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探析

2019-09-10 12:53张金花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互动策略师生互动小学语文

张金花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有效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促使课堂从传统“一言堂”走向“师生共同探讨与发展”的模式,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咬文嚼字的策略,在师生共同品评中进行深度对话;巧妙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在学生的疑问中强化师生交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时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促进师生互动,从而实效有效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互动策略

一、咬文嚼字在品评感悟中进行深度对话

“咬文嚼字”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品读课文内容和吸收内化知识的对话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咬文嚼字”,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字、词、句子和片段进行深层次品读,让学生突破传统浅层次理解,通过感悟、品析,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蕴意和内涵,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获得深刻感受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对话和有效活动。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时,在讲到第三自然段:“那晚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情感,我采用了抓问题嚼文嚼字的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

教师:仔细阅读这句话,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

学生1:既然天色不好,为什么还要去请父亲?

学生2:为什么天色不好,父亲也要來呢?

学生3:为什么父亲偏偏在这次的收获节来呢?

学生4:既然是一家人,为什么说父亲来了,属于“实在很难得”。

教师:嗯,大家提的问题都很不错。那我们首先来看看生4提出的问题,“实在很难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将“实在”二字去掉,意思是否还一样呢?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补充作者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实在”二字。)

教师:一般来说,父亲应该是与妻子、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但是许地山的父亲当时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由于日常公务十分繁忙,很难得有时间与家人聚在一起,所以许地山在收获的季节去请他。尽管天色不好,但出于父亲对孩子、对家人的爱,所以他不顾天色不好、不顾公务繁忙,也要过来与家人们共同享受劳动的成果与喜悦。可见,父亲能来“实属”难得。

这样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对于这句话中所渗透蕴含的情感理解地更深刻和全面。

二、动态生成在学生质疑中强化师生交流

“动态生成”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让教师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动态的课堂,是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考与疑问。《朱子读书法》中提出: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终则节节有疑。”正所谓:“学贵有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体现,也是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对话的产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这样才能强化师生进行有效互动,促进动态资源的生成,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收养已故邻居西蒙两个孤儿的故事。在讲到第一自然段中的“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一句话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句话里面用“温暖”和“舒适”不够准确。

(学生的这一问题,完全超出我的课前预设,为了帮助学生弄清疑问,我继续引领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你能说说原因吗?

学生1:屋外寒风呼啸,且屋子也是漏风的,小屋里怎么会温暖呢?

教师:还有没有同学认同他的观点?

学生2:我也这样认为,虽然小屋的地打扫得很干净,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因此,小屋应该用整洁来形容。

学生3:五个小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怎么会舒适呢?

教师:是啊,小屋的卧室、客厅和厨房都挤在一起,还漏着风,这样的房子怎么会舒适而温暖呢?那究竟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呢?还有没有同学有新的发现呢?

(为学生三分钟时间,再次快速地阅读课文,此时,出现了新的观点。)

学生4:我认为作者用词很准确,在当时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渔夫还要出海捕鱼,说明他们一家生活非常贫苦。小屋虽然漏风,虽然很小,但桑娜用她勤劳的双手收拾得干干净净,所以,相对贫苦的一家而言,这样的家是非常舒适的。同时,小屋里生着炉火,跟外面的狂风怒吼相比,可以说是温暖的。这正好从侧面体现出渔夫一家虽然生活艰辛,但却很温馨。

教师:是啊,从“温暖而舒适”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辛。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在生态资源的引领下,师生共同进行深度的探究,这样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三、大胆放手在自主体验中促进师生互动

知识的获得并不是靠教师的单一灌输,而是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构建,才能完成。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读”的现象,教师应大胆放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情境、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的借尾巴》一课时,这是一篇长课文,且很多生字没有拼音,很多教师逐字逐句地引领学生阅读与分析,这样的嚼文嚼字让课堂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教师的驱动下被动地学习,使课堂依然呈现“教师讲、学生听”的尴尬局面,导致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与互动。考虑到教材中安排这样一篇长课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和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推理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阅读、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个科普知识的短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然后提问:“通过刚才的短视频,我们知道,小狗的尾巴可以帮助它调节情绪;鸟的尾巴可以当作飞行器;松鼠把尾巴当作信息传递工具;鳄鱼的尾巴可以当作武器,等等。那么,你们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大家通过平常的了解和课前对课文的预习,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既然可以重生,那它为什么还要借尾巴呢?小鱼、牛伯伯和燕子的尾巴都有什么特殊功能呢?”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我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轮,由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小壁虎和小鱼,其余学生旁白,同学争先恐后地想尝试,由于刚开始有的学生比较羞涩,有些放不开,为此,在第一次角色朗读结束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第二轮:小壁虎和牛伯伯。这次我找了两个学困生,谁知他们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同时,还适当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朗读地更有感情。为此,接下来的时间,我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安排,他们自主朗读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利用上下文联系分析生字,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效果非常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乐趣,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实践,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带领下进行有效探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学生服从”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从“教”的位置转变到“导”的位置上来,从而为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营造良好环境,并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会倾听、合作、分享与操作,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管敏.互动开创新天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7).

(责任编辑 林娟)

猜你喜欢
互动策略师生互动小学语文
浅谈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管窥