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神经束膜瘤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2019-08-16 02:28李清扬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梭形硬化性免疫组化

李清扬,刘 宇,王 雷

神经束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皮肤肿瘤,表现为以神经束膜细胞为主的增殖性改变。其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神经内神经束膜瘤和神经外神经束膜瘤(又称软组织神经束膜瘤)。硬化性神经束膜瘤为后者的变异,临床上非常罕见,经检索目前国内仅见2例个案报告[1,2]。本研究拟报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

1 方法

检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皮肤病理数据库,发现2015—2018年共有3例诊断为硬化性神经束膜瘤的患者。3例患者术前均保存临床照片,行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包括EMA、Claudin-1、GLUT-1、S-100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由罗氏自动免疫组化仪完成。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8~25岁,平均年龄18岁,发病年龄为6~2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4岁,病程为1~8年。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手指,肿瘤直径0.4~0.8 cm,缓慢生长,患者均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皮损发生前均无明显诱因,否认有局部外伤史。3例患者确诊前在临床上分别被误诊为肢端黏液囊肿、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和化脓性肉芽肿(图1)。

2.2 组织病理表现

肿瘤表现为真皮内结节,边界相对清楚。肿瘤细胞呈条索状、小梁状、网状或旋涡状生长模式。肿瘤细胞为形态饱满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两者比例不一。其中一些梭形细胞具有非常细长的,呈轻度弯曲的核和不明显的细胞质。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小,具有圆形至卵圆形的细胞核和苍白的细胞质,以及不明显的细胞边界。与轻度硬化的胶原背景相比,细胞质呈苍白到轻微的嗜碱性着色。所有病例中均未观察到细胞学异形性和有丝分裂像(图2)。

图1 硬化性神经束膜瘤患者手部皮损

图2 硬化性神经束膜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

2.3 免疫组化染色

3例患者肿瘤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 果 示,EMA、Claudin-1和GLUT1 均 为 阳 性,S-100、CD34 均为阴性。有2例患者可见洋葱皮样的肿瘤细胞,中央有少量S-100阳性的施旺细胞(图3)。

2.4 治疗及随访

3例患者采取手术切除,电话随访1~4年,皮损手术后均无复发。

3 讨论

神经束膜瘤是起源于神经束膜细胞的良性肿瘤,神经束膜瘤通常发生于成年人,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表现为结节性改变。组织病理上神经束膜瘤为界限清楚的结节性改变,神经束膜细胞常形成编织状排列,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形态均一,无明显的异形性。神经束膜瘤表达神经束膜细胞标志,其中较为特异的是EMA[3]。

硬化性神经束膜瘤是软组织神经束膜瘤一种少见变异,相对罕见,1997年由Fetsch和Miettinen首次报道[4]。普通的神经束膜瘤皮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而硬化性神经束膜瘤皮损好发于年轻人的手指和手掌[4,5],罕见发生于其他部位的报道。Erstine等[6]近期报道了5例非肢端部位的硬化性神经束膜瘤,皮损分别位于舌背、颈前、背部、前臂和股部。因本病好发于肢端,怀疑可能与创伤有关,但未得到证实。笔者报告的3例患者也没有明确的外伤史。本病一般为单发,多发皮损罕见[7]。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与普通的神经束膜瘤一致,超过一半的硬化性神经束膜瘤患者存在NF2基因点突变/缺失或22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8]。Brock等[9]报道了硬化性神经束膜瘤中染色体10q24的重排和缺失,在该区域发现了编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细胞周期蛋白M2,核因子-appa-B2和脑膜瘤表达抗原5(MGEA5)的基因,推测这些基因的改变表达参与硬化性神经束膜瘤的发生。

硬化性神经束膜瘤的组织病理学上肿瘤细胞成分较少,具有广泛的胶原基质。肿瘤细胞为小的上皮样细胞索或旋涡的饱满的梭形细胞[4,5]。在Fetsch和Miettinen[4]最初报道的19例硬化性神经束膜瘤患者中没有发现残留的Schwann细胞或轴突,但其他报道显示肿瘤的局部中存在神经施旺细胞成分。在本文报告的3例患者中有2例也检测到局部有神经施旺细胞成分,表明该肿瘤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肿瘤细胞EMA呈阳性,S-100呈阴性。迄今为止,EMA、Claudin-1和GLUT1已被提议作为神经束膜细胞的最佳免疫组化标志物。有文献报道7例硬化性神经束膜瘤,7例中6例Claudin-1表现出强烈的阳性染色,另1例局部染色阳性[5]。Yamaguchi等[10]报道了硬化性神经束膜瘤中GLUT1阳性,与文献报道一致。本文3例患者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MA、Claudin-1和GLUT1阳性,同时GLUT1染色较EMA和Claudin-1着色更强。

图3 硬化性神经束膜瘤患者皮损免疫组化组织病理

硬化性神经束膜瘤需要与腱鞘纤维瘤、胶原瘤、上皮样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等鉴别。腱鞘纤维瘤具有包膜和裂隙样血管腔。胶原瘤细胞成分少,肿瘤细胞细长或呈星状,肿瘤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标志。两者EMA和Claudin-1均为阴性、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有时与硬化性神经束膜瘤有一些组织学重叠,然而,上述两种肿瘤均为S-100阳性,而硬化性神经束膜瘤中瘤细胞S-100阴性。这些杂合性肿瘤存在不同程度的S-100和EMA的表达。

硬化性神经束膜瘤生物学行为为良性,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目前文献中无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报道。本文3例患者均采取手术切除,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猜你喜欢
梭形硬化性免疫组化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铸钢件和梭形斜柱逆施工技术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