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历史教学中的“窍门记忆”

2019-09-06 08:06雷中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

雷中文

[摘   要]文章针对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记忆方法不正确、记忆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在历史学习中比较实用的记忆方法,如谐音法、口诀法、幽默比喻法、数字记忆法、图示法等。这些记忆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谐音法;口诀法;幽默比喻法;数字记忆法;图示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62-02

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历史教学,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发展。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这就需要学生能娴熟地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娴熟”二字说起来简单,真要做到还必须下一番功夫。当然,在记忆过程中采用一些“窍门记忆”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往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考试成绩差主要是因为他们记忆方法不正确,记忆能力弱,不能在理解学习内容后用大脑记录下来、回忆起来和再现出来,难以储存信息和提取信息,更谈不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所以每接一个新班,笔者都会给学生上一节有关记忆方法的课,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这里就向大家介绍几种“窍门记忆”法。

一、谐音法

谐音法是把历史知识用它的谐音来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我们在记忆马克思的出生年月(1818年5月5日)时,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的生日说成“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这样,学生就对马克思的出生年月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我们在讲唐朝的疆域时,引导学生又读书,又看图,可看了几遍学生也记不下来。这时,笔者说,唐朝的疆域大家可记成“三孩一领导”,即东到大海,西至咸海,南到南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和库页岛。“海”和“孩”、“岭”和“领”、“岛”和“导”是谐音。“三孩一领导”即三个海一个岭一个岛。这种“谐音记忆”使学生都会意地笑了,只说一遍就全记住了。又如“土尔扈特一起起义,返回祖国”,用“一起起义”的谐音记忆土尔扈特回国的时间——1771年,非常简便。这是“窍门记忆”法的一种形式。

二、口诀法

口诀法又叫顺口溜法,这也是学生极感兴趣的记忆法。例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其间,在西方殖民者的逼迫下,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繁杂,许多学生记到最后就记混了。因此,我们编了一些口诀。如《南京条约》的内容我们用这样的口诀来记:“南约有四项,割赔和开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即《南京条约》的内容共有四项,割——割香港岛给英国;赔——赔款2100万银圆给英国;开——开放通商口岸,口岸共有五处,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商——商定关税。又如,《北京条约》的内容,我们用这样的口诀:华工天天酒陪。华工——准许华工出国;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天——增开天津为商埠;酒(九)——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陪(赔)——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三、幽默比喻法

幽默比喻法是把抽象、难懂的历史知识用幽默、形象的比喻来加以记忆的方法。例如,我们讲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一是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领导权,以至于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这段话学生都懂其义、明其理,可阅读了几遍,仍难以记住。于是,我们用了一段幽默的比喻: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就像一头牛,有帝国主义供草喂料,于是变得力大无比。而当时共产党尚处幼年时期,就像一个小孩,年纪小,对捉牛没经验,作为家长的陈独秀在指挥小孩捉牛时,不是教他牵牛鼻子,而是叫他扯牛尾巴,这样在牛发狂时不能及时地制服牛,反而被牛踢伤。这个比喻既形象直观,又通俗易懂,学生极感兴趣。在学生的笑声中,我们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恰当幽默的比喻,是对课本史料形象化、艺术化的一次加工,它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我们用几个历史人名来比做胜利的原因:“共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由中华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界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毛遂”——毛泽东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伟大号召,于是八路军、新四军等各路大军展开了全国大反攻;“屈原”——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空军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武”——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这样教学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学习近代中国新思潮的萌发时,可以这样教学:“闭关锁国政策”下中国人对西方不了解,还认为自己很强大,就像睡梦中的人一样,在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睡梦中的人眼睛是闭着的。后来,西方的一声炮响把中国人从睡梦中惊醒,醒来就是睁开眼睛看世界,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样教师乐意教,学生乐意学,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四、数字记忆法

数字记忆法就是把琐碎的历史知识归纳为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来记忆的方法。例如,《天津条约》的记忆内容较多,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二”“四”“六”“十”。“二”:两种船(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四”:一是四国,条约是清政府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的;二是四种人,外国公使驻北京,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旅行者)、经商(商人)、传教(传教士)。“六”:六百万两白银,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二百万两(计四百万两),赔偿英商损失二百万两,累计赔偿白银六百万两。“十”: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口岸。又如,我们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根本原因、两个集团、欧洲战场的三个阶段、四个周年和五大战役。“一”:一个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二”:两个集团是以德、意、奥为一方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集团。“三”:欧洲戰场的三个阶段,1914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1915~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1917~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四”:四年,是指从1914年7月大战爆发到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经历了四年三个月。“五”:五个战役是指发生在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发生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俄军的夏季攻势以及日德兰大海战。

五、图示法

图示法就是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用形象直观的结构图示表述出来,以便于理解、掌握、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授“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时,由于当时的日本土地所有制是教材的难点,如按课本讲解,学生不太能听得懂,于是我们设计了如下图示:

结合这一图示,学生对日本的封建领主所有制便一目了然了,难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课,内容较多、较复杂,根据下列图示,解放战争的整个过程及其因果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以上各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极其迅速地记忆和回想相关信息,并且能大大强化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思维力。

“窍门记忆”的形式较多,如“图示记忆”“数字记忆”“地域记忆”“归类记忆”等。使用趣味性强且适合学生的记忆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引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选择性崇拜”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