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中图形结合的解题方法

2019-09-10 22:16陈宏兵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9期
关键词:解题初中物理

陈宏兵

摘要: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重要学科之一,但是很多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感到十分陌生。因此,在此阶段物理教师应在将书本中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同时,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让学生喜欢物理,愿意钻研物理,使得学生可以摸索出适宜自己的解题方法与思路,做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基于此,文章将会简要分析“图形结合法”在初中物理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解题;图形结合

引言: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而言,其所接触的物理图景多是源于教材或是课上教师的教授,这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一定的逻辑思维,难以在实际解题中发挥出“图”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平时授课时提高“图形结合”这一解题方式的应用频率,在增强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简析“图形结合法”的重要性

无论是哪一基础学科的教学,解题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运用知识优良程度的重要指标,更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初中学习阶段,物理知识是学生最为基础的知识结构,而且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审题作为解题的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问题审清楚才能使用相应的知识进行解答。可是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审题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无法正确认识到试题的本质内容,经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类似这样的问题也是很多物理教师很难根治的“顽疾”。 而“图形结合法”则是这一“顽症”的良方,“图形结合法”有助于对学生这种解题思路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也可以提高其教学效率。

二、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图形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生浓厚的经验主义。从日常的课堂教学不难看出,部分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时,其思维模式仍借助具体事物形成知识,相对简单的问题还好要是当其遇到相对复杂的问题并且没有辅助图像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采用经验主义方式进行解答。这一阶段的学生经常会以自身经验为基础对问题进行思考、归纳,但是在抽象思维方面仍有一定的缺陷,很多物理现象都具备典型的抽象性理想性,因此要想要应对这一缺陷,就需要采用适当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转变能力,让以往的经验主义转变为“化抽象为具体”呈现在纸上,教师应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让学生具有“图形结合”的思维[1]。

第二,学生的“惰性”。每一个都有惰性,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惰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懒惰和消沉,当其遇到一些困难时经常会选择避重就轻。原本就紧张的答题时间加之“作图”会耗掉一定宝贵的答题时间,而且初中的学业与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学生很难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问题通过作图进行解答,而且作出的图也不能将问题解释清楚。与其这样不如选择等待教师讲解或是直接蒙一个答案。可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学生所拥有的惰性如果时间一长就会让学生从“不愿作图”转变为“不会做图”。要想使得学生进一步克服其自身惰性,对于物理教师而言最有必要对学生经常督促、多多鼓励。

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图形结合法”的使用。依据某一关于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能够知道,不到5%学生表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使用“图形结合法”解题,虽然“图形结合法”在课堂教学中会经常用到,可是教师却未能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标准[2]。关于学生,其在学校期间在很大程度上会遵循教师提出的要求,要是教师未能对该种方法提出相关的要求,或是未能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那么就可以解释学生为什么不愿或是不会使用“图形结合法”进行解题了。

三、提高“图形结合法”应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第一,对“图形结合”的解题习惯进行培养。物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当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或是找不到解决方法的问题,应动手画一些与问题有关的直观图对信息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将问题解决后就能够自行体会到画图对于解决问题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对“图形结合法”产生好感进而在未来的解题中原意使用。除此之外,教师应坚持这一种思维与习惯的培养,不应该有些时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解题时选择画图去辅助审题。可以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充分掌握每一物理知识点所涉及的画图技巧。

第二,提高对教材插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例如教材中关于“浮力”一章的插图其主要是为了阐明产生浮力的基本原因,可是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推导。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借助插图进行详细的推导,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其主要的推导步骤为:首先,假设物体的高是H,L是物体上表面距离液体表面的高度且上表面与下表面面积是S;其次,要是物体浸没于液体中,那么其左、右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应是零,可却不能完全抵消其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压力的差值可以用“F向上− F向下”表达;再次,依据液体的压强与压力公式能够将其表达为:“ρ液G(H + L)−ρ液GL”,将其再次整理后能否得出:“浮力=ρ液GHS=ρ液GV物=ρ液GV排”。我们都知道浮力一直是初中物理重点,结合插图进行深入讲解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知道浮力所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知道浮力、液体密度以及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做好“图形”、“文字”、“数字”之间的变化训练。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在对已学课程的复习中,可以使用函数图对物理公式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将原本抽象的问题更加形象化——例如提高实验教学的形象化程度;在对题目进行讲解时应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例如讲授有关“回声”的理论知识时,应该使用相应的“过程图”描绘声音传播的路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某一辆摩托车沿着直线匀速行驶,当距离悬崖800米处时按响喇叭,摩托车向前行驶约50米之后司机才听到喇叭的回音。当声音以340米每秒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下,试问摩托车的行驶速度?在制图时可以将X点作为摩托车的按喇叭处,和悬崖之间的距离标为S鸣,Y点则是听到回音位置,其与悬崖之间的距离标为S听,而S车则表示从按喇叭开始到听到回音摩托车所行驶的距离,声音产生于X点,在Y处被听到,借助“箭头弧线”体现声音实际的运动距离,用S声作为标记,这样就可以简易的画出解题所需要的“过程图”,经过一定的观察可以知道,在这一图中主要涵盖着两种关系式分别是“S鸣= S听+ S车”,“S鸣= S声+ S车”,针对这一题目的解答更适宜使用第二个关系式,文章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要是题目相关的已知条件产生变化,那么求解问题也会随之改变,但是同样可以借助这两个关系进行求解。由此得知,只要理清摩托车的整个运动过程就能够进一步降低题目的难度[3]。

结束语:总的来讲,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经常会用到“图像结合”这一方法进行解答,其相关实例不再枚举。关于物理学习,不仅要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更应该注重学习与吸收物理学科独具的思维方式。“图形结合”作为一种解题模式,其一能够分减学生的学习压力,其二也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一种培养。

参考文献:

[1]夏维军. “图形结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题中的运用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17+194.

[2]薄云. 多媒体教学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微探[J]. 课程教育研究,2013(34):161.

[3]王建平.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探究[J]. 教学与管理,2000(08):63-65.

[4]洪林旺.借助图形  弄清情景  突出思维——初中物理复习课习题教学中如何利用电子白板呈现思维过程[J].物理通报,2015(08):44-46+50.

[5]全宏瑞,陈庆元.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8,26(14):1-3.

猜你喜欢
解题初中物理
巧构造妙解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巧用比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