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先兆流产患者采取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6-04 12:13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副反应黄体酮激素水平

次 仁

(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西藏 阿里 859500)

早孕先兆流产主要是指妊娠3个月内孕妇阴道少量出血,并伴有腹痛等现象。该病症受内分泌、免疫以及宫腔环境影响,特别是孕酮不足以及胚胎异常等情况也会导致早孕先兆流产,对孕妇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据研究数据显示,对早孕先兆流产给予小剂量黄体酮治疗,效果相对明显,可有效降低稽留流产[1]。为此,本次研究将对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给予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的效果予以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32例早孕先兆流产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内容,随机的分为对照组(n=16例)和观察组(n=16例)。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5.64±3.24)岁;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77±3.18)岁。全部患者中,10例阴道流血,12例患者下腹疼痛,10例患者阴道流血合并下腹痛。两组资料予以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给予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黄体酮注射液(国药准字H42021920)治疗,利用肌注方式给药。对照组1天60 mg,1天1次,若患者阴道出血以及腹痛得以减轻后,可将药物剂量予以调整,1次剂量调整为40 mg,治疗1周后,将药物剂量调整为1次20 mg,再进行1周治疗后,需停止用药。观察组1天1次,1次20 mg,若患者症状得以减轻后,需立即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清孕酮(PP)以及血清β-HGG水平进行对比。并且比较两组副反应和稽留流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激素水平对比

两组激素水平对比,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激素水平对比

2.2 两组副反应以及稽留流产对比

两组副反应、稽留流产对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副反应以及稽留流产对比

3 讨论

早孕先兆流产在临床上尤其常见,以轻微腰酸腹胀为主要症状,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易导致病情逐渐恶化,危及母婴安全。该疾病诱发因素较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是黄体功能不全。因此,在早孕先兆流产治疗中,重点提高产妇卵巢黄体功能。据多数学者分析,早孕先兆流产受胚胎、母体、环境等因素影响,容易导致疾病诱发。

黄体酮属于天然孕激素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先兆流产疾病主要药物,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厚度,对腺体、血管起到增生作用,促进胚胎着床,进而起到减少母体免疫排斥的情况[2]。同时,对于妊娠期产妇给予黄体酮,能够有效防止子宫收缩,有助于乳腺泡导管逐渐发育。但由于黄体酮药物剂量不同,其作用和疗效均存在一定差异。据多项研究显示,对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给予黄体酮药物剂量过多,可对子宫起到抑制作用,但一定程度上降低子宫收缩功能,使子宫异物排除能力得以明显下降,引起稽留流产以及胎儿死亡等情况,对母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本次研究中,两组激素水平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副反应以及稽留流产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由此得知,将小剂量黄体酮用于早孕先兆流产患者,具有较高安全性,能有效确保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对早孕先兆流产给予小剂量黄体酮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副反应,降低稽留流产。

猜你喜欢
副反应黄体酮激素水平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动物免疫副反应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三种肉牛品种血液中部分激素水平的分析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