌瘤病程出血量

陈亚楠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妇一科,新疆 和田 848000)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于良性肿瘤范围,该病多见于30-50岁人群,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为主,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保留子宫,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性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效果一般,患者恢复速度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鉴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选定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主,分对照组(例数=41)、观察组(例数=41)。观察组,年龄在28-56岁,平均年龄为(42.62±5.16)岁;病程在2-6年,平均病程为(4.06±1.62)年。对照组,年龄在29-55岁,平均年龄为(42.59±5.14)岁;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为(4.01±1.59)年。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全麻患者,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在腹部正中做一切口,长约5-10 cm,逐层切开皮肤,进入腹腔,充分暴露视野,予以缩宫素10 U,沿着肌瘤突起,切开子宫浆肌层,直至瘤核,提起瘤核后,剥除肌瘤,以薇乔线对残腔进行8字缝合,缝合浆肌层,而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关腹,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全麻患者,采取头低臀高式仰卧位,建立CO2气腹,14-15 mmHg的压力,脐部置入镜孔,在右下腹以及左下腹分别做一操作孔,根据患者肌瘤位置适当调整操作孔位置,予以20 U催产素注射在子宫,切口长度是肌瘤半径的1.5倍,直至瘤核处,用抓钳固定肌瘤,切除肌瘤后进行电凝止血,缝合切口,予以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手术情况),数据以±s表示,展开t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n=41) 82.26±6.17 92.05±5.16 5.12±0.36对照组(n=41) 109.62±10.65 118.26±8.61 7.05±0.57 t 14.2336 16.7194 18.3308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一系列优点,在冷光源照明腹腔中的脏器,为摄像头插入腹腔提供了便利,在数字成像技术下,可将子宫肌瘤特点更加真实的反应出来,医护人员通过监控器详细观察病灶情况,分析病情特点,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对周围健康脏器、组织等造成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3-4]。本研究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本研究结果与韦奇秀[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采纳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恢复速度快,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肌瘤病程出血量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