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9-09-10 09:51翁丽如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翁丽如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比较轻松的。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最终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虽然能够学会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数学课堂合理设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意识,需要精心地为学生设置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在课堂上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学,影响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教师需要注重以问代讲,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设置疑问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植树问题”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置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思考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思考两端栽树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一端植树和两端都不植树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积极的思考讨论,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得到提高。

二、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数学知识的学习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严谨,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我们的实际生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就会导致数学知识的教学陷入空中阁楼,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学习水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认识,让学生的认知学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梯形面积”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路边汽车的车窗是什么形状,然后想办法测量出车窗的面积,给车窗进行贴膜,这个时候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积极动手,把梯形轉化成我们之前学习的图形面积,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这样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师创建学习场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仅仅通过自己语言的描述,会导致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最恰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的总结回归到书本中,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身临其境中,抓住数学知识学习的规律,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中的视频资料,了解班级同学在下课之后,有几名同学在跳绳,有多少同学在完成课后作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究,然后学生也会根据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重点,自己想办法制作出相关的折线统计图,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认识,以及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师采用正面评价引导学生体会成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的积极性的高低,以及能否在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成功,并且从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扎实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和鼓励,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循环小数”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发现循环小数在我们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对于眼睛比较快、能够积极发现相关规律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其乐无穷。同时,教师要对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由浅人深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教师要善于摆脱落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模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数学知识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通过对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引导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课下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积极的探究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丽.如何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咨询,2019(43):270.

[2]林亮生.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9(73):88.

[3]王煜伟.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9(9):166.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