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研究

2019-08-30 08:26黄佳
求知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生本教育小学语文

摘 要: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它主张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增强教学效果。生本教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接下来文章将结合教学实际,探讨生本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性

一、引言

生本教育最初的提出者是郭思乐先生,先生提出要将传统的“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变,实际上就是在教与学这两个过程中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一半来自训练,另一半则取决于阅读。

二、激發孩子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在阅读这一环节要善于引导学生,改变以往手把手教导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内容的做法,而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少年闰土》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故事的原文本,在重要的段落还需要着重标注。如闰土用叉子叉偷吃西瓜的猹这一段,这是课文的开头,同时也是十分生动的描写动作的文字,学生不仅可以将它与文章本身一起理解,更可以将它单独摘出,作为文学素材的积累。引导的第二层含义是深化。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大多选取名著片段,而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可以在原本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深化教学。《少年闰土》这一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名著《故乡》,文章只节选了闰土少年时可爱单纯、勤劳智慧的一面,而教师完全可以引入“中年闰土”,即闰土离开迅哥儿之后的境遇,这样就形成了对比,而有对比就有冲突,有冲突就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扩展阅读”,学生就不仅学习了《少年闰土》这一个孤立的文本,而且对整个《故乡》,以至鲁迅先生的整体创作倾向都有大体的了解,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得到激发。在对文本的理解方面,以往的教学强调“标准答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这种教学方式应发生改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们认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而学生需要结合阅读材料思考后做出自己的回答。这样既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实践做了充分的准备[2]。

三、结合生活实际,“纪实”和“创造”相结合

小学的写作教学通常以记叙文为主,这是因为学生知识储备少,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我以我手写我事”,这也是日记可以作为写作训练方法的原因。针对学生的这一特性,在作文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安排上,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问题是解决“真实性”,在笔者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收上来的作文千篇一律,不是扶老太太就是家里吵架,不是自己发烧被父母送去医院就是给爷爷奶奶捶背。这些事件很大一部分是不真实的,是学生在阅读教师给出的所谓“范文”时不自觉模仿的过程。在传统作文教学中,甚至有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范文,以便学生在作文考试中拿到高分。这种记忆-默写的作文写作方法,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当从基础出发,鼓励学生描写真实发生的事。起初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描写班级共同事务开始,如运动会、体育课、一节生动的音乐课等,力求真实,让学生学会以第一人称视角描写真实发生的事。等到学生养成这种写作思维之后,教师应当放宽限制,让学生描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限制的放宽不仅指放宽写作内容,在题材方面也应当放宽。前文提到记叙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文种,甚至是唯一文种,教师应当做出改变,在日常训练中鼓励学生不限题材地进行创作,有些学生可能写诗,文学素养高的学生甚至能写出优美的散文,这些文体的文学价值绝不低于记叙文,其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效的。

四、结语

生本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教师原有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因此生本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思想的一种变革,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参考文献:

[1]吴永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

[2]尼会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2(27).

作者简介:黄佳(1985—),女,浙江乐清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生本教育小学语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