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坚持 终有收获

2019-09-10 03:14黄小菲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数学活动探索

黄小菲

摘要:数学活动来源于培智学生的生活。笔者从以需订单合理安排、以主定辅内外结合、因生而异活动分层、因趣而学自由选择四个方面着手每日数学活动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与同伴作用及老师的观察引导与评价,从而使培智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培养、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养成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

关键词:智障学生;数学活动;设计;探索

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不单是一门学科,更是日常生活必备的重要技能。根据动态发展观的需求,特殊儿童的发展可能出现很多不可预期的情况,包括进步后的倒退,长期停滞不前等。培智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否通过精心设计地每日数学活动来巩固所学地数学知识及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日常生活必备的重要技能呢?为此,笔者在每日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做了一些探索

一、数学活动的设计

(一)以需订单,合理安排

特殊学生的教学设计需要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发展需求。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活动的设计也要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求为基础。笔者根据《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和《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與实践中的适应性学科生活数学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正确的支持,来自于教师的支持与同伴支持,结合每位学生的前测水平和将来发展需要制作数学活动单。

(二)以主定辅,内外结合

培智学校的单元主题教学,以每月主题的形式进行教育,数学教学也是一样,以单元主题开展教学,数学活动也是离不开月主题教育。生活单元主题来源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培智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应强调在生活中学习,最终回归到生活中去。比如,这个月的主题是信息与生活,数学课以个人信息为主进行教学,课外的每日数学活动以个人信息为辅,来巩固课上所教的个人数学信息,而设计的数学活动。

(三)因生而异,活动分层

特殊儿童的个体内差异与个体间差异非常大,比普通学校更需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和特殊需要。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要从学生个体的生活环境及学习需求来设计数学活动。智障学生的个别化数学活动也一样,IEP根据培智学生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层次,还根据该智障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设计最适合的数学活动,以保证其得到最好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因趣而学,自由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学生也不例外,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投人到其中的活动中。鼓励智障学生多参与数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入手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以有趣的扑克牌为切入口,用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找数学,并在活动中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在活动中为智障学生提供及时的个别化支持。

二、数学活动的实施

(一)发挥学生优势,专人负责

每个智障学生都各有所长,都有他们自己独有的优势。要让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数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入学数学的优势,每一项数学活动中最先学会的及掌握水平最高的人来负责此项数学活动。比如小胡同学善于用计算器计算,算得最快最好,就有他来负责此项活动。ATM模拟机上的存取人民币操作小杜操作的又快又正确,ATM模拟机操作就让小杜来负责,小汪同学在用电子秤方面十分熟练就让他来负责称重活动等。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负责的学生明确自己的负责要求,每位学生轮到负责的时候都很热情,在其他同学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会特别耐心地教同学。在负责的过程中,既培养自己在数学上各方面的能力,又能养成做事有责任心的品质。在管理的过程中,既发挥了自己的个人优势,又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建立兴趣小组,同伴互助

智障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同伴的作用。同伴作用指的是借助于一定形式的交往,年龄相似的儿童对彼此行为态度和学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那么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兴趣小组,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兴趣小组。根据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爱好出发,自由选择,建立了计算器兴趣小组、购物小组、ATM机小组及有趣的扑克牌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及互相鼓励,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当人处于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时,就会不自觉地被这个环境感染,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智障学生特别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同学们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无形中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数学活动的实践成效

(一)兴趣得到培养,在生活中找数学

通过一系列的每日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生活中主动收集有关的数学活动的资料。如收集在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票据,有电影票、超市购物票、水果票及快递单等。能力好的学生在平时看到有关数字信息的地方会用手机拍下,还会把拍下的照片发到班级学生群里共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着你去发现。

(二)知识得到巩固,在生活中学数学

现在学生每大学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得到及时的巩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学数学,会主动地向老师提一些问题。看到菜单自己会读一读价格单,看到门牌号会说一说,购物时会用手机中的计算器进行核对,在核对成功时会感到无比的快乐,会发现数学的乐趣。在生活中学数学,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能力得到提升,在生活中用数学

通过每日数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在生活中有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如怎样利用单数与双数去找门牌号,找具体的地址。怎样利用日期找到自己的星座,还给家人找到了是什么星座。在找十二星座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能找到自己的星座是一件非常成功的事情。还有能力好的同学会自己独立到ATM机上取钱,能力弱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在ATM机上取钱。在填写个人履历表时能够熟练地填上自己的个人信息,学生们在生活中用数学时感到数学的价值。感觉生活处处有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

四、反思与建议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和探索,生活数学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的每日数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培智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在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要引起深思:

(一)活动设计更注重个别化

在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时,应给紧跟着学生的障碍程度来设计,多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或者用学生善于表达的方式来参与活动。针对学生个性特点提供合适的学具支持,给学生创造一个学生认为愉快的氛围,争取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每一大的数学活动中都有自己的进步,都获得不同的成长。

(二)活动设计更注重应用化

随着培智学校高中部职业课的开设和就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未来生活的需求,我们在设计数学活动知识时更注重考虑对他们日后生活的实用性及可能性。设计一些有关工作中的数学活动,如上下班打卡活动,简单的记录活动和看懂工资条等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关未来生活需求的数学活动,如网上购买衣服和鞋子会选择自己的尺码,还有在手机上如何用支付宝支付等活动。根据每位学生就业需要的工作数学来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是否可以推广到就业需要的生活知识的综合活动。

(三)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泛化

在每日数学活动中都需要学生的认真坚持,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了坚持的习惯。学生能否把这种坚持泛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在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泛化到在生活中坚持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坚持把每日的工作任务完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于素红.特殊教育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刘启珍,杨黎明.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数学活动探索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